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經濟管理論文
第一篇
一、高速公路實施經濟管理體制的意義
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的發展,在新時期背景下,經濟管理體制既要滿足市場高速發展的要求,更要滿足行業建設的需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經濟的建設越來越重視,作為市場的個體,加強經濟管理是我國經濟走向全球化的重要體現。我國高速公路實施經濟管理體制是為了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近年來,全球化合作水平不斷提高,計算機網絡技術已經得到了普遍的應用,我國國民經濟取得了良好的進步與發展,高速公路作為在交通運輸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它在我國社會發展以及經濟發展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來越突出了。改革開放至今,為了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興建了大量的高速公路,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公路事業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就是要實現我國經濟的全面發展,高速公路作為一種公用的產品,落實經濟管理制度有助于交通運輸事業更好的發展。高速公路實施經濟管理體制能夠充分反映我國市場上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需要,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添加助力。高速公路作為我國交通工具中一種重要的交通承載體,所扮演的角色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可。高速公路的開放性與公益性,使得高速公路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也具有排他性以及非競爭性。在我國的高速公路事業當中,針對過往的車輛所采用的收費機制都是全封閉式的,這樣做主要是體現高速公路在市場競爭中排他性。我國高速公路作為一種公用的產品,在市場競爭中是沒有競爭性的,這也決定了我國高速公路的消費是具有共享性的。所以說,我國的高速公路是一種典型的公共產品,加強高速公路的經濟管理,建立健全、合理、科學的高速公路的經濟管理體制,能夠有效的保障我國人民群眾的出行利益。同時,我國的高速公路是屬于國家的,是一種國有資產,加強對高速公路的經濟管理,就是在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管理,是為了滿足國家發展的需要國家通過授權將高速公路的經營權限授給社會上的企業,不管高速公路的經營者是誰,高速公路作為一種有形資產是歸國家所有的。所以,高速公路作為一種合理的國有資產有必要接受經濟管理體制的規范與約束,從而使得我國高速公路發展處于良好的狀態。
二、高速公路經濟管理的措施
1.加強法律法規建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加強法律法規建設,利用國家宏觀調控職能,約束市場行為,從而保障市場環境良好。高速公路加強法律法規建設,能夠有效的促進我國高速公路穩定健康的發展,而在進行立法時候要實現的目標為實現高速公路管理和建設的科學化、法制化,同時能夠為高速公路的經濟管理提供相關的法律依據。通過法律法規的實行,管理者可以制定相關的符合高速公路發展的管理體制。高速公路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了,為了保障高速公路的經營處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從法律的政策和法規開始著手,根據我國對高速公共路建設頒布的相關法律、法規,按章辦事,對在高速公路活動中,明確人們的相關權利以及義務,利用法律來約束人們的行為,做到人人遵紀守法,做事事有章可循,有效的避免和減少糾紛的發生,從而使得高速公路保持安全、暢通。
2.利用國家宏觀調控手段,落實責任制度。隨著社會不斷的進步,高速公路為我國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高速公路已經發展成為我國經濟社會活動中一項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乃至國家的發展當中有著不可磨滅的地位。高速公路自身的特點,使得該行業有著很高的經營風險,而且建設完工后,投資回收也較慢。在社會主義市場上,這些因素對一個企業的發展來說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要想保障高速公路的正常運行,提高高速公路的運行效率,作為政府機構,要采取必要的措施,積極的組建高速公路建設,提供優質的交通服務,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便利,同時,高速公路作為一種基礎性的道路設施,其主要功能是提高服務,是非盈利的,因此,國家要利用宏觀調控職能,落實責任制度,明確經營企業的權利與義務,從而使得高速公路經營更加合理、規范。
