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91-国产亚洲精品aa在线观看-国产亚洲精品aa在线看-国产亚洲精品xxx-国产亚洲精品不卡在线

樹人論文網一個專業的學術咨詢網站!!!
樹人論文網

《紅字》與《水滸傳》部分人物形象的比較研究

來源: 樹人論文網發表時間:2019-08-06
簡要:美國19世紀浪漫主義小說家霍桑的代表作《紅字》,與中國14世紀現實主義小說家施耐庵的代表作《水滸傳》,兩者塑造的部分人物形象,有許多可比之處。通過比較,我們更能清楚地發

  美國19世紀浪漫主義小說家霍桑的代表作《紅字》,與中國14世紀現實主義小說家施耐庵的代表作《水滸傳》,兩者塑造的部分人物形象,有許多可比之處。通過比較,我們更能清楚地發現兩位作家不同的創作傾向,他們不同的婚姻觀、愛情觀;更能深入理解兩部作呂包含的一些思想意義。通過比較,我們還可以得出結論:兩者塑造的部分人物形象,相互襯托出各自的典型意義,兩者的部分描寫相得宜彰。

北方文學

  《北方文學》(下旬)雜志是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黑龍江省作家協會主管主辦的省一級期刊。本刊為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萬方期刊方陣收錄來源期刊,龍源期刊數據庫全文收錄來源期刊,黑龍江省一級期刊。

  霍桑是19世紀美國浪漫主義小說家,施耐庵是14世紀中國現實主義小說家。霍桑的代表作《紅字》批判資本主義世界的文明,施耐庵的代表作《水滸傳》揭露中國封建社會官逼民反的殘酷現實。兩部作品表現的主題完全不同,兩位偉大的作家生活在不同時代、不同國度,分別代表著西方與東方迥然不同的創作傾向與風格。僅就此而論,兩位作家和他們的代表作品都沒有可比之處。然而,我們把《紅字》與《水滸傳》對照起來讀,就會發現:前者的女主人公、男主人公和后者描寫的一些女性、男性形象,有許多可比之處。通過對比,我們更能清楚地發現兩位作家不同的創作傾向,更能深入理解兩部作品包含的一些思想意義。

  一、海絲特與潘金蓮不幸婚姻的比較

  簡單說來,《紅字》講述了女主人公海絲特一生的事跡,勾勒出她走過的一條漫長而曲折的人生道路。她與丈夫沒有愛情,跟別人有了孩子,又拒絕說出孩子的父親是誰。依據新英格蘭宗教風尚與法律,她被判刑,并按有關規定,必須在胸前掛起紅字,以示她偷了漢子。任何人也難以想象:一切打擊、迫害,反而激發出她闖出一條新的生活道路的勇氣與力量。

