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人文素質欠缺是目前醫學院校大學生培養過程中較為突出的問題之一。傳統中醫藥文化在培育大學生人文素質方面發揮著重要的育人作用。傳承和弘揚中醫藥文化,有利于提升醫學生醫德品質,培育正確價值觀;有利于提升醫學生綜合素質,培育復合型人才;有利于提升醫學生進取思想,培養探索精神。
關鍵詞 傳統中醫藥文化 醫學生 人文素質
《云南醫藥》(雙月刊)創刊于1958年,是由云南省衛生廳主管,中華醫學會云南分會主辦的綜合性醫學專業期刊。
高等醫學院校的大學生是國家未來醫療衛生領域的主力軍,其素質水平直接影響著我國醫藥衛生行業的整體發展狀況。但是,人文素質欠缺是目前醫學院校大學生培養過程中面臨的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培養高素質的醫學人才,是新時代高等醫學教育面臨的嚴峻考驗,也是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有力舉措。因此,加強醫學生人文素質培育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1 加強醫學院校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1.1 人文素質教育是現代醫學教育的內在要求
醫學作為一門人類生命科學,雖然它具有鮮明的專業性和技術性,但由于其面對的對象是人——人類社會中最復雜的高級動物,這就使得醫學專業具有較強的人文色彩,其社會屬性更強。因此,對于醫學生而言,其應具備更高的科學文化素養。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水平不僅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和諧,還關系到未來社會的醫療服務發展水平。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大量科技手段雖然被廣泛地運用到醫學領域當中,但是不斷出現的新的醫學問題則進一步凸顯了人文素質教育在醫學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性。當前,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日益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時代課題,而能否將人文素質教育有效融入醫學專業的課程教學中,不僅是培養高素質高水平醫藥衛生人才的重點所在,也是當前我國醫學教育改革的關鍵環節。高等醫學教育肩負著為社會培養合格醫學人才的重任和使命,加強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不斷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養水平,探索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醫學專業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密切結合的現代醫學教育模式,已然成為現代醫學教育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必然趨勢。
1.2 人文素質教育是新時代培養醫學人才的必然要求
當今社會,衡量人才水平的高低不僅在于個人專業技術水平,最為重要的取決于其綜合素質。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對人才素質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時代對醫學人才的培養,不但要求醫學生有高超精湛的醫學技術,同時還應具備更高的人文素養。為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變化,滿足社會需求,高等醫學院校的教育模式必然要由學科應試教育向全面素質教育發生轉變。醫學看似是一門兼具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雙重屬性的學科體系,實則其人文性色彩表現的更濃些。正如細胞病理學創始人魏爾嘯(Rudolf Virchow)就曾這樣說到:“醫學與其說是自然科學,還不如說是社會科學。”無獨有偶,美國醫學人文學的奠基人佩里格里諾(Edmund D.Pellegrion)也表達了類似的意思。他說:“醫學是最人文的科學,最經驗的藝術,并且是最科學的人文。”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高等醫學教育必須始終重視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人文素質教育是提升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基本方式之一,通過人文知識、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行為四個方面的內容對人性進行教育,教會受教育者如何更好地做人。對醫學生而言,人文素質教育即是使醫學生不斷學習人文知識,并通過環境的熏陶使其內化為他們的氣質、品格和修養,使之成為醫學生們內在的相對穩定的品質,在其身上散發出強大的精神力量,在其實踐活動中成為一種自覺的良好行為習慣,學會關愛他人、尊重他人、尊重社會,以不斷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更好地服務他人、服務社會、報效國家。
2 中醫藥文化的內涵及其價值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道德理念和規范”。[1]這為培育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傳統中醫藥文化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提升醫學生人文素質水平發揮重要的作用。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華文化五千多年源遠流長。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老祖宗也給我們子孫后代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文化資源——中醫藥文化。何謂中醫藥文化呢?即“中醫藥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醫藥學發展過程中的精神財富和物質形態,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認識生命、維護健康、防止疾病的思想和方法體系,是中醫藥服務的內在精神和思想基礎”。[2]從對中醫藥文化概念的界定中可見,中醫藥文化是一個包含著諸多內容的龐大體系。傳統中醫藥文化這個龐大體系,不僅僅包含有豐富的醫學知識、醫學理念,還包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
中醫藥文化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中醫藥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體現中醫藥本質與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總和”。[3]中醫藥文化所蘊含的豐富思想也已越來越多地為人們所關注,尤其是其獨特的人文思想備受重視。2010年在澳大利亞的外事活動中,習近平就曾指出說:“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更是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先行者。”面對當前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高文化軟實力和國際話語權的新形勢下,我們要積極弘揚傳統中醫藥文化,進一步充分發揮中醫藥文化在國家建設、社會發展及人才培養方面的功用。
