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農業
紅樺(Betulaalbo-sinensisBurk.),又名紙皮樺,是樺木科,樺木屬的落葉大喬木。廣泛分布于我國西南、西北和華北地區。在西南中高山林區紅樺天然林群落中,生態位寬度最大,在該區域內具有較大的生態適應性,與伴生樹種生態位重疊明顯,是森林更新的先鋒樹種。紅樺樹種耐寒冷,喜濕潤,生長快,病蟲害少,適應性強,人工造林成活率高。但由于種粒細小,存活率低,育苗難度大。立枯病、根腐病是紅樺播種育苗最嚴重、最難治的病害,可導致缺苗斷行或絕產。研究紅樺育苗、造林技術,對于西南中高山地區的天保工程和林業產業強縣工程森林培育、森林可持續經營具有重要的意義。漢源縣從2004年開始,選擇幾個地方進行育苗。逐步摸索出一套紅樺育苗技術要點,攻開了立枯病防治難點。每公頃產苗量達97.5萬株,一級苗達80%以上。每公頃產值30萬元,純收入1萬元。培育了幾戶育苗大戶,推廣1.33hm2,完成產值40萬元。初步形成了產業規模。
1育苗地自然概況
漢源縣位于大渡河中游,四川省雅安市南部,東經102°16'至103°01',北緯29°05'至29°43'。屬川西南山地亞熱帶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7.9℃。年平均降雨量858mm。日照時數1475.8h。無霜期300d。土壤為紫色巖、石灰巖、花崗巖發育形成的紫色土、黃棕壤、暗棕壤。紅樺在漢源主要分布在1800m~3000m。
2苗圃地的選擇
苗圃地選擇在漢源縣白巖鄉向明村8組(小地名:仙人洞),海拔1700m。交通便利,地勢平緩,避風向陽,排灌流暢。土壤為黃棕壤,質地砂壤土或壤土,厚度80cm以上,石礫含量少的輪息地。嚴禁選擇前茬為蔬菜、薯類的土地作為苗圃地。
3整地及施基肥
3.1整地
整地在主要雜草種籽成熟前進行,深耕30cm晾曬,翌年早春2月,打細土塊耙平,清除石塊、草根等雜物。
3.2施足基肥
施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每0.067hm2施腐熟的有機肥400kg~500kg,含氮、磷、鉀的復合肥5kg~10kg。混入殺菌劑和剎蟲劑。均勻撒施在土壤表面,進行翻耕,將基肥翻在下面。
4作床
在整地及施基肥后進行作床,苗床以南北向的高床為宜,床面長10m~15m,寬1m~1.1m,高10cm~15cm。床溝寬20cm~30cm。作床要求床面平整,輕輕壓實,土粒細小,揀凈草根和石塊。
5種子催芽及播種
5.1種子催芽
在播種前3d~5d用3g•kg-1~10g•kg-1硫酸銅溶液浸種4h~6h,或用5g•kg-1高錳酸鉀藥液浸種2h,撈出后密封30s。用清水沖洗后在室內進行堆放催芽。但對胚根已突破種皮的種子,不能用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消毒,否則會產生藥害。催芽溫度應保持在18℃~20℃,隨時觀察種子的變化情況,保持適宜濕度,防止水分蒸發和種子霉爛。當催芽種子裂口率達30%以上時,摻入適量的草木灰和土壤菌蟲絕殺劑后播種。
5.2播種
紅樺種子屬小粒種子,以撒播為宜。用種量105kg•hm2~150kg•hm2。均勻撒在苗床上。用竹片(長約2m,寬約2cm)彎成拱形插入苗床邊緣,蓋上薄膜。
6苗期管理
6.1水份管理
紅樺抗旱能力弱,播種后要及時澆水,始終保持床面濕潤。通常采用噴灌的方式,要求水量小,霧化程度高,否則很容易將種子沖出床面而影響種子的發芽和幼苗的生長。在播種后至幼苗長出4片葉子前,要采取少量多次的澆水方法,以滿足苗木在不同的生長期對水分的需要,切忌澆水不透或大水漫灌。
6.2遮蔭
下種后20d左右,種子開始發芽出土。30d基本出苗完成。其間要特別注意水份管理,保持床面濕潤。40d后,將薄膜換成遮蔭網搭設在苗床上方,遮蔭網遮光率90%~95%,遮蔭時間一般是從幼苗出土后到苗木木質化止。晴天11:00~17:00,早晚和陰雨天要揭除。為提高苗木質量,促進木質化。在速生期后,應逐漸減小遮蔭度,經過煉苗,木質化后期,將遮蔭網全部拆除,進行全光培育。
6.3間苗
當苗木出齊后,及時進行間苗,拔除生長過密、發育不健全、受傷、感染病蟲害的幼苗,使幼苗分布均勻。間苗次數根據苗木生長情況而定,一般為2次~3次,保留苗密度以100株•m-2~200株•m-2為宜。
6.4除草松土
除草松土是田間管理的重要技術措施,二者應結合進行。播種后40d左右開始,第一次人工除草。除草做到“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選在陰天揭開遮蔭網,在土壤濕潤時,用小夾子輕輕按住幼苗,再連根拔除幼苗周圍的雜草。松土從幼苗出齊到苗木停止生長為至,根據土壤的板結程度,松土1次~2次,做到不傷苗、不壓苗。松土后保持土壤一定的松緊度,減少土壤水分蒸發。
6.5施肥
施肥應以“基肥為主,追肥為鋪”,根據苗木長勢,做到“看苗施肥”。在幼苗的扎根期至生長期(5月~6月)多施氮肥。每公頃按60kg尿素兌水,均勻撒施在苗床上。注意施肥用量,用量過大,會發生“燒苗”現象;木質化期(7月~8月)后,改施氮、磷、鉀復合肥,每公頃用量為45kg。8月中旬以后停止施肥,否則苗木容易長出秋稍,木質化程度低,難以越冬,出現凍稍。
7病蟲害防治
立枯病、根腐病、葉銹病是紅樺播種育苗最常見和最嚴重的病害,可導致缺苗斷行或絕產。立枯病、根腐病發生的主要原因為土壤病菌,排水不良,土壤濕度過大。防治措施應以預防為主,消除病源菌,清理排水溝,防止床面、排水溝積水。在幼苗出土2/3時,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1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每隔7d噴1次;7月中旬以后,每隔10d噴1次。一旦發現立枯病現象,應及時拔掉病株,集中燒毀,再補噴1次,連噴14d~21d,直至病癥消失。葉銹病,可噴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0倍~1500倍液進行防治,每隔7d~10d噴1次,連噴2次~3次。害蟲主要有地老虎、金龜子、象鼻蟲,如發現危害現象,立即用土壤菌蟲絕殺72%WP兌水500倍~800倍液潑澆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