  《紅字》對海絲特的外貌刻畫得非常生動:“那年輕婦女身材碩長,體態優美之極。她頭上烏黑的濃發光彩奪目,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她面孔不僅皮膚滋潤、五官端正,而且還有一對鮮明的眉毛和一雙漆黑的深目,十分楚楚動人。”主人公如此青春煥發、光彩照人,理應嫁給一個才貌雙全的小伙子、彼此結成美滿的婚姻,一生過上幸福的生活。可是,事實恰恰相反。她所嫁的齊靈窩斯,面貌丑陋、身材畸形。此人是個書蟲,他把自己最寶貴的時光主要耗盡在圖書館內,卻把海絲特丟到一邊。夫妻關系極度不和諧,彼此之間不能建立真正的愛情。作者描寫這樁畸形的婚姻,客觀上提醒讀者深入思考這樣一些問題:是什么樣的主客觀因素,使海絲特不能嫁到如意君郎?齊靈窩斯為什么可以毀掉她花一樣的年華?海絲特為什么連自己的婚姻都不能自主?這種不道德的婚姻為什么要落在一個女人的頭上?資產階級所提倡的自由、博愛到底是什么貨色?由此,我們可以對照《水滸傳》所描寫的潘金蓮與武大郎的婚姻。該書交待:潘金蓮“眉似初春柳葉”,“臉如三月桃花”。她和海絲特一樣楚楚動人。她的婚姻也和海絲特一樣不幸:她是清和縣一個大戶人家的使女,那個大戶要纏她,是因為她“頗有一些顏色”。有些顏色就受到欺辱,這是由女子卑賤的社會地位所決定的,是由當時不合理的婚姻制度造成的。同樣,美麗的海絲特也是被欺辱者,她的社會地位也不比潘金蓮好多少,當時美國的婚姻制度也是壓迫婦女的。該書交待:潘金蓮“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從。”她維護自己的做人權力,有著追求婚姻自由的強烈愿望。然而,她的正當防衛和合理愿望帶來的結果是:“那個大戶以此恨記于心,卻倒賠些房奩,不要武大一文錢,白白地嫁與他。”大戶的報復行為,把她推向苦難深淵。由此,我們準確推斷:海絲特嫁給齊靈窩斯,也是被迫無奈的,像潘金蓮的命運掌握在大戶手里一樣,她的命運也不被自己所掌握,或被當時的社會制度所操控,或被別人所操控。該書交待:潘金蓮所嫁的武大:“身不滿五尺,面目生得猙獰,頭腦可笑,清河縣人見他生得短矮,起他一個諢名,叫做三寸丁谷樹皮。”武大從外貌到生理,都屬于殘疾人。潘金蓮嫁給這樣的人,如何能獲得愛情?如何能生活得幸福美滿?同樣,《紅字》描寫海絲特嫁給殘疾人齊靈窩斯,正是借此讓讀者思考:海絲特如何能獲得愛情?如何能生活得幸福美滿?更讓讀者思考,這到底是誰之罪?

  對比海絲特與齊靈窩斯、潘金蓮與武大這兩樁畸形的婚姻,的確能引起我們的諸多思考。

  二、海絲特與潘金蓮罪名的比較

  《水滸傳》敘述說:“原來這婦人見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獕,不會風流,這婆娘倒諸般好,為頭的愛偷漢子。”武大生理等方面的缺欠,必然給夫妻關系帶來一系列惡果,而且這些惡果還必須由她一個人品嘗下去。正是基于此點,作者竟冠冕堂皇地給她加上“愛偷漢子”的罪名,這實在是于情于理不合。姑且說潘金蓮“愛偷漢子”的罪名,不是作者強加給她的,而是根據作者后面敘述的事實:潘金蓮第一次向丈夫的弟弟武松求愛,選錯了對象,注定成為一次失敗的嘗試。第二次她與西門慶茍且偷歡,更是所托非人,犯了比第一次更為嚴重的錯誤。據此,說潘金蓮“愛偷漢子”,也就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邏輯性。然而,她錯嫁武大的根源,作者沒有追究;她躲避武大郎尋求自己的愛情有其合理的一面,作者視而不見。后來,她伙同別人藥死武大郎,占主導地位的善良本性逐步退卻,占次要地位的劣根性逐步增強。潘金蓮的這種變化,當然有其自身的內在因素,但是不起決定作用。西門慶、王婆對她的合伙坑陷,雖屬外在因素,卻起決定作用。作者對主要是這種外在因素使她論為殺人犯的事實,更不做任何分析。我們再看《紅字》的有關描寫:海絲特與齊靈窩斯結婚后,他們一直居住在安特衛普。就在兩年前,齊靈窩斯把海絲特一人送上去往大西洋對岸的馬薩諸塞的征途。然后,打算也來這里。可是,齊靈窩斯被海盜俘虜,海絲特孤獨地居住在波士頓。這時,年輕英俊的牧師亞瑟闖進她的視野,他們真誠地相愛了,度過一段隱蔽而熱戀的生活。不久,海絲特懷孕的隱情暴露,因通奸罪被抓,在獄中生下小女珠兒。海絲特受到懲罰,她必須終身穿著一件繡著紅色A字的外衣,字母A代表“通奸”一詞。試比較:潘金蓮偷漢子的罪名,是被作者直接點示出來的。之后,作者敘述她愛偷漢子的事例。如前所說,作者未能冷靜地分析所謂愛偷漢子的原因,只是站在具有正統觀念者的立場上,對潘金蓮做出評判。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作者歧視婦女的思想傾向。海絲特愛偷漢子的罪名,是用她必須穿著的一件繡著紅色A字的外衣表示出來的。尤其字母A,直接說明她是不恪守道德規范的蕩婦。作者沒有站在具備正統觀念者的立場上,更沒有倒向宗教勢力一邊,他只是通過有關的客觀敘述,讓讀者由海絲特的外衣,看到加給她罪名的邪惡勢力的丑惡本質。不止于此,與《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直接評判潘金蓮的罪名相比,《紅字》作者霍桑只是提供一些事例,讓讀者對海絲特做出相應的評判,尤其給讀者充分想象的空間。比如齊靈窩斯在海上失蹤,他死里逃生之后,不去與妻子見面,卻在暗地里跟蹤妻子,看妻子對自己的愛情是否忠誠。聯系齊靈窩斯后來竟傾全力尋找與海絲特通奸者,并進行復仇的行徑,讀者會做出判斷:齊靈窩斯心理陰暗,不顧海絲特不愛他的事實,只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痛苦的基礎上,為了達到自己占有海絲特的目的,不惜把她拋到陌生的地方,隨后又跟蹤偵察。他是一個極端自私自利之徒,是和《水滸傳》里欲霸占潘金蓮的西門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退一萬步講,即使海絲特的通奸罪成立,這個自私自利之徒,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甚至可以說,是他把海絲特推向苦難的深淵。作者正是希望讀者順理成章地做出判斷:海絲特幾乎是無辜的,她追求屬于自己的愛情,不但不是犯罪,而且是合情合理的,正當的。表現出作者進步的愛情觀、婚姻觀。