3.加強成本的管理與控制。高速公路建設所要投入的資金是相當大的,由于國家投入力量的有限,不得不引入社會資本參與高速公路項目的建設與開發,國家通過出讓部分年限的經營權限,給予社會資本以回報,因此,在投入相當的成本之后如果沒有收到相應的回報就會挫敗經營企業的事業感,不利于交通事業的發展,從而影響到我國經濟的發展。高速公路施工項目的經濟效益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經營企業的成本管理預控。在高速公路建設前期,應該把做好高速公路施工項目成本費用的預算以及公路工程成本費用的控制與核算。作為高速公路的經營企業在進行高速公路經濟管理的時候,要把握好前期所需要的人工費、材料費、管理費、機械設備費用意義一些其他的手續工程設備備用,做好相關的成本計算,針對工程施工過程中,因工程變化所產生的額外費用同樣要做好成本計算,通過成本核算,為經營高速公路的企業提供可靠的資金花費情況,從而促進高速公路管理的水平的提高。在新時期背景下,高速公路經濟管理體制既適應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也滿足了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的需要,建立管理高速公路體制對于高速公路經濟管理有著重大意義。加強高速公路經濟管理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只有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才能發展和完善。要想保障高速公路良好的發展,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保障廣大人們出行的利益,利用法律手段來維護高速公路建設,加強成本管理與控制,利用國家的宏觀調控職能,完善市場環境,落實責任制度,從而有效的保障我國高速公路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作者:苗凱 單位:河南高速公路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第二篇
一、我國在經濟中應用信息的現狀
信息系統是理信息系統是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的自動化數據處理系統,其內容指的是為生產的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使其發揮管理的職能,充分的進行管理活動。因此,為了使得經濟管理更加高效,我們必須要建立相應完善的經濟管理信息系統,而且,經濟管理信息系統還應該和其他系統相互獨立,同時又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完整性,能高效地服務于企業。然而,我們面臨的現狀是大部分企業要么沒有獨立的經濟管理信息系統,要么信息系統不夠完善,即其可靠性、經濟性以及完整性無法達到,因此建立完善的網絡系統平臺迫在眉睫。
二、提升信息在經濟管理中的運用的措施
(一)高效利用信息
信息的利用是指有意識的運用已知的信息去解決管理中的具體的問題的過程。為了更好的利用信息解決企業日常管理中的問題,企業不僅要善于捕捉信息,捕捉更多、更新的信息,讓自己處在行業的最前沿,還應從企業高層出發,重視信息并學會如何高效地利用信息。而高效利用信息的前提則是能保證信息被正確地傳遞到正確地人手中并被正確地使用,這就需要企業從上到下,各個環節,各個部門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此外,企業還應有預測信息價值的能力。信息是變化著的,一些信息雖然目前沒有用,但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派上用場,也有一些信息現在雖然炙手可熱,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也可能變得一文不值,所有這些都要求企業能用發展的眼光客觀地看待信息的價值。
(二)完善信息網絡系統
如上所述,完善的信息網絡系統是企業高效管理運轉的保障。完善經濟信息網絡系統的建立不僅需要企業收集到大量一手的信息,還應該按計劃、及時、準確并系統地處理各類信息。因為,對不同信息的整理只有具有計劃性才能做到統籌兼顧,重點突出。時效性是信息的一大特點,因此企業只有具備強烈的時間觀念,以最快的速度捕捉信息并合理使用才能使之立于不敗之地。但是,信息的搜集也不能太盲目,信息的種類紛繁復雜,企業必須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有針對性地搜集資料,從而推進自己的發展。最后,信息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因此企業必須保障信息的系統性,即企業不能隨便中斷,必須保持系統的完整連貫。
(三)發展計算機制造業,搭建網絡平臺
網絡信息是基于計算機發展起來的,由于我國的計算機行業屬于新興行業,它的發展還不夠迅速。計算機的使用率也不夠高,網絡覆蓋率以及網絡的承載力也不夠,因此我們要扶持電子產業的發展,推動計算機的使用率,提升互聯網信息的傳播,確保信息的使用率得到提升,使經濟管理能夠依據確實可靠的信息制定正確的方針,促使各行各業的發展。
三、結束語
在社會主義經濟中,我們需要不斷改進對信息的記錄、整理、傳遞、存貯、加工、處理、使用,并在擴大信息的數量、提高信息的質量的同時,加強對信息流的組織和管理。從而通過對信息和經濟管理的探討,可以發現信息在宏觀經濟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為充分發揮信息在經濟管理中的作用提供了契機。
作者:王百鎖 單位:東航工程技術公司甘肅維修部
第三篇
1、信用社經濟管理簡介
1.1現代信用社經濟管理的特征
現代信用社的經濟管理工作都是為實現信用社利潤服務的,整個經濟管理滲透到信用社運行的每一環節,因此信用社管理具有很強的綜合性。信用社只需要通過制定良好的經濟管理方案,就可以實現對整個信用社的管理和規劃,快速提高信用社的經濟效益。
1.2信用社經濟管理的意義
信用社作為一個市場經濟的主體,必然具有一般市場主體的特征,即盈利性。因此,要先實現信用社利潤的最大化,必須對信用社各方面的管理體制進行優化升級,這有利于最大化的實現信用社的經濟效益,為信用社積累豐富的資金和經驗。另外有效的信用社經濟管理是提升我國金融機構經濟管理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建立健全的金融管理體制做貢獻。同時,健全信用社經濟管理也是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要求?! ?