3 傳統中醫藥文化對醫學院校大學生人文素質培育的作用
人文素質的培養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既需要課堂教學中人文知識的傳授,也需要通過環境的熏陶和影響使醫學生在日常行為和社會實踐中自我教育、自我養成,使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高等醫學院校應當充分利用和深入挖掘傳統中醫藥文化中豐富的人文知識和思想內涵,加強醫學生對傳統中醫藥文化知識學習的同時,努力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在繼承并發揚傳統中醫藥文化的過程中,使傳統中醫藥文化在培育醫學生人文素質方面的育人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3.1 提升醫學生醫德品質,培育正確價值觀
中醫藥文化的發展秉承了我國幾千年的優秀文化傳統。在我國,“醫德育人、醫術救人”的說法古已有之。可見,作為醫生,醫術和醫德不可偏廢其一,它們是一個合格醫師必備的基本素質。因此,對醫學生的培養,既要重視培養其高超的醫學技能,也要重視培養其濃厚而高尚的人文素養。晉代楊泉在其《物理論》中指出:“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非聰明答理不可任也,非廉潔淳良不可信也。”因此,仁愛之心、聰慧豁達、通明事理、本性廉潔淳良等品質可視為是對醫者人文素養的基本要求。
面對當今物欲橫流的社會,醫學生的價值觀遭受嚴重的沖擊,醫德教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緊迫性。醫學教育應當不斷加強人文素質培養,從傳統中醫藥文化中汲取精華,“中醫藥文化是幾千年來中醫藥與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科技和倫理道德相結合的醫學智慧結晶,其育人功能既包括對專業技術的培養,也包括對品德修養的鍛煉。”[4]在培養合格醫學人才的過程中,重視醫學人文素養教育,提升醫學生醫德品質,加強醫學技術教育,實現醫德和醫術的有機結合,培養合格的醫學人才,促進我國中醫藥事業的協調發展。
3.2 提升醫學生綜合素質,培育復合型人才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當前我國在發展過程中對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新時代我國的高等教育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尤其是高校素質教育日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重視。高校素質教育如何改革、怎么改革,這是高等教育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中醫藥文化豐富的內涵和強大資源為高校人文素質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新時代在培育大學生人文素質方面突顯出獨特的育人作用。
歷經幾千年歷史沉淀和積累的中國中醫藥文化,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知識和文化內涵,是國人寶貴的文化資源之一,有人曾指出“中國醫藥不僅是中醫藥千年積累的自然科學知識的外延,而且還內涵豐厚的人文科學知識底蘊,涉及文學、史學、哲學、社會學、倫理學等諸多領域。”[5]新時代的醫學生,除了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高超的醫學技能之外,還須有廣博的人文知識、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人文精神。在開展醫學生中醫藥文化教育時,就能夠使其在學習基礎專業知識的同時,接觸到文、史、哲等諸多方面的知識,既能開拓他們的視野,也能豐富他們在多學科領域的知識,使傳統中醫藥文化的精髓,成為涵養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源泉,為新時代醫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提供肥沃的土壤。因此,繼承和弘揚中醫藥文化,有利于提升醫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復合型人才,滿足社會發展需要,促進我國中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
3.3 提升醫學生進取思想,培養探索精神
我國中醫藥文化思想博大精深,其中許多的名家典故對醫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提供了文本典范,諸如神農嘗百草、扁鵲發現茵陳、華佗發明麻沸散的故事等等。這些典故無不包含著不斷進取、勇于探索的實踐精神。對這些醫學典故知識的了解和學習,有利于激發醫學生的進取意識,使其在學習過程中更加注重實踐中的自我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醫學生的探索創新能力。同時,尤其在當今浮躁的社會風氣中,當然也需要沉心靜氣的精神,能夠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的毅力。唯有如此,才能有所作為,有所大成。縱觀我國中醫藥發展的歷史長河,凡是有所成就的名家哪一個不是如此呢?對當代大學生而言,要想取得長遠的發展,更好地立足社會,應積極汲取傳統中醫藥文化之精華,埋頭苦干,勇于創新、勇于探索,積極進取,不斷提升自我人文素養,緊跟時代發展,這樣才能不斷適應社會發展變化需求。
總之,傳統中醫藥文化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形成強大的精神輻射功能,發揮著巨大的育人功能。加強醫學生對傳統中醫藥文化的學習,繼承并弘揚中醫藥文化,充分發揮傳統中醫藥文化的育人功能,不斷提升當代醫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綜合能力,有助于進一步提升我國醫療服務水平,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本文系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項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閾下的醫學院校大學生人文素質培育研究”(SGH17H119)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辦發[2017]5號)[N].人民日報,2017-01-26.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印發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指南的通知(國中醫藥發[2009]23號)[S].2007.
[3] 胡真等.中醫藥文化的內涵與外延[J].中醫藥雜志,2013(3):193.
[4] 高敏,徐明元.中醫藥文化的內涵及其功能[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2(7):630.
[5] 謝波,孫曉生.中醫藥文化精髓與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J].中醫中藥,2009(4):58-59.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