  施耐庵《水滸傳》直接評判潘金蓮的罪名,暴露出作者落后的愛情觀、婚姻觀。霍桑《紅字》讓讀者思考海絲特的罪名是否成立,表現出作者進步的愛情觀、婚姻觀。

  三、海絲特與潘巧云婚外戀的比較

  我們再把《紅字》與《水滸傳》的相關人物進行比較。海絲特一人住在波士頓,沒有相依為伴的人,生活是困苦的。又由于她與齊靈窩斯的婚姻沒有愛情作為基礎,因此,她與亞瑟產生婚外戀。與海絲特相比,潘巧云的經歷也是苦難的。《水滸傳》交待,潘巧云先嫁的一個王姓官員,兩年前身亡。后嫁給楊雄,兩人做夫妻不到一年。據潘巧云介紹:楊雄一個月當中有二十來天都在牢獄值班。楊雄不貪戀女色,以工作為重,符合作者的好漢標準。然而,他不注重建立夫妻之間的感情,使夫妻生活失于正常,潘巧云發生婚外戀實屬必然。

  面對海絲特與潘巧云的婚外戀,《紅字》的作者霍桑與《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表現出不同的態度。霍桑認為:海絲特有了婚外戀,才是她正常情感的表達,否則,將是對人性的壓抑與扭曲。施耐庵則認為:潘巧云后來發生婚外戀,是對楊雄感情的背叛,是不恪守婦女之道的可恥行為。由此看來,兩位作者在對待婦女的問題上,態度是根本對立的。一個主張婦女可以自由戀愛,一個主張婦女應該恪守三從四德的禮教。在這一點上,生活于西方資本主義時代的霍桑,遠比生活于東方封建社會的施耐庵,高明得多。由此,我們進一步認識到,霍桑《紅字》的主題是鮮明的,它反映了時代的要求,尤其反映了廣大婦女的迫切愿望,即開展婦女解放運動,破除束縛婦女手腳的傳統思想,讓廣大婦女充分獲得自由戀愛的權益,全社會應當尊重女性,保障她們的合法權益不受到破壞。

