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人論文發表網辦的非常成功,極具口碑。在這里,你可以找到最具時事性的文章和最具代表性的各類文章。當然,因為免費和開源,大家都可以學習、借鑒和共同使用,如果你需要專屬于個人的原創文章,請點擊鏈接獲得專業文秘寫作服務。
摘 要:近年來,超臨界流體(Supercritical Fluid ,SF 或SCF) 技術的發展已引起了學術界與工業界的極大關注.本文簡要敘述了超臨界萃取的原理,基本技術,特點,提取條件,以及超臨界萃取在中藥的生產和提取分離等方面的應用和發展的前景。
關鍵詞:超臨界流體萃取 中藥 應用發展
1 超臨界流體與超臨界萃取
(1)超臨界萃取技術:物質處于其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力以上時,成為單一狀態,將此單一狀態稱為超臨界流體(supercritical fluid)。在超臨界狀態下,將此超臨界流體與待分離的物質接觸,通過控制不同的溫度,壓力以及不同種類及含量的夾帶劑,使超臨界流體有選擇性的把極性大小,沸點高低和分子量大小的成分依次萃取出來。這種萃取方法稱為超臨界萃取法(SFE)。它具有接近液體的密度和類似液體的溶解能力,具有接近氣體的粘度和擴散系數。這意味著超臨界流體有很高的傳質速率和很快達到萃取平衡的能力。
(2)超臨界流體萃取工藝:超臨界流體萃取工藝基本上是由超臨界流體萃取溶質和被萃取的溶質與超臨界流體分離兩部分構成的。 據分離方法的不同, 可分為三種不同的工藝。即等溫法分離工藝,等壓法分離工藝和吸附法分離工藝。
2 影響萃取的主要因素
(1)溫度
一定壓力下,升溫能增加被萃取物的揮發性,其在SCF 的濃度提高,使萃取數量增大;但另一方面,升溫使SCF 密度降低,溶解能力下降,造成萃取數量減少。因而溫度影響較復雜,需綜合考慮上述兩方面的影響。
(2)壓力
萃取溫度一定時,增大壓力,SCF 密度、溶劑的強度及溶質的溶解度增加。對不同物質,其萃取壓力不同。
(3)萃取物顆粒大小
萃取物顆粒要適宜,粒度越小,與SCF 接觸面積越大,有利于提高萃取速度;但同時,粒度過小會堵塞篩孔,造成摩擦升熱,使體系溫度升高,活性物質遭破壞。
3 超臨界萃取技術在中草藥研究中的應用
目前,國內外研究者多采用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技術提取中草藥中不同種類的藥用成份,如揮發油、生物堿、萜類、丙素酚類、醌類及葸衍生物及其他成分等。
揮發油的提取:據報道,于恩平等用CO2 —SFE 從月見草種子中萃取月見草油,結果月見草精油的色澤和透明度,有顯著生理活性的γ—亞麻酸的含量均優于溶劑法。李菁等用超臨界CO2 萃取當歸揮發油,采用壓力30 MPa ,溫度44 ℃,時間3 h ,收率為115 % ,對所得精油進行GC —MS 分析后,首次分離鑒定得到常規法得不到的一系列烷烴、有機酸及酯類等28 個成分。
黃酮類的提取:黃酮類化合物資源豐富,傳統方法主要用醇,堿水、堿醇、熱水等提取后,根據極性差異、酸性強弱、分子大小及特殊結構等性質來分離. 但這些方法都存在污染嚴重、有效成分損失多,效率低、成本高的缺點,而SFE 技術能克服上述缺點,保證質量. 如佘佳紅等采用正交試驗考察SFE 技術對銀杏葉中槲皮素及山奈素提取工藝,發現萃取溫度60 ℃,萃取壓力42MPa ,靜態萃取時間4min ,動態萃取體積4mL ,夾帶劑012mL 乙醇時效果最佳.
4 結語與展望
綜上所述,SFE 技術具有低溫、快速、效率高的優點,尤其適用于一些資源少、療效好、劑量小、附加值高的產品. 同時,CO2 - SFE 技術無毒、無污染,滿足藥物開發生產和“綠色化學""的需要,為中藥分析、質量控制提供了前提和保證.隨著高壓技術的不斷發展,SFE 技術與設備的投資費用將會大大降低,與其他單元操作結合,效率會更高,對中藥生產現代化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 1 ]趙啟鐸,貢濟宇,高穎,等1 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在中草藥成分研究中的應用1 中醫藥學刊,2003 ,21 (5) :821~8231
小編推薦優秀醫學期刊 《臨床眼科》
《臨床眼科雜志》(雙月刊)創刊于1993年,由安徽醫科大學;安徽眼科研究所主辦。注重報道臨床應用方面的研究論文,以及臨床實踐中的經驗總結,新技術、新療法的創立和應用。力求做到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幫助臨床醫師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診療水平。努力提高我國眼科學學術水平,為增進學科的建設和發展服務。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