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調優結構的具體內容
1.體制結構。
體制結構是建筑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要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從整個建筑業發展的高度上調整建筑企業布局。第一、鼓勵和支持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建筑經濟。從整體著手,采取措施促進集體經濟的發展,推動產權制度改革,進一步調整和完善建筑經濟的所有制結構,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建筑經濟,為整個建筑業的發展注入生機與活力。第二、探索和實現公有制建筑經濟實現形式的多元化。建筑經濟的實現形式多種多樣,我們要積極探索和實現不同的方式,一切有利于建筑經濟發展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積極利用,探索和利用不同的形式,尋求最有效的形式,促進建筑經濟結構的優化。第三、鼓勵和引導非公有制建筑經濟的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和外資經濟,它們在增加就業、活躍市場、促進建筑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體制結構調整方面,應該加強對它們的鼓勵和引導。一方面,可以將部分規模較小的國有建筑企業或者集體建筑企業,通過恰當的方式,比如拍賣、出售等將其轉變為個體私營建筑企業。另一方面,積極支持和鼓勵新辦的集體建筑企業和私營建筑企業,并為它們的發展創造有利的環境,促進集體和私營建筑經濟的發展。
2.組織結構。
根據建筑業的特點和現實情況,比較理想的建筑企業組織結構應當是以少量的大型建筑企業為主,并有眾多的中小型的建筑企業,形成中小型建筑企業協調發展的局面。一方面要建立大型的建筑企業,并在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加強支持力度,提高其經營管理能力和競爭力,使其對整個建筑業發展起著引導作用。另一方面,重視中小型建筑企業的發展,采取各種措施提高其專業化水平,提高對市場的適應能力,提高市場競爭力。
3.門類結構。
根據行業分類標準,明確建筑業的概念,調整建筑業的內部結構。建筑業主要包括三大類別,勘察設計、建筑安裝和管理以及監督咨詢。在門類結構調整中,必須根據實際情況,發展勘察設計,穩定建筑安裝,加強監督咨詢,促進三大類別協調發展,使建筑業門類齊全、綜合實力大大增強。
二、提高建筑經濟質量,調整結構的措施
調優結構對解決建筑業面臨的問題,提高建筑經濟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關鍵是要根據實際情況,落實各種措施,使之發揮實際效用。
1.以市場為導向,擴大建筑業的市場份額。
一方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根據市場的實際情況,調整建筑產業結構和生產規模,優化資源配置,不斷提高建筑企業的效益。另一方面,要順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以國內國外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調整和優化建筑業結構,優化質量,增強建筑企業的發展后勁,不斷擴大建筑業的市場份額。
2.扶持優勢企業和特色產品,提高建筑經濟效益。
樹立規模效益,培養具有一定規模的建筑企業,承攬規模較大的建筑工程項目,創造規模效益,加大對優勢建筑企業的扶持力度。對于市場潛力巨大,優勢明顯、競爭力強的建筑企業,要繼續加大扶持力度。此外,還要培訓新的經濟增長點,培養特色產品,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經濟的效益和競爭力,增加建筑企業規模效益和結構效益。
3.重視科技創新,提高建筑經濟質量。
調整建筑經濟結構,關鍵還是要依靠科學技術,重視科技創新,必須將科學技術和建筑經濟調整有機的結合起來。首先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視,加大宣傳力度,并在政策、資金等方面進行傾斜,為運用科學技術調整建筑經濟結構營造良好的氛圍。其次、強化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和造就一批高科技人才,為提高建筑經濟質量提供人才隊伍支持。最后,還要重視設備的引進和運用,運用先進的高科技的機器設備,改造傳統產品和門類,提高科技含量,促進技術進步。從這幾方面努力,提高建筑企業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促進結構優化,提高建筑經濟質量。
4.促進建筑經濟結構優化和升級,提高調優結構的效益。
推動建筑企業間的聯合與兼并,彌補各自的不足,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對于經營管理不善、效益較低的企業,調整結構,或者與優勢企業合并,以提高整體效益。鼓勵和支持建筑企業進行資產重組,創建名牌工程,名牌企業,擴大資本,優化結構,從而實現建筑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的目的。鼓勵建筑企業轉變經營方式,從產品經營逐漸轉向資本經營,優勢企業要敢于向新的領域投資,以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還可以兼并其它建筑企業,購買其它建筑企業的股權,不斷壯大規模,爭取上市和發行股票,不斷擴大企業的資本金,不斷優化建筑經濟結構,提高調優結構的效益。
三、結語
總而言之,建筑經濟在國民經濟運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于建筑業運行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必須正視現狀,增強調優結構的緊迫感,明確需要調整的內容,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科學決策,落實各項結構調優的措施。
作者:王桂生 單位:廣東海外建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