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相關
摘 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中小學民族文化傳承和發展研究,是探索民族地區學校民族文化教育傳承模式,實現民族文化活態保護的迫切需要。課題組通過民族地區中小學民族文化的雙語教育、民間美術教育、民間音樂舞蹈教育、民間體育教育和主題教育活動形式的研究,初步探索了民族地區學校教育的“挖掘 轉化 開發 教學 評價”的民族文化傳承模式,使民族文化有了存活的土壤,促進了本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關鍵詞:民族地區 中小學 民族文化 傳承發展
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代表,民族精神作為各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共同選擇和人類特定的文化現象,是促進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產生的巨大精神力量,始終支撐著人類各民族的生存、發展和進步,同時也是世界文化多樣性的重要體現。然而文化多樣性正如生物多樣性一樣珍貴,我們在失去多元化的文化之后,才會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某些文化對于人類未來的深遠意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01年第三十一屆大會上,通過了一項《文化多樣性宣言》,呼吁在世界范圍內,承認文化的特殊性、地方性和民族性,保護文化的生存權、選擇權和自由權,從而促進文化的多樣性發展。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重視加強青少年的民族文化教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一、探索適合民族地區中小學的民族文化教育形式
1、雙語教育
語言不僅是一種表達方式,它還反映著使用者獨特的思維模式,而一種思維模式一旦形成,刻上民族感情的烙印,將會產生持久而深遠的影響力。目前在學校教育中把科學文化教育和民族文化教育的發展放在同等地位,進一步探索并完善“雙語雙文”教學,依據不同民族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制訂教學策略。如果漢語教學內容難度大,學生聽不懂,厭學、棄學在所難免。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在有條件的苗族地區落潮井完小、塘橋小學、溝梁小學以及三拱橋完小等地區多采用苗語和漢語的雙語文教學。由于有些學生漢語表達能力有限,可放寬他們漢語漢字表達能力的要求,允許使用母語進行交流,使母語成為溝通的主要媒介,而不應成為學生能力展示的障礙。充分利用雙語雙文教學的優勢,運用好語言工具,通過母語的聽、說、理解來帶動漢語的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同時學會運用本民族文字(拼音文字)記載民族文化歷史、故事傳說,促進民族文化傳承和發展。
2、民間美術教育
民間美術大多以其生動的形象、夸張的造型、艷麗的色彩以及其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蘊吸引著學生,學生學得有興趣,教師教得有味道。民間美術教育,既發揮了美育的育人功能,又促進本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課題實驗學校在民族文化資源挖掘與利用上,確立“小組——班級——學校”的研究方案,實施“民間采風索其源、學校整理歸其類,課堂教學授其藝,作品展演揚其名”措施,其教學內容和學生習作所需材料都是本地農村隨處可見?手可得的稻草、芭茅桿、泥巴、樹皮、布條等。具體到美術課堂上,我們采用欣賞-感悟-探究-拓展這樣的模式進行教學,在實踐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如阿拉完小龍志先和龍林章老師執教的《美麗的黛茍黛帕》、《美麗的苗族花兜》;臘爾山希望小學龍俊甲老師執教的《我的泥娃娃》;箭道平小學姚滕偉老師執教的《美麗的頭飾》等老師的課例論文獲得了省級國家級獎勵。
3、民間音樂、舞蹈教育
土家族苗族有語言沒有文字,民間音樂、舞蹈資源及其豐富,發掘適應中小學學生的民族音樂舞蹈教育資源,進行苗族音樂、舞蹈教學是傳承本土文化的一條重要途徑。在音樂課上,我們讓學生與民族音樂和民族舞蹈面對面地接觸,品嘗民族藝術的“原汁原味”,使民族藝術中蘊涵的倫理道德、人間真情、人文境界、民族尊嚴等感染學生,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例如,阿拉完小在民族舞蹈教學過程中,邀請民間藝人本地鼓王麻官送(注:曾受到毛主席接見)來校傳授苗家花鼓的擊法技巧,講解花鼓的動作分類和由來,手把手地教學生《豐收鼓》、《迎賓鼓》、《快鼓》等。改變了以往的舞蹈教學格局,讓學生在時間和空間上享有更為寬裕的余地,通過集中指導和分組練習、相互交流與竟技達到掌握苗家花鼓的目的,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了苗家花鼓的變遷及苗家花鼓的發展與傳承。三拱橋完小麻淑珍的《唱支家鄉最美的歌》苗歌教學作為第三屆全國鄉土教材研討會觀摩課,得到了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并成功編入《美麗的湘西我的家》鄉土教材。
4、民間體育教育
各實驗學校體育老師們收集了大量的游戲童謠,利用體育課堂、大課間、課外活動時間,介紹給不同年級的學生。教學中老師和孩子們一同游戲,在講解——玩樂——討論的過程中老師們鞏固了游戲的玩法,在討論的過程中激發出了更多創新的火花,創造出了更多更好的玩法。每周兩節的民族文化活動課,跳高腳馬、玩竹偶、打苗拳、舞草龍等各種簡便靈活的傳統體育健身活動,深受學生們的喜愛。目前實驗學校大課間活動開展的蓬蓬勃勃,已形成“人人有項目、班班有團隊、學校有特色”的良好態勢。用健康、向上的民族體育活動引領學生的成長,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三拱橋小學的跳高腳馬、玩竹偶、打苗拳、舞草龍民族體育活動得到了參加第三屆全國鄉土教材研討會的專家學者、教研人員、一線教師、民間機構和新聞媒體的代表一致好評。
5、校園文化主題教育活動
各實驗學校通過項目實施強化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和學校氛圍建設各具特色的校園文化,進行主題文化教育。使學校團體對學生個體實施有力的文化整合,加強其對學生的吸引力,實現其特定的價值同化,進而提高文化傳承力。在具體實踐中,課題實驗學校廣泛地進行了“一面墻”——引領學生初步了解鳳凰文化;“兩渠道”——拓寬思路深入學習鳳凰文化;“三陣地”——創設氛圍主動挖掘鳳凰文化;“四系列”——扎實開展真切感受鳳凰文化的“文化鳳凰”主題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