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91-国产亚洲精品aa在线观看-国产亚洲精品aa在线看-国产亚洲精品xxx-国产亚洲精品不卡在线

SCI期刊 | 網站地圖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頁 >  生態建設論文 ? 正文

水生態文明建設路徑探索

2021-4-9 | 生態建設論文

一、山西水生態系統現狀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

①生態系統脆弱,生態功能低下,人類活動干擾和影響加劇。山西全省森林覆蓋率在解放初期僅為2.4%,通過數十年植樹造林和水土保持,植被覆蓋整體呈現上升趨勢,據2010年全國第八次森林資源連續清查,全省森林面積282.4萬hm2,森林覆蓋率為18.03%,但依然處于較低水平(比全國平均水平低2.33個百分點,也低于周邊省份)。山西省植被覆蓋度受降水影響顯著,1988—1992年植被覆蓋率隨著降水量減少而下降。1992年上半年山西出現重大旱情,植被覆蓋度較1988年下降了近50%;1992—1995年,隨著降水量增加,植被覆蓋度開始有所好轉。可見,山西省植被生長對降雨條件的依存度較高。近年,隨著人類對生態環境影響的不斷增強,人類活動已成為繼降雨年際變化影響后又一個對植被變化影響的主要因素。

②地表徑流衰減,大河斷流,小河干枯。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降水減少以及地表條件變化,造成河川徑流普遍偏枯;另一方面隨著能源基地建設和城鎮化發展,人口急劇增加,用水量相應快速增長,河道水量大部分被引用消耗,徑流量迅速減小,小泉小水干枯,部分大河斷流。1980—2000年系列河川年徑流量較1956—1979年系列出現了較大衰減,減幅達到36.35%。進入21世紀更是進入連續干旱,2001—2011年全省河川徑流為55.2億m3,較1980—2000年系列減少24%。特別是山西的最大河流汾河,1980—2000年平均地表水利用消耗率為64.8%,同期平均年匯入黃河水量為5.85億m3。2001—2006年期間,汾河每年出境匯入黃河水量3億m3,徑流衰減近半,部分河段斷流時間逐步加長,從蘭村水文站到義棠水文站160km河道在非灌溉引水期基本處于斷流狀態,河道內往往只有少量污水,蘭村水文站斷流天數一直在250天以上,最多斷流達278天。自2008年實施清水復流和生態補水后,千里汾河才不再斷流。

③采煤對水資源破壞嚴重。山西多年大規模煤炭開采為全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也留下了水資源破壞、環境污染和生態退化的累累傷痕,土地塌陷采空區占到全省土地面積的1/8以上。平均每開采1t煤破壞水資源2.48m3,煤炭開采每年破壞水資源15億m3左右。由于采煤對含水系統的嚴重破壞,采煤漏水直接導致煤礦周邊地面塌陷、水位下降、水井報廢、泉水斷流,水質污染加劇。

④水資源供需矛盾日漸突出,生態用水難以保障。隨著近年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工農業生產、城鄉生活和生態環境等需水量不斷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現狀全省人均供水量174m3,為全國平均值的40%;城鎮生活人均日用水量99L,為全國平均值的46%。汾河、桑干河等部分河流水系水資源開發利用量已超過當地水資源承載能力,使得水資源配置不得不遵循“限農、壓工、保生活”的原則,生態用水難以保障,形成“缺水—污染—更缺水”的惡性循環局面,導致山西水生態系統逐步退化。

⑤地下水嚴重超采,水生態系統受到破壞。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于地表水控制工程不足,地下水開采量逐年增加,導致供水水源組成發生了不合理變化,地表供水量由年均35億m3下降至20億m3,相應的地下水開采量從1971年的11億m3增加到2008年的40億m3。地下水集中開采,造成區域地下水水位急劇下降,超采范圍不斷擴大,漏斗不斷增加。20世紀70年代初,全省地下水降落漏斗僅有3處,僅出現在太原市、運城涑水盆地及介休城區。目前全省共有地下水降落漏斗22處,超采區面積10632km2,地下水年超采量為6億m3。其中,汾河流域地下水超采最為嚴重,年超采量為2.1億m3,占全省超采量的37.5%。地下水超采導致區域地下水水位持續下降、泉水斷流,濕地面積萎縮。