2、新時期信用社經濟管理缺陷
2.1經濟管理觀念落后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的建立和發展,我國企業的經濟管理理念得到了一定的認識和發展。但是由于我國信用社的獨特性,使得信用社管理層對現代化的經濟管理體制缺乏足夠的認識和規劃,因此在信用社經濟管理方面還存在相應的落后觀念,比如實行一刀切的管理方式,缺乏對具體問題的分析和研究;另外還有的管理層掌握較多的實權,在信用社的重要問題上傾向于一個人做主,對問題缺少調查和討論。因此在信用社經濟管理觀念上,存在著傳統的觀念理念,即使對信用社進行了經濟管理,但是這種落后的管理觀念很顯然是不適應目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管理方式的。另外雖然目前有些信用社對現代經濟管理理念有所認識,但是缺乏一定的實踐經驗,沒有真正將這些先進的理念運用到實際管理中去。
2.2經濟管理制度不完善
雖然目前大多數信用社能意識到經濟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也漸漸制定出符合信用社發展的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信用社經濟管理的有效開展。但是當前信用社經濟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一定問題是不容忽視的。信用社經濟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具體制定信用經濟管理制度的同時單方面借鑒優秀的經濟管理理念,并沒有對信用社經濟管理的特點進行歸納總結,因此制定的經濟管理制度并不適合信用社的發展,甚至有些制度是阻礙信用社健康發展的。另外信用社由于其特殊的企業性質,在制定經濟管理體制時沒有充分考慮到為居民服務的特點,而將企業目標簡單的定位為追求經營利潤。還有的經濟管理制度不能很好的隨著信用社的發展進行調整,因此對信用社正常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2.3信用社內部控制體系不健全
所以內部控制體系是指對信用社內部各種經濟活動的有效調節,以此來保證信用社經營活動的順利開展,有效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在當前信用社的內部控制體系下,有些內部控制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有人認為信用社內部控制就是對信用社的會計控制,這顯然不是全面的信用社內部控制體系的內涵,這往往會導致片面的管理目標和管理方式,同時使其他方面的經濟管理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對信用社的經濟管理產生有效作用。同時信用社內部控制體系還缺乏相應的內部控制組織制度和管理制度,這同樣導致現代信用社內部控制管理體系不到位,從而對信用經濟效益產生不利影響。
2.4信用社經濟管理人才缺乏
由于我國信用社多在我國經濟不發達的農村,因此在人才引進方面沒有很強的優勢;再加上經濟管理在我國發展較晚,我國關于經濟管理的人才較少,所以導致我國信用社經濟管理人才極度缺乏。我國信用社還缺乏對經濟管理人才的培養,沒有建立健全的人才培養計劃,很多員工在經濟管理方面的不到發展和提升。同時由于我國本身對人才的重視程度不如國外,使得很多人才選擇出國發展,導致國內人才流失嚴重,這同樣導致我國信用社經濟管理水平的不到提高。信用社作為我國的國有企業,在經濟管理方面的問題與大多數國有企業有相似之處,存在一系列問題。但是由于筆者知識面有限,在這里就不多加陳述了。
3、新時期創新信用社經濟管理方法與手段
3.1經濟管理理念創新
要想進行信用社經濟管理制度創新首先應該加強關于信用社經濟管理理念的創新。首先,信用社的經濟管理理念應該是符合并適應當前經濟發展趨勢的,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信用社要想保持自身的競爭力必須適應時代潮流的發展,從國際經濟環境中充分考慮并不斷更新信用社的經濟管理理念。其次,信用社在進行經濟管理的過程中要充分重視以人為本的原則,通過合理的經濟管理理念挖掘員工的工作潛力,促進信用社人與人的共同發展。再次,良好的經濟管理理念要與信用社整體的發展戰略一致,應該以信用社的經濟發展戰略為基礎,形成符合信用社發展的經濟管理理念。最后,信用社經濟管理應該包括應有的風險意識,健康合理的經濟管理理念應充分考慮到信用社有可能面臨的經濟風險,因此必要的風險防范意識是不可避免的。
3.2經濟管理制度創新
信用社經濟管理制度是信用社進行經濟管理的依據,對信用社經濟管理制度進行創新,就是要在信用社目前的經濟制度存在的問題及未來可能面臨的經濟管理問題進行解決和預防。信用社進行經濟管理制度創新要堅持自主經營和實現自我發展,在實現信用社發展的基礎上對信用社經濟管理制度進行創新研究,形成有利于信用社經濟管理的有效機制。另外信用社在進行經濟管理創新時要充分引進先進的經濟管理制度,并結合信用社的實際情況進行改革創新;對創新改革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研究解決積累改革創新的經驗,轉變為對信用經濟體制創新的有利經驗總結。
3.3信用社內部控制創新
新時期,信用社經濟體制的創新離不開信用社內部控制系的創新,作為整個信用社管理的一方面,經濟管理創新是在信用社內部創新的基礎上實現的。只有通過良好的財務管理控制和其他各方面的管理控制的配合才能實現信用社經濟體制的創新。對信用社各方面控制體系的創新,提高信用社內部控制的實效性,使信用社的經濟管理堅持正確的道路,促進信用社的不斷發展和創新。
3.4創新信用社經濟管理組織結構
所謂關于信用社組織結構的創新在這里主要是進行信用社管理人才的引進和培訓。這是保證信用社經濟管理創新的重要前提,因為信用社的經濟管理主要是通過人才來實現的,因此進行人才培養和引進是必須的。另外創新經濟管理體制要求當前信用社管理層改變一人當權的局面,注重結合信用社各成員的意見和建議,共同決定信用社的發展方向?!?