  《紅字》所描寫的海絲特與亞瑟這對情人的愛,其表達方式是隱蔽的,他們的愛情,只有在無人發現的角落、陰暗寂靜的森林間,才能顯現出來。他們需要精心選擇幽會的地點,他們的往來活動不得在陽光之下進行,或者說不但不受法律、道德、制度的保護,反而受到所有世俗之人的譴責的。通過這些描寫,作者恰恰要告訴世人:他們的愛,其表達方式應該是公開的,他們的愛情是合理合法的;他們的往來,應該在陽光下進行,對于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任何人沒有譴責的權力。人們應該向他們投以羨慕的眼光,應該祝福他們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事實上恰恰相反,當海絲特的紅字出現在胸前,周圍的人驚呆了,向她投來鄙棄的目光,嘲笑她,甚至在心里詛咒她。這樣,迫使讀者思考:人們為何是非顛倒,把正當的看成是不正當的,把白的說成黑的,把上顛倒為下,人為地制造觀念的混亂。作者也正是由此提醒讀者認識到:宗教的一些清規戒律是害人的,當時的許多道德倫理是束縛人的正常活動的繩索,高喊文明、自由、博愛口號的一些政客們,他們的面目是偽善的、可憎的,當時的意識形態領域的一些占統治地位的思想,應該統統被掃進歷史的垃圾箱。

  通過海絲特與潘巧云婚外戀的比較,分別反映出《紅字》作者與《水滸傳》作者各自的立場、觀點。

  四、海絲特與潘巧云婚外戀形式的比較

  我們對照一下《水滸傳》的相關描寫:潘巧云與和尚裴如海相見,潘巧云主動調情,裴如海積極呼應,類似海絲特與亞瑟相遇的過程。在追薦亡夫的過程中,潘巧云與裴如海的調情活動,也緊鑼密鼓地進行,彼此眉來眼去,以目送情,氣氛莊嚴的道場,被他們攪得烏煙瘴氣,使得追薦亡靈的活動顯得滑稽可笑。“追薦到三更時分”,潘巧云派人叫來裴如海,與之調情訂約。一切關節打通之后,潘巧云與父親潘公、待女迎兒乘轎來到報恩寺還愿。裴如海用酒灌醉潘公,將潘巧云引入臥房,兩人不正當的關系開始發生。臨別,潘巧云制訂雙方幽會的計策。

  潘巧云與裴如海這對情人的愛,其表達方式基本是公開的。他們的愛情,幾乎是在大庭廣眾之下顯現出來。這與海絲特與亞瑟表達愛情的方式恰恰相反。當然,多次幽會,又是雙雙共同采取的形式。與霍桑描寫海絲特與亞瑟幽會的意圖更相反,施耐庵描寫潘巧云與裴如海的幽會,是借此告訴讀者:他們的愛,其表達方式不應該是公開的,他們的愛情是不合理合法的。他們的往來是見不得人的,任何人都有譴責、監督他們的權力,人們應該向他們投以鄙棄的眼光。概括地說:在霍桑看來,海絲特與齊靈窩斯之間沒有愛情的婚姻,讓它盡快地死亡。海絲特與亞瑟的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應該公開建立起來,任何道德規范、宗教勢力、政治文明,都不能阻止這種婚姻關系的建立。從中再次表現出霍桑的男女平等的進步思想。與霍桑相比,在施耐庵看來,潘巧云與裴如海之間的愛情,一開始就不應該建立的,潘巧云應該死守與楊雄之間的婚姻關系。從中仍然表現出施耐庵的男尊女卑的落后觀念。由此我們清楚地發現:西方的資本主義時代與東方的封建主義時代,人們的婚姻觀、愛情觀、有進步與落后之分。霍桑在《紅字》里表現的進步的婚姻觀、愛情觀、是值得我們充分肯定的。

