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哮喘是由多種細胞和細胞組分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這種慢性炎癥與氣道高反應性相關,通常出現廣泛而多變的可逆性氣流受限,導致反復發作的喘息、氣促、胸悶和(或)咳嗽等癥狀。本文主要論述了多索茶堿與氨茶堿治療支氣管哮喘臨床療效的對比觀察,文章是一篇中國預防醫學雜志投稿的論文范文。
【摘要】目的:對比觀察多索茶堿與氨茶堿治療支氣管哮喘臨床療效。方法:選擇2014年4月到2015年5月期間在我院進行治療的55例支氣管哮喘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28例)和對照組(27例),對照組患者應用氨茶堿治療,觀察組患者應用多索茶堿治療,對比2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9.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6.7%%,觀察組患者觀察組的不良反應該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以上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多索茶堿治療支氣管哮喘相較于氨茶堿來說,有效性和安全性均更佳,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多索茶堿,氨茶堿,支氣管哮喘,臨床療效
支氣管哮喘是常見的慢性變態反應性炎癥疾病[1],臨床常規的治療藥物為氨茶堿,但是氨茶堿使用時需要進行血清藥物濃度監測,且具有較大的不良反應,使得療效往往不理想,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55例支氣管哮喘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比觀察多索茶堿與氨茶堿治療支氣管哮喘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4月到2015年5月期間在我院進行治療的55例支氣管哮喘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28例)和對照組(27例),觀察組組:患者平均(41.2±7.0)歲(28歲-60歲),平均病程(7.0±0.5)年(5年-8年),男性15例,女性13例;對照組:患者平均(40.8±6.9)歲(27歲-60歲),平均病程(6.9±0.5)年(6年-8年),男性15例,女性12例,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P>0.05,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組患者均進行基礎治療,包括吸氧、抗生素等對癥支持治療,在此基礎上,給予對照組患者靜脈滴注250mg氨茶堿與250ml的生理鹽水混合注射液,每日2次;觀察組則靜脈滴注300mg多索茶堿和250ml生理鹽水混合注射液,每日1次,2組患者均以一周為1個治療療程。
1.3觀察和評定指標
觀察分析1個療程后2組患者的:①治療效果,分為顯效[癥狀消失,FEV1(1s用力呼氣容積)大于35%]、有效(癥狀緩解,FEV1大于25%)、無效(治療前后無變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不良反應。
1.4統計學方法
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匯總數據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取平均值±標準差( )表示,采用t檢驗, 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治療效果
治療后,觀察組顯效者16例,有效者9例,無效者3例,總有效率為89.3%,對照組顯效者12例,有效者6例,無效者9例,總有效率為66.7%,2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12,P<0.05)。
2.3不良反應
治療過程中,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0%(7/28),包括惡心嘔吐2例,失眠煩躁4例,心悸胸悶1例;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1.9%(14/27),包括惡心嘔吐7例,失眠煩躁4例,心悸胸悶3例,2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21,P<0.05)。
3 討論
支氣管哮喘是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之一,患者的主要病理表現為出現嗜酸粒細胞反應和肥大細胞反應。患者的特征為氣道高反應性炎癥,其典型的臨床變現包括氣喘、咳嗽、胸悶等。有關資料顯示[2],近年來,我國的支氣管哮喘發病率逐漸上升,一旦發病,會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不良影響。
截至目前,臨床尚無治療支氣管哮喘的特效藥物[3]。基礎治療是在應用吸氧、禁煙處理的同時,給予患者進行常規的祛痰治療,呼吸道感染防治,并運用糖皮質激素、β2受體激動劑等進行對癥支持治療,臨床常規用藥為應用抗支氣管痙攣和抗炎的藥物,研究采用的多索茶堿和氨茶堿即為常用的抗支氣管痙攣和抗炎藥物,其中氨茶堿的作用機制為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機體cAMP的含量,促進內源性腎上腺素釋放激素,以松弛支氣管平滑肌,增加呼吸肌的收縮能力,但是,臨床研究發現,氨茶堿治療支氣管哮喘時治療窗較為狹窄,患者常會出現惡心、嘔吐、失眠等不良發應,監測血清藥物濃度發現,當患者的血藥濃度>20mg/L時,會出現心律失常、心動過速等癥狀,當血藥濃度上升至超過40mg/L時,患者將會出現驚厥、發熱等癥狀,嚴重者將會死亡,這也是導致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高于觀察組的主要原因。
多索茶堿是新一代的甲基黃嘌呤衍生物,其舒張支氣管平滑肌的作用顯著高于氨茶堿,約為其15倍左右,同時,大量臨床事實證實多索茶堿具有起效快,平喘效果好的優勢,根據研究結果,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89.3%,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66.7%,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12,P<0.05),在此基礎上,研究對比了2種治療藥物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根據結果,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0%,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1.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21,P<0.05),可見,對于支氣管哮喘患者來說,采用多索茶堿治療的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均顯著優于采用氨茶堿治療。
綜上所述,多索茶堿治療支氣管哮喘相較于氨茶堿來說,有效性和安全性均更佳,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萬秋華.多索茶堿與氨茶堿治療支氣管哮喘的療效比較[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7):1315-1316.
[2]薛紅超.多索茶堿治療支氣管哮喘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3,8(9):121.
[3]李磊,白科,袁程遠,等.多索茶堿治療75例學齡兒童重癥支氣管哮喘的研究[J].重慶醫學,2011,40(22):2216-2217.
相關期刊簡介:《中國預防醫學雜志》系中國核心期刊、中國生物醫學文獻、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庫、中文生物醫學文獻,中國學術期刊文摘收錄,并被美國化學文摘(CA)數據庫收錄,中華預防醫學系列期刊優秀編輯獎。本刊熱烈歡迎廣大會員、從事預防醫學科學技術工作者踴躍投稿。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