4、結語
總而言之,新時期要強化對信用社經濟管理體制的創新改革,要不斷適應當前經濟的發展要求。作為我國農村最基礎的金融管理機構,農村信用社在經濟管理方面肯定會面臨更多挑戰。但是只要信用社集中力量進行經濟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創新,一定會使信用社在當前經濟體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作者:張喜鵬 單位:鄭州市市郊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馬寨信用社
第四篇
一、基于知識共享的經濟管理理念創新
一是加強企業信息化管理工作。企業信息化是指在企業的生產活動中,通過信息資源的廣泛應用,其所有環節都利用現代信息科學技術,不斷來提高生產管理與經營服務的高效和發展,以此增加企業的綜合競爭力,進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二是樹立以人為本科學的管理理念。企業要在社會發展觀的角度上看問題,把以人為本的這一概念引入到企業管理當中,才可以增強企業的凝聚力,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只有貫徹以人為本的管理觀念,才能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只有把員工的利益重視起來,才能促進員工的職能發揮,才能促進企業的穩定發展。三是制定創新的經濟管理制度。在經濟管理的整個過程中,制度的創新是基礎。在完善經濟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創新相應的管理制度,這才是新時發表展的要求。針對社會的市場體系,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使企業形成強大的經濟團體。從制度上創新,改革各項管理體系,滿足社會市場經濟的要求。通過創新的經濟制度調整企業內部所有不合理的資源配置,使企業產品得到優化。
二、基于宏觀調控制度改革的經濟管理理念創新
(一)我國宏觀調控制度現狀
我國宏觀調控的制度背景是:國家所有權被虛置;政府控制經濟的長久傳統;私權制度不發達,公權力對私權的介入仍然以制度的形式存在。而由政府來代表的、對整體利益的注重的觀念背景,實質上外化為政府行政權力優先于公民個人權利的實踐。當法律賦予國家宏觀調控權時,由于缺乏對其有效控制的良好市場經濟基礎與私權保護的制度背景,它對市場機制的破壞與對私權利的踐踏的可能性不言而喻。因此,針對我國現行政治體制,完善對我國宏觀調控權的法律監督與救濟機制,成為宏觀調控法律制度建設的關鍵。具體包括:改變過去主要依靠行政機構內部實行的自上而下的自我監督和自我約束的法律監督與救濟體制,完善以國家立法機關和審判機關的監督與救濟為核心,社會公眾監督及尋求救濟為基礎,包括來自世界貿易組織(WTO)、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國際組織的外部性、公開性、經常性、系統性的法律監督與救濟體系。
(二)完善宏觀調控經濟管理制度的建議
一是實行有效的程序監督。我國目前欠缺形成一個完整體系的監督程序。對此我們的構想是:第一類程序中最主要的部分即采取巨集觀調控行為的具體程序,一般應當經過七道程序:計劃、起草、審查、聽證、通過(批準)和發布、備案、回饋程序。其中備案和批準制度由于涉及到立法監督的力度和宏觀調控的效率,對于政府制定的宏觀調控的行政法規和關系到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決策,在實施前必須由立法機關批準;而對于政府在宏觀調控中作出的具體行政規定、指令,則可在公布后報立法機關備案和審查?;仞伋绦蚴呛暧^調控決策制定應有的程序,因為宏觀調控涉及到社會成員的根本利益,不論是為及時糾正政府宏觀調控行為的偏差,還是為了繼續更好的實施宏觀調控,都需要及時、準確的回饋?;仞伋绦驊饕筛骷壵畽C關進行,對宏觀調控決策的回饋將成為各級政府職能的一部分?;仞伋绦虺吮囟ǖ穆男兄黧w外,還可以通過社會公眾的參與進行,但這需要宏觀調控主體積極的引導,譬如召開咨詢會議、進行調查、允許復議等。二是完善聽證制度。我國目前的做法無論是程序上還是效力上都與之差距甚遠。由于宏觀調控中如何分配權利義務彈性較大,具體操作中又存在很大的靈活性,加上政府可能信息不全,如果缺少有效的監督程序以及足夠的監督制衡力量,宏觀調控決策可能會偏離既定的方向、目標,影響眾多成員的利益,因而當前亟需建立和健全宏觀調控的聽證制度,特別是要盡快明確聽證的范圍、有權參加聽證的當事人、聽證的方式、效力、法律責任等實體方面問題,并確立起通知、回避、辯護、委托、調查、決議、公布、申述等一系列聽證程序。此外,聽證制度中還應引進無利益關系的第三方介入措施。在我國目前的聽證程序中,可以發現利益相關者介入的情形,而對無利害關系的第三方介入聽證程序是罕見的。因而,今后宏觀調控聽證制度中若采用無利益相關者介入措施,將更有利于宏觀調控決策形成的正確性。
作者:李蕾 單位: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篇
一、國家的經濟管理從微觀轉為宏觀:國家經濟管理理念的轉變
(一)簡政放權,政企分離:國家打破計劃經濟體制的理念基礎