  五、海絲特與閻婆惜等四女性結局的比較

  為了進一步表現自己的婚姻觀、愛情觀,霍桑在《紅字》的后半部,完成了對主人公海絲特形象的塑造任務。海絲特承認自己所犯的通奸罪,誠懇地接受處罰,勇敢地把紅字佩戴在胸前。刑滿出獄后,她帶著珠兒離開市鎮,住進郊外的一間小小的茅屋里。茅屋位于半島的邊緣上,不和任何住家毗鄰。是早先移民建造的,后來被舍棄了。“因為附近的土地荒瘠得不能耕作,同時位置比較偏僻,脫離了社會活動的圈子。”作者為什么要大書特書“茅屋”呢?它象征海絲特離群獨居的痛苦生活的開始。海絲特本來可以逃到別處,隱姓埋名。可是,她沒有這樣做,她留在犯罪的地方,接受人間的懲罰。“茅屋”不僅是她安身立命的地方,也標志著人間對他的懲罰。“茅屋”象征她對自己所犯罪行的懺悔,象征她靈魂凈化的開始。一句話,作者賦予了“茅屋”多層的象征意義,借此說明海絲特開始徹底重新做人,客觀上削弱了海絲特原來不以犯罪為恥,反以犯罪為榮的堅強反叛性格。不過,作者以此也為展示海絲特的全新形象埋下伏筆,這種全新形象是:“她靠自己的高超刺繡手藝,扶養珠兒,維持生活。”她把全部多余的資財都用來施舍,她替窮人制做粗衣。她把那些窮人當作施舍的對象,向他們伸出了救濟之手。盡管她所救濟的人,時常還會侮辱她,尤其“那些社會上層的婦女”,對她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但是,她一如既往地從事她的慈善事業。最終,她贏得周圍所有人的同情和尊敬,在大家眼里,她胸前佩戴的紅字A,具備了“能干”和“天使”的含義,由恥辱的代號一變而為慈愛的象征。

  作者借助海絲特的全新形象,昭示后人,廣大婦女有悔過自新的能力,她們完全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社會各方應該給她們更多的生活出路,使之自立自強。尤其是邪惡勢力,不得斷送她們的前途。

  為了進一步挖掘《紅字》積極的思想意義,我們還是對照《水滸傳》的一些相關描寫。該書所涉及的女性是以扈三娘、孫二娘、顧大嫂為重點描寫對象的,也是把她們作為正面形象劃入梁山泊的男性世界里的。在描寫與之相對的女性世界時,作者則選擇了前面提到的潘金蓮、潘巧云,還有閻婆惜、賈氏為重點描寫對象。在作者筆下,這些女性都是反面形象,與海絲特的正面形象恰恰相反。而且她們的結局都一樣:一個個走向斷頭臺。這又與海絲特開始了全新意義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依據《水滸傳》的相關描寫,從表面看,四女性都是罪有應得,是她們自己把自己送上斷頭臺的。如閻婆惜非要讓宋江交出未接受晁蓋贈送的百兩金子,又不歸還晁蓋寄來的書信,才被宋江殺害的;潘金蓮因與西門慶、王婆合伙害死武大郎,才被武松殺害的;潘巧云因誣陷石秀,又與裴如海偷情,才被石秀聯合楊雄而殺害的;賈氏因與李固合伙坑害盧俊義,最終才死于盧俊義的短刀之下。實際上,她們都有著合理的要求,即追求屬于自己的愛情。這是她們應該獲得的權力。可是,舊的制度,舊的禮教不允許她們獲得這種權力,不允許她們與男子處于平等地位。如前所說,在作者筆下,她們都是淫婦。其實,她們都有著美好的生活理想,她們希望過上正常的愛情生活,希望建立屬于自己的真正愛情。一旦美好的愿望難以實現,她們才喪心病狂,以害人始,以害己終。因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沒有任何一種力量,包括輿論的力量,來支持他們自由地追求美好的愛情生活。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在變態心理的驅使下,她們只能重復地走一條害人害己的道路。此外,沒有第二條道路可走,客觀上無不說明:舊時代廣大女子的命運是悲慘的。

