2021-4-9 | 工商管理論文
作者:包興婷 單位:四川科技職業學院
隨著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招生規模的持續擴大,大學生的就業難度越來越高。高職職業技術學院的社會功能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的教育機構,擔負著服務地方經濟以及行業發展的重要任務。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要充分發揮其社會功能,就必須通過畢業生的就業以及創業進行實施。
一、實施創業導向的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背景
近年來,在國家“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方針的指導下,高等職業學院的就業率以及就業質量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高等職業學院對于創業型的人才培養模式重視與開展程度仍然不足,導致了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在國務院制定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職業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會、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所以在高等職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中,應該突出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創業能力的培養,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普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以及人文素質,將創業精神作為科學素質以及人文素質的基本條件,切實推動創業導向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二、創業導向的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目前在高職院校的創業導向的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仍然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在人才培養模式中要不斷進行探索并加以解決,主要存在的問題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部分高職院校對于創業教育的認識以及定位存在一定的偏差傳統的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的培養定位為職業人才的角色,在人才培養模式中主要是注重專業技能的培養,突出實際從事本專業基本崗位的操作能力,而忽視了創業意識的教育。在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了高等職業教育的“職業屬性”,從而忽視了人文素質教育以及創業素質的教育,淡化了創業教育的本質。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導致了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創業教育流于形式,學生的實際創業能力較差。
2、教學計劃以及課程設置亟待進行改革目前工商管理專業所開設的創業教育的相關課程主要偏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與分析。缺乏對學生的創新素質、創新精神以及創業能力的培養。同時存在創業課程與其他課程沒有形成有效的滲透以及融合,不利于發揮整體效果以及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
3、進行創業導向的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的師資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工商管理學科培養的是應用型高技能專門人才,其創業教育中內容豐富,涉及到多種學科、多種能力以及技術性較強的等多種因素。因此對于授課的教師的綜合素質就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當前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專業課程教師普遍缺乏企業的實際工作經驗以及創業的經歷,從而不能完全滿足教學的要求,制約了創業教育的開展。
4、缺少對教學支撐的相關的實踐環節工商管理學科培養應用型人才服務行業的發展以及社會地方經濟。所以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當前學科的創業教育存在重視理論傳授以及理念普及而不重視實際創業實踐的問題。理論與實踐不能夠有機進行結合,不能夠全面培養學生的實際的創業綜合能力。
三、創業導向的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進措施
1、對于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重新進行定位要能夠徹底改變傳統工商管理專業教學中主要注重對于職業技能的傳授以及非創新意識的熏陶以及非創業意識的培養。要能夠使得創業教育行之有效則必須將創業素質的提高、創業能力以及創業意識的培養作為專業教學計劃的培養目標,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個性化的人才培養方案,以此來改善創業導向的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效果。
2、營造鼓勵和支持創業的校園氣氛,促進學生的創業意識以及興趣校園氛圍是能夠深刻影響學生的品格以及綜合素質的重要精神力量,高職院校要能夠積極探索營造鼓勵和支持創業的校園氣氛的方案和具體措施。一方面要對從事專業課程的教師入手,要求教師能夠在教學、科研以及學生管理工作中都能對于學生的創業進行積極的培養。另外一方面學校要能夠通過團委以及相關部門安排和聯系更多和更豐富的創業主題活動,在校園中積極營造創業的良好校園氣氛。
3、通過校企合作,力求解決創業基金以及創業基地缺失的問題在積極促進大學生創業方面,高職院校要積極與行業相關的企業聯系,積極探索政府、學校、企業以及各種社會組織的合作方式,幫助大學生實現創業。學校可以在企業建立學生創業基地,從企業的角度為大學生的創業提供人力資源支持。在此過程中,高校要利用自身的知識優勢,為大學生的創業提供工商、稅收以及項目評審等多個方面的咨詢服務。同時學校也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創辦一些實體,為學生的創業提供必要的場所。
結束語:創業導向的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對于提升人才培養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不斷研究分析創業導向的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積極探索實踐解決問題的方案以及措施。只有建立具有完善的理論與實踐良好結合的創業導向的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才能夠不斷培養為社會地方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應用型專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