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風險管理論文
1社區代輸液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1.1病人因素
許多代輸液病人年齡大、患有多種慢性病、病情復雜,由于一些大醫院床位緊張或病人因各種原因拒絕住院而從大醫院開出治療用藥帶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站點代輸液。
1.2護理人員因素
①藥物性能不熟悉。外配藥物代輸液的藥品種類多,護理人員對病人帶來輸液的藥物性能不熟悉,一些針劑拆分包裝后無藥品說明書,給輸液安全帶來了隱患;近年來臨床新藥越來越多,且聯合用藥多,而有些新藥在280種注射液的藥物配伍禁忌表上找不到,使社區護理人員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存在困惑。②護理人員對發生藥品不良反應的應急處理能力不強。③護理人員缺乏溝通技巧,對代輸液中可能存在的風險的解釋及宣教工作不到位。
2管理對策
2.1嚴格按外配藥物代輸液的流程操作
組織護士學習浙江省衛生廳2009年印發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使用外配注射藥物的指導意見》,透徹理解文件精神。外配藥物代輸液首先應有全科醫師對病人病情進行診查,根據病人提供的門診記錄、注射說明或處方(含病人姓名、藥物名稱、用法、用量)、醫療機構發票和藥物,并審核藥物質量無誤后,在知情告知并醫患雙方在知情告知單上簽字的前提下,方可使用。原則上需要皮試的藥物和中藥針劑須在首診醫療機構使用過,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使用期間必須密切觀察藥物使用后的反應,防止藥品過敏和輸液反應的發生。護理人員應與全科醫生共同做好病人的解釋宣傳工作,讓不符合代輸液要求的病人明白不能在社區醫療機構代輸液的原因,說服病人到首診的醫療機構輸液。
2.2認真檢查外帶藥物的質量、數量及有效期
根據醫囑認真核對病人帶來輸液的藥物名稱、濃度、數量、劑量及有效期;檢查藥物的質量,如瓶口有無松動、瓶身有無裂痕,液體有無混濁、沉淀、絮狀物、霉點、袋裝液體有無漏氣等。
2.3加強護理人員的業務知識學習
①社區護理工作的重點是社區的六位一體工作,注射、輸液只是社區護理工作的一部分。社區醫療衛生機構只有基本藥物,社區護理人員對病人從大醫院帶來的藥物作用及性能不熟悉,只有不斷學習新的藥物知識,才能保證代輸液病人的安全。將一些常用藥物的作用、副作用、使用方法、不良反應等錄入在護理站的電腦上,并不斷更新維護,護理人員在接待病人時可以隨時查閱藥物性能,并告知病人輸液的注意事項。②社區代輸液病人疾病種類較多,針對護士對一些專科疾病的知識掌握不全面的問題,科室將近期代輸液病人的疾病知識作為業務學習、小講課的內容,使護士在接待病人及輸液巡視時能夠針對病人的病情進行相應的知識宣教及病情觀察,增加了病人對護士的信任度及滿意度。
2.4加強護理人員的應急救護能力培養
中心護理部將輸液中常見的輸液反應、過敏反應的應急處理流程下發到各站點,請科室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并考核,護理部每月一次到站點檢查護理質量并進行護理應急能力現場模擬考試,護士不僅要回答搶救流程,還要將搶救所需藥物及儀器設備迅速準備到位并會熟練使用,做到一人一講評,年終進行分析總結,對存在問題較多的環節組織護理人員進行業務知識學習并列入下一年度的護理持續質量改進計劃。
2.5輸液后安全告知流程
采用"告知、指導"的方式。即告知藥物作用、不良反應的具體癥狀、輸液注意事項,告知病人輸注速度調節的作用、穿刺肢體體位以及穿刺點觀察,并進行疾病相關保健知識的宣教。
2.6加強輸液巡視,及時發現病情變化
將一些年老體弱、患有多種疾病、病情較重又不肯住院治療的病人安置在離護士站較近的位置輸液,便于護士隨時觀察病人的病情變化。用藥后30min內加強巡視,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
3小結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社區衛生服務站為方便社區居民靜脈輸液,在接受外配藥物代輸液的同時也增加了護理風險。通過嚴格按外配藥物代輸液的流程操作,加強護理人員業務知識學習及應急救護能力培養,認真核對外帶藥物,做好輸液病人的相關疾病知識宣教等管理措施,使社區代輸液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以確保社區外配藥物代輸液病人的安全。
作者:侯秀麗 單位: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區筧橋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