  歷史的車輪由施耐庵生活的14世紀,轉動到霍桑生活的19世紀上半葉。當古老的中國仍然延續著封建社會的統治時,美國進入了資本主義時代。在一些新思潮的影響下,霍桑筆下的女性形象與施耐庵筆下的女性形象,某些品行略微相似,主要具備了截然不同的性格與命運。與閻婆惜、潘金蓮、潘巧云、賈氏一個個走向斷頭臺的結局相比,海絲特則不然,女兒長大成人,得到一筆不菲的遺產,海絲特一度從這塊殖民地消失,幾年之后,她一個人回到破舊的茅屋,胸前仍然赫然印著先前的紅色印記。這時的“茅屋”含義發生質的變化,它象征著海絲特純真的心靈,象征著她全新意義生活的開始,象征著她美好的德行,象征著經過否定之否定之后的全新的自我。就是說,她重新回到茅屋,絕對不是從前的生活的簡單重復,而是已經站在人生的新的起跑線上,她以從來沒有過的新姿態,向著光明的人生境界,大踏步地前進。一句話,她走向了成功的人生。人總是要死的,但是,死的意義是不同的。人們在她墓碑上,只刻一個字母,那就是象征優美、慈愛的“A”字,人們以此永遠地懷念她,她已經活在人們的心里,人們到處傳揚她的德行。我們再做比較:從表面看,海絲特與閻婆惜、潘金蓮、潘巧云、賈氏四女性,都追求屬于自己的愛情,最終也都未能獲得成功。然而,霍桑借助描寫海絲特反抗一切黑暗勢力的特殊方式,即勇敢地承認強加給自己的罪名,借助描寫海絲特用自己的德行向世人昭示:不怕任何打擊,不怕任何侮辱、責罵,自己走自己的路,尤其借助描寫她最終闖出一條人生的新路,以此宣揚全書的主題:女子們要勇敢地追求愛情,要爭得與男子平等的地位,自己要努力奮斗,執著地去實現美好的生活理想,全社會的力量,都要支持廣大婦女自由地追求美好的愛情生活。

  說到這里我們完全清楚地理解,《水滸傳》通過描寫四女性的自我毀滅過程,徹底否定婦女追求自己愛情的行動。與之相反《紅字》通過描寫海絲特自我新生的過程,說明作者全方位支持婦女思想解放的運動,說明作者支持婦女自由戀愛的行動。

  六、亞瑟與周通等四男性形象的比較

  我們現在順便討論另一個問題:是否說《紅字》的作者霍桑,處處比《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高明呢?他在《紅字》里表現的創作傾向更具進步性呢?當然不是。《水滸傳》突出官逼民反的主題,歌頌梁山好漢的除暴安良、扶危濟困的精神,難道這樣的創作傾向不更具備進步性嗎?原來,《水滸傳》只是在描寫的枝節問題上,表現出錯誤的創作傾向,如對婦女的歧視等。與之相比,《紅字》是否也表現出錯誤的創作傾向?是的。比如它通過塑造男主人公亞瑟形象,就表現出錯誤的創作傾向:當海絲特被披上那件帶紅字的外衣,永遠被釘在恥辱柱上的時候,和海絲特一同犯有通奸罪的牧師亞瑟,他一直隱瞞自己的罪責,沒有勇氣站出來,承認自己就是珠兒生身父親。作者不遺余力地把他寫成一個善于悔罪、善于在內心進行自我譴責的人。刻畫他極度痛苦的內心世界,說他常常捂住胸口,表明那個紅色的A字暗藏在心里。直至小說的結尾,作者才寫到牧師亞瑟,做了最后一場動人的講演之后,終于走上刑臺,向大家坦白自己的罪孽,他撕開胸前的衣裳,露出里邊藏著的紅字,接受公開的懲罰。他再也沒有活下去的氣力與勇氣,猝然死在刑臺的一邊。作者借此說明:亞瑟在死亡中獲得新生。

  顯而易見,作者處處為亞瑟開脫罪責,把他打扮成一個善于改過的人。其實,亞瑟是個十足的偽君子,當紅色A字外衣加在海絲特身上時,他不僅不勇于擔當,而且還加入到譴責海絲特的行列里。他每次宣揚宗教清規戒律的講演,照樣是那樣的精彩,即使他表露自己悔罪心理時,也被誤認為是過分謙虛的表現。作者不去譴責他的種種罪責,反而在他的筆下,亞瑟皇而堂之地成了正面人物,最終,說他完成了自我譴責,自我悔過、自我更生的歷史進程。作者這樣描寫大大削弱了小說的批判現實的力量。他對男性的犯罪行為,采取了包庇縱容的態度。這種態度反映到小說創作中,其不良后果,是顯而易見的。