中國在進行經濟建設的早期,就已經明顯感受到舊有的行政體制對于經濟發展的重大約束,因此,在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初期,就已經樹立了行政體制機構改革經濟改革思路。這一次行政體制的機構的改革,主要是圍繞政府的簡政放權問題展開的。因為過去在計劃經濟體制當中,一切的社會資源都是要由政府進行調整、控制以及分配的,而且在行政機關的設置上,多次出現一些在職能上存在重疊設置的狀況,行政職能范圍有很多行政機關都出現了交叉。因此,中國各級政府在相關的中央主管機關的同意下,開展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重點是對于存在行政職能重疊的行政機關進行改革,經過一系列的行政機關體制改革,原先中國政府所具備的多個行政專門主管局,改革整合剩下了三分之一,群眾性組織機構也更為精簡。中國在進行簡政放權的同時,對于專業性的經濟管理行政機關進行適當地裁撤,將這一類型的管理部門依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轉化成為新的公司企業,這里就包含了城市建設系統、航運運輸系統、物資供應系統、旅游事業等,這些數十家企業所具備的經營范圍,實際上都是從原先行政機關的行政管理職能當中進行抽離的,也就是對中國原先的部分行政管理機關進行了政企分離。這樣的布局調整之下,中國的政府職能得到了非常深刻的結構性優化,中國的行政機關對于經濟的管理從微觀管理轉入到宏觀的調整與控制當中。經過這樣的改革理念的構建之后,基本上對于政府的政務精簡問題,以及相關的政企分離問題進行了解決,對于企業公司的自主權力予以擴大,從而讓企業和公司參與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當中的熱情進行了極大的調動。
(二)宏觀調控理念:國家進行經濟管理的核心
中國政府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初期,就已經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在整個中國市的范圍當中開展了大規模的基礎設施的建設,經過這樣的大規模的建設之后,中國的經濟就已經奠定了自身外向型的經濟特征,從而更為突出并且明顯。這種外向型的經濟發展雖然對于中國的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中國對于經濟事業的行政機關體制的設置非常明顯,不能夠真正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所以我國政府決要真正樹立宏觀調控這一項職能,并且以宏觀調控的經濟管理理念作為一項核心理念。行政管理機關的經濟管理理念革新,重點是對于行政機關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理念的強化,核心是對于宏觀調控的機制進行完善,然后同時對于行政機關的信息咨詢部門以及相關的決策部門進行強化。中國在這一方面具體是在自身已有的行政管理體系當中構建新的一批宏觀調控機關。這樣對于中國政府原先的機構的調整,也就是將中國政府原先的計劃經濟機關轉化成為一個宏觀調控機關,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同時,中國政府也形成了一個宏觀調控的政策咨詢機關,然后更好地為中國政府的市場經濟的改革提供相關的咨詢作用,這種體制上的改革能夠強化行政機關在實行社會的經濟發展的規劃,以及對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相關信息的及時掌握,從而形成民主化以及科學化的經濟決策。
二、國家經濟管理方式的多層次格局變動
(一)職能轉移:對企業的行政主管類的部門進行裁撤
在20世紀的90年代初期,中國政府開展了行政機構改革,隨后這些年間,對于相關的行政管理機能進行相對應的調整。這些方面的調整包含了對于政府與企業之間的行政管理被管理關系的切離,對于國有企業的資產管理特別設置了國有資產的管理委員部門,明確了政府在相關資產管理行為當中所扮演的角色,對于私人企業的資產不再進行微觀控制。而對于中國社會之中的部分社會中介組織的發展進行支持,對于社會當中的自我管理的機制進行完善。一部分屬于社會性以及群眾、公益慈善類的事業,從行政機關的相關職能當中進行抽離,發揮出相關的行業聯盟以及律師事務所等社會中介類組織在企業和行政機關之間的聯系作用。這種職能的開放很大程度促進了行政機關的自身的精簡運轉,從而更好地打破計劃經濟時代所遺留的約束,更好地實踐了政企之間的分離,促進宏觀調控。
(二)撤離微觀板塊:資產管理職能和行政管理職能的分離
中國在進行經濟的建設過程當中,從日常的管理基礎夯實,轉入到對于經濟效益以及生產效益的引導管理上來。中國政府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逐漸決定對政府的管理層級進行有秩序地精簡,從而對政府的管理效率以及相關的監督管理職能進行更好的完善,重點在于突出中國各級政府的咨詢以及決策作用。在具體的鋪開上,中國政府重點設立了領導小組,然后強化重點的工作領導。中國政府的行政機關在各個重點的領域,逐漸引入了相關的咨詢以及協調機構,然后對相關的重大問題予以咨詢,并且進行協調。中國政府設立了相關的部門和企業進行聯系,并且在政府的辦公廳之中設立了經濟協作辦公室,這樣的制度對于中國政府職能上的優化是有著非常重要的輔助性意義。而伴隨著這一系列的改革,中國政府的職能漸漸從微觀經濟領域當中撤離出來。中國政府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行政機構改革,這一個項目的機構改革重點在于調整中國政府的建設口和經濟口。首先是對于工業辦公室等相關的經濟類行政管理部門改革成為經濟發展局,經濟發展局能夠對整個中國引入外資、中國大陸內的各項工業單位的發展進行統一的宏觀調控。并且對于基礎類型的建設進行進一步的細化,統一由中國的建設主管部門進行歸口式的管理,隨后再對相關的物價管理技能合并歸口到工商行政管理體系之中,對于相關的國有企業資產進行協調管理,成立了中國投資管理咨詢機構。這樣的歸口式的管理,能夠更好地促進單位的機能合并,從而讓政府的資產管理職能和相關的行政管理職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分離,從而形成了國有資產的新型管理體制,協助中國行政機關撤離微觀經濟領域。
(三)全面推行“大部制”改革,提升行政機關的統籌能力