⑥巖溶泉破壞嚴重,泉水流量衰減甚至干枯。山西巖溶分布廣泛,形成了眾多的巖溶泉水及相應泉域。巖溶大泉泉域匯水面積廣,具有獨立的補、徑、蓄、排過程,地下調節庫容巨大,排泄集中。巖溶水不僅是山西省眾多大中城市和工農業生產的主要供水水源,不少巖溶大泉還是著名的旅游風景點,賦含特殊的歷史和文化內涵,是汾河、桑干河、滹沱河等主要河流的生態基流。天然降水是巖溶泉水的主要補給源,由于持續干旱少雨,補給減少,同時巖溶水無序過度開采以及煤炭開采的嚴重破壞,造成巖溶泉區域巖溶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水流量持續衰減。到2003年,主要大泉平均流量較1956—1979年系列減少52.13%,晉祠泉、蘭村泉、古堆泉等完全斷流,郭莊、洪山泉接近斷流,娘子關、神頭、辛安、柳林、水神堂等巖溶泉水較早期平均流量減少40%以上,馬圈、城頭會、天橋等泉水流量減少30%。

⑦水污染問題依然突出,河流水功能難以維持。近年隨著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以及一系列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措施的實施,水質惡化和水生態退化趨勢得到一定遏制,水生態環境得到一定改善。但總體來看,山西省河流水污染形勢依然嚴峻。據統計,現狀全省年廢污水入河量8億t左右,COD入河總量17.09萬t/a,氨氮2.44萬t/a。根據《山西省環境質量狀況公報》,2011年全省監測的海河、黃河兩大水系的47條河流共97個斷面中,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水質優良(Ⅰ~Ⅲ類)的斷面為44個,占監測斷面總數的45.4%;輕度污染(Ⅳ類)的斷面為12個,占12.4%;中度污染(Ⅴ類)的斷面為14個,占14.4%;重度污染(劣Ⅴ類)的斷面為27個,占27.8%。根據2012年全省184個水功能區、6666km河長的監測評價結果,全年全指標評價個數達標率為43.1%;河長達標率為49%。地下水水質也逐漸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⑧水土流失嚴重,直接影響山西供水和水生態安全。山西是全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省份之一,水土流失和生態惡化趨勢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全省水土流失面積10.87萬km2,占全省土地面積的69%,全省多年平均輸沙量4.56億t,合3000t/km2,最嚴重地區高達2萬t/km2。主要分布于山西晉西黃土高原區,地形起伏大,河流水系發育,河道比降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洪水,森林面積少,植被條件差。由于這些因素的綜合影響,地表侵蝕比較嚴重。特別是呂梁山以西黃土堆積侵蝕地貌區表現尤為突出,侵蝕模數高達20000t/(km2•a),懸移質年輸沙量2.86億t,占山西省全年輸沙量的2/3,成為省內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山西多沙河流給水利工程特別是蓄水工程帶來極大危害。泥沙淤積造成全省各類水庫損失1/3庫容,威脅供水和水生態安全。人為水土流失加劇的趨勢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嚴重的水土流失導致土地貧瘠、生態惡化、河湖淤積、供水能力降低,加劇了下游地區的洪澇災害,防洪、供水等能力下降,不但造成糧食減產,還給部分山區農村飲水帶來極大困難。

二、水生態文明建設是促進轉型跨越發展、解決山西生態問題的必然途徑

改善和扭轉山西水環境惡化和水生態退化趨勢,建設水生態文明是解決山西生態問題的必然途徑,也是山西生態文明必然載體。

1.兩大戰略目標

山西水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和主要內容包括兩方面:一是保持河流水系水量平衡、水沙平衡、水土平衡,水生態系統健康和諧;二是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建設節水型社會,保障生態系統用水,實現人、水、生態和諧。

