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電影電視
一部電視紀錄片,它本身的畫面、解說、音樂、字幕、特技等共同表達的內容,是一個歷史層面和現實層面的交融,無論是人物紀錄片還是事件紀錄片,片中所反映的人或事件并不是孤立存在著的,是與周圍環境及歷史的淵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果我們在創作過程中,主觀地、隨意地割斷這種聯系,那么所要反映的人或事就會使人感到不真實,甚至使人產生逆反心理。一部完整的電視紀錄片一般都有歷史層面和現實層面。在具體的紀錄片中,如果歷史層面占主導地位,就呈現出歷史紀錄片的面貌。如果現實層面占主導地位,就呈現出現實紀錄片的面貌。
一、歷史層面
電視紀錄片的歷史層面指的是能夠完整地表達以往一段時間所發生的特定事件的內容單元。在電視紀錄片中,一般來講,它是由多個歷史層面組成的。
(一)歷史層面的選擇
在不同的紀錄片中,所截取的歷史層面是千差萬別的。
在時間的長河中,從哪一點截取能切中主題,編導應有足夠的估計和把握,因為他對紀錄片的展開將起到直接的制約作用。比如,浙江電視臺拍攝的《嫁給中國》和哈爾濱電視臺拍攝的《奧莉婭的故事》分別是表現一個外國人在中國的故事,其截取歷史層面時間差約50多年。
《嫁給中國》拍的是18歲的奧地利姑娘瓦格納同中國公派留學生杜承榮相愛的故事,編導以他們相識、相知、相戀的歷史層面為截取點。而《奧莉婭的故事》拍的是一位俄羅斯姑娘奧莉婭和中國小伙子李廣生相愛的故事。25歲的奧莉婭是一位俄羅斯婦女,她生活在中國的哈爾濱,1997年2月19日,她在哈爾濱市《新晚報》上發表了《救救我的中國丈夫》的文章,奧莉婭的丈夫患有嚴重的尿毒癥晚期,生命垂危,為挽救丈夫的生命,在記者的幫助下,她向社會發出了呼吁。
編導以奧莉婭為救患病的中國丈夫李廣生四處奔波為截取點,目的是讓觀眾對奧莉婭這個俄羅斯姑娘的呼喚產生濃厚的興趣。在紀錄片中,歷史層面的截取與選擇,完全是為最大限度地表現主題的。
(二)多個歷史層面的相互關系
一般來說,在電視紀錄片中表現的歷史內容,往往是由多個歷史層面組成的。他們之間相互滲透,相互制約,相互促動,使紀錄片的力度不斷加深。在紀錄片創造過程中,編導在第一個歷史層面即說明制約層面確定之后圍繞著主題,在說明制約層面結束之后,還要做進一步的闡述和深化,如果要表現的歷史層面內容多而復雜,那可以多層面加以闡述。要層面清楚,層面與層面之間應是層層遞進的關系,層層深入。還以《嫁給中國》為例,瓦格納同杜承榮結婚后來到中國,一住就是六十一年,瓦格納生兒育女,為丈夫養老送終。
編導選取了這六十一年為第二個歷史層面,進一步來表現瓦格納對愛情忠貞不渝的情感世界。如果片子做到這就結束了,那就成為一般的愛情故事了。而《嫁給中國》的編導又從地域差別、生活差異、觀念差異所形成的東西方文化的沖突方面深化了兩種文明的深刻中突、碰撞。瓦格納成了東西方文化及于一身的代表,他的人格力量得到了升華。這就形成了第三個層層遞進的歷史層面紀錄片的歷史層面中,有時會出現一個有數個更小的各自獨立的側面組成的層面。它使一些繁雜瑣碎的歷史內吳英泉容更加條理化,形成一個完整的層面,可以加深整體闡述的力度。
二、現實層面
紀錄片的現實層面指的是現在發生的并能說明一個問題的人物、事件的內容單元。一般來說,現實層面在紀錄片中占有的比重比較大,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事物近期發展的過程。
現實層面的表現形式在電視紀錄片中,每一個現實層面幾乎都脫離不了這樣的表現形式:(1)以現在時為標準所拍攝的人物或事件的過程單元,(2)以現在時為標準采訪的人物,人物所表述的是以現在正在發生的事件為內容單元。現實層面的這兩種表現形式,有時可同時地出現在一個現實層面中,比如電視系列片《廬山》中的第一集,采用了對廬山風光拍攝的同時,主持人又進行了一番現場的評說和介紹,使本應是風光片的紀錄片,又增加了很多耐人尋味的話題,放大了紀錄片的內涵表現。現實層面的表現形式根據紀錄片的內容決定,編導早構思的時候應給予充分地思考。
(一)現實層面的選擇
一般來講,電視紀錄片現實層面的選擇是很重要的。紀錄片選擇的切入點對全部故事的發展起著統領作用。比如紀錄片《最后的山神》,講的是鄂倫春族的最后一位薩滿傳人,他不滿意現有的定居生活,喜歡山林里的狩獵生活,虔誠地崇拜山神。
而他的兒子對山神滿不在乎,與他形成強烈的鮮明的反差,山神的臉譜就成了反映兩代人思想觀念差異的晴雨表。
選擇山神為切入點,對下面故事的發展起到了統領的作用。同時也使紀錄片自然流暢。
(二)多個現實層面的相互關系
一般來說,電視紀錄片是由多個現實層面構成的。
他們之間在邏輯上、內容上以及生活本身都存在著相輔相成的層面關系,他們之間是環環相扣的層面關系。
攝制不同的紀錄片,現實層面的選擇是不同的,有的紀錄片,為了更完善說明一些問題,在某個現實層面上,出現了主線和副線,或幾條線相互關聯或交叉,加深了紀錄片現實層面的力度。比如紀錄片《龍脊》,以九歲的潘能高為主線,且潘能高又是紀錄片的切入點,編導為了說明小寨村孩子上學的情況,分別加入了四條副線。一是潘能高的好朋友在班里考第一的潘軍權的情況:二是在希望工程的救助下又重新上學的失學孩子石梅珍的情況:三是失學兒童潘井妹的情況;四是五年級學生潘繼思為了籌集學費,利用假期到二十公里以外的地方淘金,以解決學費問題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