中國政府在近五年內重點是放在了“大部制”的改革上。這一點是要求全國各個地方政府也是同步進行。中國政府牽頭的大部制改革基礎與其它國家的精簡方式是不同的,中國相對較多的地區在進行大部制改革之前所具備的行政機關體制是有著比較明顯的區別,冗余的行政機關部門也相對比較多,而西方國家在進行精簡機構改革之前,實際上已經形成了相對屬于簡政放權類型的行政機關綜合架構。所以,中國政府的大部制改革實際上是對于之前的行政機關改革成果進行進一步的推進。中國在開展大部制改革的過程的當中,更多地需要打破了原有行政機關的架構,根據行政機關所具備的監督權、執法權以及決策權進行協調和相互制約,這樣可以保持各個行政機關架構之間的職能明確,從而進一步完善行政機關的運轉體制。
三、國家經濟管理從管理走向服務:中國的國家經濟管理發展之未來方向
上文聯系了具備典型意義的中國的行政機關經濟管理理念以及方式的轉變,對于中國的國家經濟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式的轉變進行了細致地梳理和分析。實際上,中國政府的經濟管理體制的改革,是走在了世界諸多政權的前列的。不過,即使是中國這一類已經走在了社會前列的地區,其自身對于國家的經濟管理發展仍然是處在于管理階段,中國大部分的行政機關這種計劃經濟的管理特征仍然是沒有完全革去,處在于后計劃經濟時代當中。各級政府行政管理機關對于經濟的日常干預仍然是非常多的,在許多的領域當中仍然存在,特別是相關的審核批準制度,這些就限制了當前市場經濟當中企業的更大作為。所以,對于中國的國家經濟管理發展未來方向,要進行更細致的思考和探究。
(一)大行業的系統管理:強化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
在進入到21世紀之后,中國政府已經很好地構建起相關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初步管理結構。這種結構雖然已經初步形成,但是對于始終處在于動態之中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言,仍然還是要更好地轉化政府的行政職能。中國市經濟特區在21世紀的初期,透過大行業管理調整,逐漸把握好和理順政府行政機關的行政職能,并且對于相關的行政機關存在職能交叉問題進行調節。在行政機關的機構調整當中,把運輸部門和港務管理部門進行合并,形成了交通局,從而實現了交通一體化的系統管理。并且合并了中國市在建立經濟特區之后的三個保稅區,形成了一個統一的綜合行政管理機構,完善了中國市經濟特區原來就具備的大行業的系統體制。而且中國經濟特區還構建了一個信息化的辦公室,這個主管信息化的行政機關能夠更好地引導信息化產業往正確的方向發展,更好實現了政府在新型產業板塊的宏觀調控職能。這種大產業、系統化、多層次的管理格局,能夠更好地促進中國市各級行政機關對于經濟發展的宏觀調控能力,并且能夠更好地為中國經濟特區當中的企業提供更為便捷的一站式服務,政府的服務職能被大大地增強了。
(二)職能優化:更進一步理順政府之間的職能范圍,強化政府的服務職能
中國政府在進入21世紀之后已經逐漸具備了一定的國際影響力,因此,在進入21世紀之后,中國政府的經濟發展目標是打造成為一個真正的世界經濟大國。而世界經濟大國的基礎仍然是對于政府行政職能是否足夠優化,并且對于政府是否能夠更好地實現服務職能有著非常關鍵的要求。因此,中國政府在近十年之間,對于政府行政機關當中的公共行政管理職能應該進行進一步的優化。特別是政府的行政管理機能進一步轉化成為以服務為突出點,對于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進一步設立,能夠讓行政機關在對于人民群眾的失業問題、就業問題以及各種有關社會保險方面的板塊提供相對應的服務,并且強化對勞動力市場和用人單位的執法和監督的力度,強化依法管理勞動關系的方式。而且中國政府還應該特別重視對安全生產的監督以及管理,對于安全生產予以更好的保障,從而對人民群眾的生活和生產提供更多的保障。對于企業和政府的服務要進一步細化,建立了相對應的中小型企業的服務中心,為中國政府管轄內的中小類型的企業提供各項相對應的服務,特別是金融服務板塊,為有潛力的中小型企業提供各項融資的咨詢和服務。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中國的行政機關而言,要抓住自身對于國家經濟管理發展的職能,特別是在國家經濟管理發展上要進一步趨向于改革,一方面是要抓緊對于行政審批項目的梳理,對于行政審核批準的程序進行簡化以及規范,從而讓行政機關從微觀的市場經濟行為當中抽離出來,不再進行過度的干預。此外,另一個方面就是政府各級行政機關,應該進一步對相關的行業協會的作用進行強化,重視行業的組織和協會在市場的經濟發展過程當中的重要作用,從而讓政府在國家經濟管理體制當中從管理職能逐漸過渡到以行政服務類為主體。所以,明確行政審批以及社會組織的扶持和發展,是國家經濟管理未來理念和實踐的最終走向,而這種走向對于中國進一步活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而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效率性和規范性,行政服務的理念和實踐,也必然會對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著更為良好的保障。
作者:周壽彬 單位:西華師范大學
第六篇
1、資金建設在建筑經濟管理中的作用
1.1控制建設施工的投入成本
建筑施工的成本是建筑企業對建筑過程進行具體分析后的經濟支出預算。資金建設可以有效地控制建設施工的投入成本,有助于建筑成本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是完善建筑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建筑施工的使用資金不僅包含建筑設備、建筑材料、施工人員的工資結算,還包括建筑過程中具有不確定因素的流動資金等。這些因素使建筑行業的成本支出巨大,特別是在現代社會對高層建筑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的局勢下,這無疑又大幅度增加了建設行業的成本支出??茖W合理的資金建設體制可以增強建筑施工的成本管理,減少行業的預算開支,有利于行業建設可持續發展。