2.兩大戰略舉措

一是以推進山西大水網工程建設為載體,保障供水安全和生態用水,體現民生為本。山西省正大力建設“兩縱十橫、六河連通、縱貫南北、橫跨東西、多源互補、保障供應、豐枯調劑、結構合理、穩定可靠、配置高效”的山西大水網,著力構建全面節水、兼具供水和水生態修復功能的現代山西供水網絡,形成覆蓋全省六大盆地、連通六大河流的十大骨干供水體系,提高全省城鄉供水保證程度,為河流水系保障提供生態水量,恢復河流水生態功能,改善水生態環境。二是以實施水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試點為契機,實現清水長流,推動山西水生態文明建設。2011年水利部批復了《山西省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試點方案》,批準山西省為全國水生態保護與修復試點省份。核心內容是實施“三水”保護與修復行動,“三水”即:汾河、沁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五大河流的地表水,太原、臨汾、運城、大同、忻定、長治六大盆地的地下水,娘子關、神頭、晉祠、蘭村、古堆、洪山、雷鳴寺等19個巖溶大泉的巖溶水。以上“三水”保護與修復重點區域,基本覆蓋了山西省主要城鎮、人口密集區、工礦集中區、經濟發達區,實施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對促進全省和諧發展、轉型跨越發展、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六項手段

①實施汾河“清水復流”綜合治理工程,實現千里汾河不斷流。山西省自2008年開始實施汾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修復與保護工程。主要包括:一是河源區的水源涵養與生態修復,這是維系汾河生態水量的重要內容,主要采取措施為劃定河源保護區,取締河源區小煤礦和個人采石場,通過建設生態林、經濟林和小型淤地壩對水土流失進行治理;二是實施河道疏浚與岸坡整治,主要包括汾河中下游干流河道整治疏浚工程、中游干流調蓄工程清淤改造、下游入黃口堤防下延工程、中游蘭村至柴村橋段綜合整治、支流河道與河口整治工程以及太原城市水系整治;三是實施汾河濱河濕地修復和綠化美化,以汾河中下游為重點,開展濱河濕地修復工程建設,主要集中在汾河干流的太原、臨汾和運城段,旨在營造風景秀美的汾河兩岸濕地景觀;四是實施流域多水源的優化配置與調度,對汾河流域實施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和礦坑水以及外來調水等資源優化配置與調度,確保國民經濟用水以及河流基本生態流量,維系生態系統的健康,提高水資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

②全面實施主要河流生態綜合治理與水量調控工程,改善水生態環境,實現“堤固、岸綠、河暢、水清、長流”。一個重點是對桑干河、沁河、漳河、滹沱河等主要河流,實施全面的生態綜合治理措施。另一個重點是實施水污染防治工程,改善水環境,包括:一是加強污染負荷的源頭減排、污水收集管網與處理、面源污染的治理與修復;二是建立城鎮生產生活污水收集,切實提高污水處理能力和實際處理率,控制入河污染物排放,實現水功能區達標;三是實施河道生態綜合治理工程,改善水生態;四是實施河道清淤疏浚、岸坡整治加固、河流濕地修復、泉域濕地修復、美化工程,改善沿河生態環境;五是實施河流上游生態治理工程,涵養水源,主要包括營造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護岸林,實施林業生態與植被建設等工程,涵養水源;六是實施水量優化配置和調控工程,維持生態用水。通過山西大水網工程,實施流域內外各類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調度,實施河道生態補水,維持生態基流。

③以盆地地下水超采區治理為重點,實施地下水關井壓采治理,實現地下水止降返升。山西省投入巨資致力于引黃入晉工程建設,2003年10月實現引黃南干線向太原市供水,2011年實現引黃北干線向大同市、朔州市供水。太原市從2003年開始實施了關井壓采工程,截至目前全市三次關井壓采工程累計關閉自備水源井396眼,實現壓縮地下水開采量35.3萬m3。太原市地下水水位連續上升,太原北部西張地區2004—2009年地下水水位累計上升了35.4m。2010年全市66個監測點地下水位平均上升了1.73m,特別是2011年斷流近10年的清徐縣平泉村不老泉開始復流,晉源區天龍山瀑布景觀又重現,標志著太原市水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2004年以來太原市勝利街以北區域地面已基本停止沉降,北固碾沉降中心等區域逐步修復。全省地下水超采區治理工作以“節水為先、關井為主、替代水源為保障”的思路穩步推進。首先是開展節水型社會示范建設,采用價格杠桿促進節約用水,加強地下水開采利用的計量與監控,控制工業、生活及農業灌溉用水,減少地下水的開采。其次是依托山西大水網供水系統建設,實施水源置換和關井壓采,壓縮地下水開采量,實現區域地下水采補平衡,促進地下水水位的止降回升。地下水水位升降已納入政府年度責任目標考核,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

