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職業教育
達州職業技術學院語言文學藝術系(以下簡稱語藝系)的前身是達縣教育學院中文系。該系在前三任系主任魔下,曾匯集了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留下了寶貴的師德傳統。現在的語藝系經過四校合并、撤部建系后,又匯聚了原四所學校的中文和藝術師資人才。近一年來,老教師們繼續友揚多年米養成的良奸的敬業梢神,曰傳身教,身體力行;年輕教師們則主動求學,勇于實踐,在該系逐漸形成一種良好的師德氛圍。這種良好的師德氛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師業精,教書育人教師是人類靈魂工程師,教書育人是一項非常神圣的工作。教師的基本職責和道德義務就是教書盡責、育人盡心。要教好書,就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育好人首先自己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語藝系獲得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的龔嘉鎮教授堪稱“學高為師、身止為范”巾德典范。他在漢語漢字漢文化研究方面,刻苦鉆研二十多年,現擁有多項學術研究成果,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了六十多篇、一百多萬字的學術論文。難能可貴的是,德高望重、著作等身的龔教授,一直在平凡的教師崗位上安貧樂教,平易近人,甘于奉獻。
多年來,他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化為絲絲甘露,滋潤著學生渴求知識的心田;他在課堂內外播撒著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激勵著學生擺脫困境,發奮有為。在一次他主講的題為《漫談優秀教師應具備的素質》的講座中,他對在座聽講的師生語重心長地說:“當一個好教師應具備‘二心’,一是匠心,二是愛心。‘匠心’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具有創新意識;‘愛心’指的是教師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應體現出入文精神。”這是他幾十年從事教學工作的心得體會,也是他堅定教師信念、堅持教書育人的真實寫照,這也應當是每個熱愛教師職業的有心人追求的一種至高境界。
獲得四川省師德標兵稱號的廖繼康副教授對師德又有另一番體會。他認為教師的師德可集中體現在要有“四真一真情、真愛、真心、真能。犁真情”指一個教師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要有深厚的感情,要熱愛自己的職業。有“真愛”,即要關心、愛護學生。“愛即是師魂”,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對待學生要傾注全部愛心,這樣就不會出現有違反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情況。有“真心”,即要有強烈的責任心,教學工作中最核心的問題就是一個責任心的問題,有了責任心,教學就有了動力,質量就有了保障。護真能”,即教師要業務過硬,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博學多才對一位教師來說很重要,學生什么問題都會提出來,而且往往“打破沙鍋問到底”。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能很好地解學生之“惑”,傳為人之“道”。
二、師心慈,關愛育人
愛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冰心說過: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每個人都需要愛,教師的愛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和心的呼應。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說,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根本。對學生冷漠,缺乏熱情,決不是一個有良好師德的好教師。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特殊的情感,是教育行為無私的體現。教師愛學生的目的在于讓學生用同樣善良、真誠之心去愛自己,愛父母,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從而達到育人的終極目的。教師要平均分配目光,把愛灑向每一個學生,尤其要尊重和關心后進或處于困境中的學生,余近有缺陷的字土,帶助他們允服日卑,樹立自信,使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自己在集體中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兩千多年前,孔圣人就提出“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教師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喜“優”厭“劣”,真誠的欣賞,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生活上有困難的學生,對身體上有病痛的學生,對心理上有困惑的學生給予及時的關懷,這已成為語藝系老師們的共識‘獲得“四川省高校十佳青年教師”提名獎的鐘欽老師,針對班級學生有心理問題得不到正確疏導的狀況,及時開通了網上心理咨詢站,讓喜歡上網的同學,通過網上聊天,“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及時化解心理矛盾,消除了心理障礙。
曾獲市級優秀教師榮譽稱號的語藝系副主任李元進,是一位才華橫溢,愛心與智慧兼優的副教授,她教學風格生動幽默、樸素切實,深受學生歡迎。她是一位充滿愛的激情與火焰的教師,時刻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響著周圍的老師,讓語言文學藝術系生機勃勃!有位從外省來的同學家庭非常困難,交不起學費,買不起被褥。李元進、鐘欽、汪小紅、鄭豐等老帥土動內她捐獻沐二用茄和換季衣物,讓她克服了暫時的困難,樹立了堅持學習的信心。
今年招收的新生中,外省同學特別多,語言交流成了最大的障礙.語藝系師生在今年學院掀起的推普月活動中,率先擬訂推普活動方案,要求每個教師上課必講普通話,和外省同學交流必講普通話。這是對學生的一種心靈體貼,雖然在一些老教師那里實施起來比較困難,但他們克服困難堅持了下去。
2004年9月5日對所有的達州人來說都是刻骨銘心的,無情的洪水在瞬間讓達州職業技術學院變成了一座孤島。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語藝系負責人和輔導員陳維貴等老師堅守崗位,在洪水涌入之前,及時趕到學生宿舍探望,安撫學生情緒,阻止學生外出,為在災難面前首先保障學生生命安全出了力,盡了心。
三、師志同,合力育人
語藝系是一個團結的集體,是一個和諧的大家庭。他們想讓每個學生感受到一種集體的力量,絲家庭的溫馨。他們心泣L,位新同學的生日,用一張張小小的賀卡,通過系團總支,送上全系老師的一句祝福,一聲鼓勵,一份期盼.今年國慶大假前,他們為班級購買了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體育用品,讓遠離家鄉的外省學生在節假日閑暇時間,多一份健身的快樂,少一些戀家的惆悵。
語藝系每一位老師都在默默地奉獻,努力發揮著自己的長處,并借用自己的長處關愛著每位學生。在課堂解答問題,為文學社社員審稿,為書法協會辦講座,為辯論會搞策劃、當評委,在文藝晚會上和學生同臺獻藝,到寢室探望生病的學生,在閑暇時間和學生促膝談心,……他們中既有學藝精湛的專家、教授,也有才華橫溢的作家、畫家、書法家;既有老成持重的教育行家,也有敢于進取的教壇新秀;既有素質良好的管理班子,也有盡職盡責的輔導員隊伍……語藝系老師們良好的心理品格、道德水平和敬業精神,使學生在對老師感到可親、可信之中形成了一定的凝聚力:也在對老師感到可敬、可佩之中形成了一定的制約力。在學生健康成長勢頭的鼓勵下,教師們一致表示將繼續發揚優良的師德傳統,克服不足,樹立“.敬業愛生、為人師表、精于教書、勤于育人”的師德風范和優良教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