1.2完善建筑經濟管理工作
資金建設還可以完善建筑經濟管理工作。建筑施工的成本控制是指在施工前對所有的施工環節進行檢查,將施工項目與預期的建設投資資金進行核算,全面控制施工建設過程中的經濟支出。建筑企業應該高度重視資金建設工作,因為科學合理的資金建設體系,不僅可以保障建設施工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力度,還可以有效地促進建筑經濟管理工作。建筑過程中的每一個施工環節對施工成本都能產生影響,施工成本的控制可以從施工的質量、施工的進度、施工的成本以及施工的功能四方面著手,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資金建設管理體系,完善建筑經濟管理工作的同時使建筑企業獲得最大的利潤。
2、完善建筑經濟管理中資金建設實效性的方法
完善建筑企業的建筑經濟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務是發揮企業資金建設的實效性。在資金管理工作中,企業建設者必須對建筑工地的建設環境進行實地考察,為建筑經濟管理提供切實可行的現實依據。因此,企業建設者越來越重視提高和完善建筑經濟管理中資金建設實效性的方法。
2.1提高員工成本控制意識
提高員工成本控制意識是完善建筑經濟管理中資金建設實效性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建筑企業中經常會出現各種經濟建設問題,使員工意識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面對這種情況,企業建設者應該使職工認識到企業成本控制和風險管理意識的重要性與科學性,可以對建筑施工者進行與資金建設相關的培訓,在培訓中增強員工對成本控制和風險管理的意識。
2.2制定科學合理的建設施工方案
建筑經濟管理工作順利進行的前提需要建筑管理者制定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在建筑施工的過程中經常出現各種突發事故,這是建筑經濟管理的又一大難題,為了解決這種問題,建筑企業就應該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建筑施工方案,例如,建筑材料的選擇、施工人員的數量、各建設部門的施工成本預算、面對突發事件的應對措施等,都應該規劃在施工方案之類,這不僅有利于減少突發事故對施工成本產生的影響、促進建設施工的順利進行,對完善建筑經濟管理中資金建設也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2.3加強成本管理工作
成本管理是經濟建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建筑施工中,每個項目的經濟開銷都與成本預算相關,做好建筑施工中的成本管理工作不僅需要建筑企業制定相關管理規定,還需要建筑施工者的大力配合。另外,建筑施工環境的選擇以及建筑施工使用的建材對建筑成本都會產生影響,所以,加強建筑經濟成本控制工作是建筑企業完善建筑經濟管理的關鍵。
3、結束語
建筑企業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去,就必須高度關注建筑企業資金建設管理工作,在認清我國現代社會資金建設管理現狀的同時,提高和完善建筑經濟管理中資金建設的實效性,從而保障建筑行業的迅速發展。
作者:任立坤 單位:東營職業學院
第七篇
一、地質勘察單位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對產業結構模型的了解不足。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與我國經濟緩慢發展時期的經濟環境相比,現今的社會經濟發展環境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轉變,為了能夠充分滿足當前市場發展的需求,企業推出了各種各樣的新產品,其在不斷滿足自身經營發展目標的過程中,還會充分考慮長期的發展。但是,我國一些地質勘察單位對當前這種產業結構變化并未進行深入的研究,亦或者是有所研究,但是其最終所得的結果缺乏科學性。特別是在當前,國家不斷完善市場環境的背景下,對于一些較為復雜的領域,并未進行科學、系統的規劃,且在一些內容上(預期收益計劃、成本管理)沒有進行有效的管理,進而導致工程項目的運營成本過高,而所得收益又較低的情況。另外,在工程項目經營過程中,非經濟資源的投入過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單位內部資源的損耗。
2.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水平較低。
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地質勘察單位的經濟管理水平。地質勘察單位的經濟管理工作,對其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有相對較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工程勘察單位中的經濟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水平相對而言比較低。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經濟管理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比較低。經濟管理工作要求工作人員必須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水平,工作人員不但要具備一定的經濟管理專業方面的知識,并且還必須具有較好的科學規劃意識。然而,部分勘察單位的經濟管理人員缺乏全面的管理意識,進而造成自身單位工程項目與整體管理發生失衡問題,最終對整個單位的正常活動帶來極大的影響。其二,經濟管理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較低。一些經濟管理人員在日常的工作中,工作積極性較低,且缺少責任意識,例如在實際的工作中沒有認真負責,致使工作出現失誤,進而導致經濟信息不真實,最終對單位工程項目的經濟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帶來負面影響。
