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通識教育論文
一、建立學習型教師團隊
許多教師希望有更多促進個人發展的機會和平臺,隨著暑期研修班“國內訪問學者”培養計劃,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開展,由高校和學術機構組成的學習型教師團隊已初步形。形式不能只限于專家講座或觀摩示范課,應為教育專家與課堂實踐者—教師建立一個平等交流平臺進行思維碰撞。也可采用工作坊形式,鼓勵教師參與其中,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最終以知識和技能的形式輸入給教師。專家也能在實踐中進行理論完善、創新,有利于今后的教育科研。
二、外部環境的支持
面對學校因素成為首要制約因素,和建立學習型教師團隊需要學校和有關機構支持的現實,外部環境對教師的影響日益突出,特別是學校的作用。首先學校應重視大學英語課程。在引導教師擁有與時俱進的教育觀念和較高的師德同時,鼓勵其追求創新,并提供物質和精神支持。
另外,學校要給與教師適當的自由度、自主性,主要表現在設計課程、教材選取和規劃教學活動上。教師在自由的條件下,更能發揮自主性,進行創新和探索,提升教學質量,最終轉化為自身專業發展的動力。
三、教師個人素養的提升
章兼中指出,一個合格英語教師應具備三方面素養:思想情操和道德情感素養,專業文化知識素養以及教育理論和教學研究能力。所以,在通識教育背景下首先通過培訓教師應具備較高的師德素養,熱愛教育事業,擁有以德育人,為人師表的形象。
另外教師應有意識的強化自身專業知識和業務水平,形成一種反思化教學模式。要養成反思教學內容和教學質量的習慣。因為,只有不斷反思才能積累經驗,探索教學問題。面對現有的教學理論也不是照搬應用,而是對其進行分析,采用適當地教學策略,有助于教師成為研究型教育者。
最后教師應有終身學習的觀念。教師只有在學習中,才能與新的教育理論接軌,學會自身角色轉變,充實自己的理論內涵,更快地投入到教育科研與實踐中,不斷探究反思,使自己成為一個卓越的教育者。
四、結語
在通識教育背景影響下,大學英語教師試圖采用多渠道手段,向一專多能型教育者方向發展,但受到學校等因素的制約。本研究希望在政府、學校和教師個人的努力下,能建議可持續的教師個人發展體系,指導大學英語教師成長,使其在科學理念幫助下,提高自身教學和科研能力,形成研究型教育者。
作者:董明 單位:天津城建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