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農業
0引言
凡納濱對蝦(Litopenaeusvannamei)俗稱南美白對蝦,原產于南美洲太平洋赤道南北沿海,是目前世界養殖產量最高的三大蝦種之一[1]。中國凡納濱對蝦養殖產量占對蝦總產量的80%以上[2]。由于凡納濱對蝦在水溫低于18℃時攝食減少、生長緩慢,低于15℃時停止攝食不利于養殖生產,因此,凡納濱對蝦養殖主要分布在海南、廣東、廣西和福建等地[3]。華南地區從11月中下旬至翌年4月中旬受氣候影響,有100天的閑置時間,該地區過去凡納濱對蝦養殖中大部分地區養殖1~2茬,生產資料得不到合理的利用,造成資源浪費[4]。近年來,對蝦養殖者利用搭蓋塑料溫棚保溫在冬季進行凡納濱對蝦反季節養殖,避開了對蝦集中起捕上市和銷售價格低迷時段,在春節前后或清明前對蝦貨源較少、價格較高的緊俏時期分批上市,并充分利用冬閑池塘獲取較好的養殖收益[5-13]。但反季節冬季溫棚養蝦,氣溫較低,對蝦生長緩慢,養殖周期延長,養殖過程稍有疏忽極易引發對蝦不適應,嚴重時造成對蝦死亡[4,6-7]。目前,有關凡納濱對蝦高位池集約化反季節健康養殖尚未見報道,本實驗以環境友好生產為目標,定期監測水質理化指標(D.O,透明度、pH、S‰,NH4+-N),細菌總數,弧菌和WSSV等病原生物,根據溫棚蝦池水質和蝦的生長狀況,定期或不定期潑灑有益微生物制劑,調控改善水質,保持良好的水環境,同時輔助使用生石灰等其他水質改良劑等建立對蝦良好健康養殖規范(GAP),為凡納濱對蝦反季節溫棚集約化健康養殖技術提高科學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1.1.1蝦苗
規格整齊,體表完整、反應敏捷有活力,體長1cm左右,經檢驗不帶WSSV、TSV等病原的凡納濱對蝦苗。
1.1.2養殖設施
對蝦養殖池面積3000m2,池底成鍋底形,坡度3%,排水口設于池中心最低處,整個蝦池用高強度塑膠地膜鋪設覆蓋。池中四角設4臺增氧機,水車式和潛水式各兩臺,池底每隔2m鋪一PVC管(規格16mm×20mm),每隔1m打一小孔,以便氣體蝦池底部冒出。池岸豎立水泥墩等材料構成人字形棚拱架作,兩邊拉緊鋼絲并在蝦塘另一邊用木樁加固,聚乙烯塑料薄膜覆蓋在相互交叉的鋼絲上,另用兩層聚乙烯網片夾住,四周用沙袋等將薄膜密封,棚的一側開設一道門,門前掛棉簾保溫。
1.1.3養殖用水
外海海水,經沙濾、消毒后通過明渠供應進入蝦池。
1.2方法
1.2.1蝦池消毒清洗用水泵沖洗塘底,經日曬后,用漂白粉185.0g/666.67m3和二氧化氯7.33g/666.67m3進行池底消毒。
1.2.2蝦池水質培養消毒后第3天起,潑灑白云石粉和肥水膏,氨基酸育藻素,芽孢桿菌,硅酸鈉,超能高穩,并根據水質肥瘦及天氣情況,3天后追加施用1次,質量促進浮游植物繁殖。
1.2.3蝦苗的放養放苗時注意出苗池的鹽度和水溫與養殖池相近,同時全池潑灑超能高穩Vc、紅糖、葡糖以增強對蝦的適應能力,減少應激,提高成活率。放苗前開足增氧機,放苗時只開1臺,保持水體輕微的流動,有利于蝦苗的擴散。放養密度11萬尾/666.67m2。
1.4日常管理
1.4.1餌料投喂
根據對蝦的生長、攝食情況分別投喂開口料,0(開口料與0號料是2種類型的飼料),1,2和3號料,除開口料每天投喂3次(7:00,11:00,16:00)外,其余每日投4次,即增加22:00投喂一次,投喂量隨體重增加從按8%依次降到2%;每7天取樣1次,每次隨機取樣30尾/池,分別采用游標卡尺(0.02mm)和電子天平(0.01g)測量記錄對蝦體長和體重,并根據蝦體大小,每次投喂后1.5~2.0h檢查餌料臺內的殘餌量,并結合天氣、水溫、水質適當調整投餌量。
1.4.2水質調控與檢測
在養殖管理中,前期適當添加新水,提高水位,中后期適當換水。換水時,進水應經過處理,每次換水量一般不超過10%。投喂開口料時拌入氨基酸育藻素,配合沸石粉混勻全池拋灑養殖;到第41天后,餌料中拌入復合微生態制劑藍寶素,輔助潑灑EM菌光合細菌、芽孢桿菌、蛭弧菌、硝化細菌等微生物制劑和底質改良劑進行底質改良。每隔7天檢測蝦池中水溫,鹽度,氨氮和溶氧量,對水質進行實時監測。水溫采用溫度計,鹽度采用比重計,pH采樣pH計,氨氮和溶氧量按雷衍之等[15]方法測定。
1.4.3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應堅持“以防為主”的方針,把健康養殖技術措施落實到每個養殖環節中,保持良好的水質,防止養殖環境突變。勤檢查蝦的攝食、活動、生長和水質變化。采取相應措施,勤巡塘,防患蛇、鼠、蛙等生物敵害。出入蝦池要消毒,防止病毒的傳染。定期在在飼料中定期添加維生素C、維生素E、免疫多糖、保肝藥物等預防蝦病發生。每7天監測水體中的弧菌量和細菌量,并定期檢測WSSV、TSV等。異養細菌和弧菌量檢測采用異養細菌培養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5g,瓊脂18g,蒸餾水1000mL,pH7.0-7.2)和弧菌培養基:TCBS(硫檸膽蔗瓊脂)培養基倒平板計數。WSSV、TSV采用PCR檢測。
2結果與分析
2.1蝦池理化因子的變化
2.1.1水溫和氣溫變化
由圖1可見,在第1~50天,氣溫為13.6~15℃,蝦池水溫由于溫棚的保溫作用從20.3℃逐漸上升至24.1℃,50天后隨氣溫上升基本保持在24.2~26.7℃。因此,溫棚作用不單是保溫,還能起到提升水溫的作用。在連續陰天或氣溫偏低,盡管棚內溫度隨之下降,但溫棚密封好,仍可保證水溫不低于20℃,整個養殖期間水溫保持在20.1~26.7℃,平均水溫(23.4±3.3)℃(見圖1)。
2.1.2透明度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