  在縱容男性犯罪行為這方面,霍桑與施耐庵的態度是相同的。《水滸傳》的有關描寫,完全證實了這一點。如該書描寫所謂四個淫婦的同時,寫到四個男性色鬼;周通、王英、安道全、董平。在作者的筆下,淫婦必然因“淫蕩”而身亡,奸夫卻因“好色”,或滿足好色欲望,或獵取的對象被殘酷殺害。淫婦與奸夫的下場有天壤之別。作者認為,殺掉這些女性是正義行為。他允許男性好色,不能容忍女性淫蕩。這一切,正反映出他縱容男性犯罪行為的創作思想局限性。

  總而言之,《紅字》的作者霍桑,《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他們對男性犯罪行為都持有縱容態度,這是不足為法的。

  七、結論

  現在,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通過海斯特與潘金蓮不幸婚姻的比較,可以引發諸多思考,如無論在西方、還是東方,當時的女性為何總不能獲得真正的愛情?她們為何不能生活的幸福美滿?這到底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又到底是誰之罪?通過海絲特與潘金蓮罪名的比較,我們發現:《水滸傳》作者只是強加給潘金蓮以愛偷漢子的罪名,然而,對她所謂愛偷漢子的原因視而不見,客觀上暴露了作者歧視婦女的落后思想傾向。《紅字》作者借助紅色A字的外衣,表示出海絲特愛偷漢子的罪名。不過,作者沒有倒向宗教勢力一邊,而是通過客觀描述,不僅讓讀者覺得海絲特罪名不能成立,而且覺得她追求屬于自己的愛情是正當的、合理的,從中表現出作者尊重女性的思想和進步的愛情觀、婚姻觀。通過海絲特與潘巧云婚外戀的比較,我們得知:《紅字》作者認為,海絲特有了婚外戀才是她正常情感的表達,否則,將是對人性的壓抑與扭曲,主張婦女可以自由戀愛。《水滸傳》的作者則認為:潘巧云發生婚外戀,是對楊雄感情的背叛,是不恪守婦女之道的可恥行為,主張婦女應該恪守舊的禮教。通過海絲特與潘巧云婚外戀形式的比較,我們領悟到:《紅字》作者認為:海絲特婚外戀形式應該是公開的,不應該受到任何力量的阻撓和破壞,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水滸傳》的作者則認為:潘巧云婚外戀形式即使是隱蔽的也不行,應該取消,她必須死守與楊雄的婚姻關系,女人必須充當男人的附屬品。通過海絲特與閻婆惜等四女性結局的比較,我們知道:《水滸傳》作者通過描寫四女性的自我毀滅過程,徹底否定婦女追求自己愛情的行動。《紅字》作者通過描寫海絲特自我新生的過程,完全肯定婦女思想解放運動,支持婦女自由戀愛的行動。通過亞瑟與周通等四男性形象的比較,我們認識到:《紅字》與《水滸傳》的作者對男性犯罪行為都持有縱容的態度。孰是孰非,在比較之中更加分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区一二三四区2021 | 国产精品思瑞在线观看 | 四虎澳门永久8848在线影院 | 欧洲成人免费高清视频 | 一区二区色 | 欧美曰韩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国产拍拍拍拍拍 | 青青伊人精品 | 色综合天天 | 国产精品搭讪系列在线观看 | 美国一级毛片免费看 | 久久99精品麻豆国产 | 国产欧美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色综合天天综合网 |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 国产极品精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不卡 | 黄黄的网站在线观看 | 综合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观看 | 人人澡人人澡碰人人看软件 | 日批免费在线观看 | www.成人.com| 国产一区二区影院 | 黄色免费一级视频 | 亚洲理论片中文字幕电影 | 欧美 日韩 国产 成人 在线观看 | 新香蕉视频在线 |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 欧美激情综合亚洲一二区 | 欧美日韩综合视频 | 欧美在线一区视频 | 亚洲十欧美十日韩十国产 | 国产精品嫩草影视在线观看 | 黄视频网站免费 | 毛片毛片免费看 | 福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色涩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不卡青青草原 | 小明永久免费看aⅴ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