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細雨泡軟江南的那個清晨,太陽才剛剛出來,天空透出一股清新的氣息,而夢境中的銅鈸山又一次映入眼簾。
一踏入山門,人就已經半醉。山氣爽籟,空氣如戲,久違了的自然氣息包裹著匆匆到來的旅客。抬頭遠觀,山頂上還罩著一頂白云的帽子,半山腰以下,看到的依然是青翠的松竹,和偶爾飄落眼前的紅葉,完全感受不到冬的蕭瑟和冷漠。
太陽已經失去了往日的霸氣,緩緩的,柔柔的,從半天云里送了進來,與行人撞個滿懷,又將五彩的線條埋入一池清波。
對了,這就是“江南天池”九仙湖。微涼的風輕輕拂過,煙云也是輕輕的流動著,慢慢地,湖面方向的云漸漸散去,“江南天池”露出了嬌羞而又美麗的笑臉。一池朦朧,一池碧綠,這天池就像迷人的仙女披著面紗踏著云霧款款而來。這時邊上一個游人說:“太美了,快拍照!”他的話有如圣旨,大家連忙用相機記錄著仙境般的美景。
這就是初冬的“江南天池”,你是如此的近,感覺又是如此的親,我多想和夏天一樣,脫下衣裳和你來一次親密的接觸。
沿著盤山公路前行,眼前的山路逐漸變得陡峭,變得奇險,路旁就是萬丈深淵。沿途山愈高崖愈險則風光愈加美麗,一路上薄霧被初陽蒸融,萬山紅葉潔凈如洗,清澈斑斕。往下看,谷底的紅葉隨風落英繽紛,有說不盡的萬種風流。
“小溪泛盡卻山行”,前面就是白花巖了,大家跌跌撞撞的在草長鶯飛的斜坡陡壁間走走停停,萬千氣象一一入眼,泉幽鳥鳴紛紛呈現。在時而樹枝掩映、時而紅葉漫布的山坡上爬行,不得不感嘆當年徐霞客不遠千里徒步來到這“竹深石轉”之地,是多么勇敢。
終于到了山頂,風將頭頂一朵朵白云輕輕的吹拂,云朵像跳舞的女孩,在藍天的懷抱里變換著姿采。一會兒像一朵朵盛開的蓮花,一會兒像懶散的羊群在悠閑的吃草,很是美麗。湛藍的天空下,峻拔的白花巖撥開云霧繚繞的霓裳羽衣,若一位亭亭玉立而又婀娜多姿的綽約仙子,似笑還羞的展露著傾城傾國的絕世芳華。時而流云浮過,時而薄霧弄紗,那嬌羞嫵媚之態萬種風情,不禁讓人目馳神迷,仿若失傳千年的霓裳羽衣舞,在這天上人間舒展開江山美人的千年傳奇。
正凝神陶醉間,身后突然傳來一聲驚呼,聞聲而至,原來在山脊另外一端的凹谷處,一團團白色云霧正在迅速的聚攏升騰,仿若一朵朵膨脹而起的棉花糖,讓人不甚歡喜。在這如臨仙境的云飛霧繞之際,一圈彩色的光暈在眼前漸漸的顯現,“是佛光嗎?”,大家不約而同的驚呼。也莫怪,這也算是一座有靈氣的山,山頂的廣福寺始建于元代,歷史悠久,也許是佛祖前來光顧了。
銅鈸山的美,在水,在山,也在石頭。
最壯觀的要數九仙山石林,站在九仙山頂,極目遠眺,眼前豁然開朗,眾多的石林壁立拔峰,巍峨壯麗,山麓方圓百里,奇景異觀,千姿百態。南面的清風峽飛泉流瀑,奇石怪峰;東面的雙乳峰風姿綽約,深溝高谷;石林深處的八仙下棋古寨悠閑,莊稼飄香;石林正面的鷹嘴峰俯瞰千嶂,指點江山;整片石林風光如用秀麗形容,略顯溫柔,如用壯麗描繪,稍稍適合;從這面看像雄獅,走幾腳看又像駱駝,從那邊看像奔馬,走幾腳看又像野牛。從正面看它呈黃色,從背后看呈青黛色。石林怎么看都看不厭,看不透。
銅鈸山的美還在她的寧靜和悠久,沿著淙淙的小溪前行,偶爾會看到依坡傍水的古寨。有“小杭州”之稱的小豐村就位于大山的最深處。一進入村莊,田園氣息就撲面而來。村口長著幾棵高大的古樟樹,一條淙淙的小溪從村子中間直流而出,泛著幽幽的清澈的水花,溪的兩邊還有一些或高或矮的雜樹,枝椏上橙色、黃色、黃綠色、綠色,混雜著,襯托在靜謐的村寨之中,給這片古樸悠閑的大地增添了一份亮麗的色彩。再看兩邊的高山上,幾簇薄薄的霧氣在樹尖飄移,疲憊的陽光透過云彩,瀉在樹尖上,森林便成了斑斕的花臉。牛兒、羊兒在屋旁悠閑的吃著草,人們各自在家中忙著晚飯,炊煙裊裊而起。稀稀拉拉的幾個采茶妹迎著斜陽,走在彎曲的山間小路上,身段苗條卻若隱若現,步履匆匆卻踏著樂感。這路真好。
這里沒有城市的喧囂,甚至連大聲言語都沒有,話兒好像都消融在這廣闊的靜謐中了,只有閑不住的鳥兒,旁若無人,在田間樹林飛來飛去。小豐古村落就像古代的隱士,躲在世界的一隅,默默地看著人世間的滄海桑田。
就此擱筆吧,銅鈸山的美不僅在水、在山、在石、在古寨,還有珍貴的紅豆杉林,成片的紅楓林,更有二十一個紅軍戰士集體跳崖的革命故事,每一個到過銅鈸山的人都很詫異,這里為何處處都是美景?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村一寨,一人一物,都有令人魂牽夢縈的色彩,有道是“銅鈸冬來景亦濃,湖山溪澗覓仙蹤”,走進銅鈸山,也就走入了風景。
附注:
樹人論文發表網為大家提供散文詩歌發表,論文輔導,期刊征稿,論文發表,職稱評定,畢業論文發表等服務的綜合網站.我們是權威刊發論文,刊發表論文,職稱論文發表,核心期刊論文發表,論文發表網的正規論文發表代理投稿機構.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