④以娘子關綜合治理為示范,全面實施全省巖溶泉域水生態修復與保護工程,實現泉水復涌量穩。為徹底改善娘子關水生態環境狀況,保障用水安全,營造“水清、岸綠、流水、人家、鄉村”的優美景觀和舒適環境,傳承歷史文化,陽泉市自2008年開始實施娘子關泉綜合治理和保護工程,主要采取了泉源區農村旱廁改造、農村垃圾處理、工業污染源控制、農業污染源控制、泉口景區建設與拆遷、泉源區水土保持與綠化等治理措施,已經呈現良好的水生態效果。

⑤實施采煤區生態修復工程,保護礦山水資源。加快推進礦山生態環境治理與修復。做好礦井水利用和煤矸石生態治理。對于礦坑水根據水質特點采取清濁分流、自然沉降、混凝沉淀、過濾、消毒等不同的處理方式,回用于生活、工業、農業灌溉和生態用水。做好矸石山生態治理,大力推動煤矸石綜合利用,提高利用率。⑥實施晉西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推進城鄉生態化,改善生態系統功能,力爭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蓋率超過26%,實現“綠化山西”建設目標。以晉西黃土高原區為重點,克服立地條件差、水土保持難度大的困難,開展水土保持植被建設,提高黃土覆蓋地區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和水源涵養能力,有效減少入河泥沙量。晉西黃土高原區大于等于25°的坡耕地全部退耕為林地或草地,使退耕還林還草真正做到生態優先,最終達到改善生態和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4.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推動節水型社會建設

2011年,山西省委、省政府以《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求山西省全面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制度,明確提出了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的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的“三條紅線”和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及水資源管理責任和考核的“四項制度”。以蓄水保水、節約用水、用好黃河水、涵養地下水為基本方略,以保障供水安全為主攻方向,以大水網建設為龍頭,依法加強水資源管理保護,實現水資源開發利用由“水瓶頸”向“水支撐”轉變。2013年1月,水利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聯合批復的《山西省加快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試點方案》中明確要求,立足山西省情水情,緊緊圍繞山西轉型跨越發展和建設小康社會大局以及“十二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以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為動力和契機,以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試點為先行,以水資源配置、節約和保護為主線,以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目標,以建立和實施用水總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控制指標體系為核心,以制度建設為抓手,以建立和完善水資源管理責任考核制度為保障,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提升水資源管理能力,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承載力相協調和合理用水要求,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山西經濟轉型跨越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改善水生態環境,建設水生態文明。

珍愛自然,保護生態,建設美麗家園,水生態文明建設將會使碧波重新蕩漾在桑干、汾河上,使晉祠、蘭村古泉復涌,這是歷史的選擇,也是未來的期待。

本文作者:白麗 單位:山西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To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干成人 | 一级毛片在线完整免费观看 | 中文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成人做爰全过程免费看网站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下 | 国产不卡的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 六月婷婷色 | asian极品呦女69 | 欧美大陆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综合第一精品小说 | 午夜成a人片在线观看 | 九九精品热线免费观看6 | 制服中文字幕 | 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 欧美色色图 | 亚洲大片在线观看 | 午夜丁香 | 国产在线一区精品对白麻豆 |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手机 | 1024国产精品 | 三级黄色大片 | 蝌蚪蚪窝视频在线视频手机 | 亚洲欧美综合网站 | 青青草国产免费一区二区 | 久久久999久久久精品 | 日本一级网站 |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看 | 一级毛片卡 | 日韩黄色大片免费看 | 日日麻批 | 一区二区久久 | 国产午夜视频在线观看第四页 | 免费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九九热精品在线观看 | 日韩毛片大全免费高清 | 免费一级做a爰片性色毛片 免费一级做a爰片性视频 |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五月快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