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臨床護理論文發表了膽囊結石腹腔鏡手術循證護理研究,論文主要探討了循證護理對膽囊結石腹腔鏡手術患者的療效,這種護理可以減輕患者的疼痛,在臨床上具有不錯的效果,還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摘要]目的探討膽囊結石腹腔鏡手術患者應用循證護理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來我院治療的64例膽囊結石腹腔鏡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實施信封隨機分組。對照組32例患者實施一般護理,實驗組32例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分析比較兩組膽囊結石腹腔鏡手術患者的疼痛持續時間、疼痛評分、滿意度評分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兩組術后第1天和第2天的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組間術后第3、4、5天的疼痛評分、疼痛持續時間、滿意度評分存在顯著差異(P<0.01);對照組32例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37.50%,顯著高于實驗組的9.3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對膽囊結石腹腔鏡手術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可有效減輕患者疼痛,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關鍵詞]臨床護理論文,膽囊結石,腹腔鏡手術,循證護理
膽囊結石屬于常見的膽道系統疾病之一,該病的發病原因較復雜,若不及時對患者進行有效治療,易使其出現其他的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2]。目前,臨床治療該病的方法較多,主要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以及物理治療,近些年,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腹腔鏡技術亦取得了較大的進步,相比于傳統手術,該手術具有創傷小、出血量少、恢復速度快、痛苦小等優勢,目前,已被廣泛用于臨床中,但有研究顯示,手術結束后,患者均會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嚴重影響患者預后,為減輕患者痛苦,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對其實施相應的干預措施十分必要[3-5]。我院為了分析膽囊結石腹腔鏡手術患者應用循證護理的臨床價值,對該類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干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治療的64例膽囊結石腹腔鏡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實施信封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實驗組32例中男21例,女11例;年齡43~72歲,平均52.41±1.35)歲;患病時間為1~4年,平均(1.25±0.04)年。對照組32例中男20例,女12例;年齡44~71歲,平均52.53±1.41)歲;患病時間為1~3年,平均(1.19±0.02)年。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在醫生的陪同下,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已知情該研究的內容、目的并自愿簽署同意協議。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對照組實施一般護理,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按照醫囑對患者實施病情監測以及生命體征指標(體溫、脈搏、血氧飽和度、血壓、心率等)監測,對患者實施吸氧操作,并給予患者相關的止痛藥物等。實驗組實施循證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①提出問題:如何有效護理膽囊結石腹腔鏡手術患者,護理的要點以及相關注意事項。②尋找證據:以“膽囊結石”“護理”“腹腔鏡手術”等作為關鍵詞,在各大數據庫以及各圖書館資料庫內進行搜索,尋找相關的參考文獻,評估文獻的可靠性,為各種問題提供證據,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相關的護理措施。③循證實施如下。a.疼痛護理:手術結束后,每天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估,結合評估結果對患者實施相關的護理干預措施。例如為減輕疼痛,護理人員可以使用腹帶對患者的腹部進行加壓包扎,避免因活動導致手術切口裂開引起疼痛;同時,亦可以適當延長患者的吸氧時間,促進機體排出腹腔內殘留的CO2氣體,減輕疼痛;此外,可以按照醫囑給予患者相關的止痛藥物或對患者腹部實施局部按摩,促進腸道功能恢復,減輕疼痛。b.并發癥護理: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進行巡視,囑咐患者不要大動作活動,認真觀察患者的面色、皮膚或鞏膜顏色,詢問患者是否存在腹痛、腹脹,對留置引流管的患者,應對其實施引流護理,觀察引流液的顏色、量,若發現患者存在內出血征象或異常情況,應立即告知主治醫生,并協助其做出相關的處理措施。c.飲食護理:為保證營養,護理人員應結合患者的飲食習慣為患者提供相關的飲食建議,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食用高脂肪的食物。1.3評估指標分析比較兩組膽囊結石腹腔鏡手術患者的疼痛持續時間、疼痛評分、滿意度評分及并發癥發生率。疼痛評分選用PPI方法[6],0分表示無疼痛;1分表示輕度疼痛;2分表示不適;3分表示痛苦;4分表示恐懼;5分表示極度疼痛,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強烈,護理效果越差。滿意度評分選用紐卡斯爾護理滿意度量表(NSNS)[7]進行評定,采用1~5分計分制進行評分,滿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滿意度越高,護理效果越好。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疼痛評分采用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疼痛評分的比較兩組術后第1天和第2天的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術后第3、4、5天的疼痛評分高于實驗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1)。2.2兩組患者疼痛持續時間、滿意度評分的比較兩組疼痛持續時間、滿意度評分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2)。2.3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7.50%,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為9.3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3)。
3討論
目前,臨床常對膽囊結石患者實施腹腔鏡手術治療,但臨床發現,膽囊結石患者術后易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若不及時對其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易影響患者的術后恢復,不利于患者預后,因此,有必要對患者實施相關的護理干預措施[7-10]。本研究為分析膽囊結石腹腔鏡手術患者應用循證護理的臨床價值,對該類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干預,循證護理屬于臨床新型的護理模式之一,主要是指在在醫學技術發展和護理水平提高的基礎上,護理人員查找相關的證據并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不同護理計劃和護理措施,該種護理模式強調以患者為中心,旨在為其提供最優質的護理服務[11-14]。在循證護理的過程中,醫護人員結合自身的臨床經驗以及查找的相關護理證據,并依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及時制定和調整護理計劃和措施,相比于其他的護理模式,該種護理方法可有效將理論和臨床實踐相結合,且有據可循,護理效果更確切可靠[15-18]。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膽囊結石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第1天和第2天的疼痛評分無顯著差異,但實驗組患者術后第3、4、5天的疼痛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相比于一般護理,循證護理可有效減輕患者疼痛,促進患者預后;且研究發現,實驗組患者疼痛持續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而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結果存在顯著差異,提示相比于一般護理,對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可有效減少患者疼痛持續時間,提高其滿意度,護理效果更顯著。此外,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7.50%,顯著高于實驗組的9.38%,提示相比于一般護理,對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可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減輕患者痛苦。綜上所述,對膽囊結石腹腔鏡手術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可有效減輕患者疼痛,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作者:張虹 單位: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體檢部
推薦期刊:《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月刊)創刊于1956年11月,是浙江中醫藥大學主辦的一份醫學綜合性學術期刊。1981年起改公開發行,1993年第2期開始向國外發行。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