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地理教學論文
一、運用社會熱點,提高學生的探究式學習能力
在平時的教學中,筆者發現高中生對社會熱點問題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根據這一特點,如在課堂教學中合理選擇社會熱點,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地理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將能極大提高學生的探究式學習能力。
例如:2013年12月2日1時30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由著陸器和“玉兔號”月球車組成的嫦娥三號探測器送入軌道。15日4時35分,嫦娥三號著陸器與巡視器分離,“玉兔號”巡視器順利駛抵月球表面。
2014年1月25日凌晨,嫦娥三號月球車進入第二次月夜休眠。但在休眠前,受復雜月面環境的影響,月球車的機構控制出現異常……以這一社會熱點為背景,設計問題:為什么選擇在西昌發射?“玉兔號”為什么要休眠?復雜的月面環境是怎么形成的?等等。這些問題的探究是為了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
二、運用社會熱點,提高高考復習效果
關注社會熱點問題,重視理論聯系實際,考查學生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是高考命題的趨勢。近年來,無論是高考還是模擬考試中,都越來越多出現以時事熱點為背景的考題。通過分析2013年江蘇高考地理試題,發現試題特別關注本年度和近期發生的重大時事和社會熱點問題。
例如,2012年6月海南省三沙市的設立;2013年3月初我國北方發生的大規模沙塵暴天氣;2013年4月發生的四川省雅安地震,北斗衛星定位系統在抗震救災中發生的巨大作用;新一屆國家領導人出訪;2013年5月2日《中國科學報》對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日均值的報道等。所占分值很高,充分體現了社會熱點在高考中的重要性。因此,在高考復習中可以把社會熱點材料設計成綜合題或者指導學生命題,設置新情境進行訓練。使學生把復習中所學到的系統的理論知識和各知識點的內容變為學以致用的能力,融會貫通,讓復習更上一個臺階。要將社會熱點靈活、巧妙地運用于課堂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這對教師來說也是一種挑戰。
首先,教師要在最短時間內通過各種途徑掌握社會熱點,并進行篩選和重組。其次,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組織和指導,以達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再次,社會熱點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但教師應該自始至終為學生創造學習條件,學生在研究問題中遇到問題,教師應給予及時的幫助,師生共同學習、研究、合作解決問題。
三、總結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將社會熱點運用于高中地理教學中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但這種教學方法的探究依然是一個長期的課題,探索出一條最適合學生的教與學方式的路是無止境的!
作者:章立中 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樂余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