二、強化地質勘察單位經濟管理的有效對策
地質勘察單位在經濟管理上依然存在諸多的問題,針對這種情況,地質勘察單位要想獲得進一步的發展,且快速實現企業化改革,就必須提升自身的經濟管理水平。以下筆者將從三個方面著手,以在一定程度提高地質勘察單位的經濟管理能力。
1.加強制度建設,改進資金管理工作。
通常情況下,地質勘察單位運營資金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即市場經營所得、政府部門撥款等。在資金供應正常的前提條件下,比較低的運營效果將會給單位的運營帶來極大的不利影響。這種穩定的資金供應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現在數量的限制上,在多市場運營項目的背景下,這種模式的資金供應難以滿足所有項目運營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資金管理就需要一個比較好的框架作為支撐,而該框架就是產品與產業結構。在資金管理當中,財務管理制度與預算制度是其中兩個極為關鍵的內容。因此,要想加強工程勘察單位的資金管理工作,必須從這兩個方面下手,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健全預算制度。依據當前工程調查項目,對預算管理相關的文件及其工程項目設計預算工作內容予以確定,對工程項目設計預算的編制與審核行為予以規范化,進而確保工程調查項目經費核定的透明化、公開化;與此同時,成立一個專家小組,以便對工程預算的科學性、合理性進行評定;在工程項目預算通過審批以后,必須全面貫徹落實到實際的工作中,一旦出現超支現象,必須及時上報專家小組進行審批。第二,優化財務管理制度。即對單位的支出應當進行統一管理,提升資金的利用率,強化資金管理計劃,同時在資金運用上進行統籌規劃與管理;倘若有重大項目投入,必須慎重行事,對工程項目的可行性以及獲益情況加以科學的評估,此后方可做決定;另外,還必須進一步改進財務報表,以便促使財務信息可以真正的反映出單位的實際運營情況。
2.加大研究力度,優化產業結構。
地質勘察單位應當加強對當前市場經濟環境的深入研究,以便對產業結構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與優化。在優化產業結構的過程中,應當遵守以下三點,即其一,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從而確保單位的長遠發展;其二,確保盈虧,在達到上一個條件的基礎之上,開展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從而確保產品可以獲得一定的盈利,同時還能夠達到預期所制定的資金管理需求;其三,成本核算,在質量有所保證的基礎之上,最大限度的縮減投資成本。
3.提升經濟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水平。
只有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地質勘察單位經濟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水平,方能確保地質勘察單位能夠更好的適應工程項目的發展,方能促使地質勘察單位更好的進行企業化改革。提高經濟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水平,可以從兩個方面開展。首先,應當提升經濟管理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地質勘察單位應當進一步加強對已有工程項目工作人員有關經濟管理方面的培訓力度,積極組織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以促使工作人員能夠清楚的意識到經濟管理在工程項目運營中的重要意義,進而加強對經濟管理知識的學習,最終提升其經濟管理水平,提高其專業素質。其次,地質勘察單位的經濟管理人員還必須在一定程度上加強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勘察單位的各個工作人員都應當從嚴要求自己,且在實際的經濟管理工作中堅持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避免徇私舞弊現象的出現。綜上所述,隨著地質勘察單位企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進一步加強其經濟管理工作,是極為迫切且有必要的。然而,在經濟管理工作方式上受到傳統理念的影響,使得當前的地質勘察單位在經濟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問題,進而對其正常、可持續發展帶來極大的不利影響。因此,地質勘察單位應當與時俱進,積極轉變自身的經濟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經濟管理制度,提升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經濟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從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作者:宋志萍 單位: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第一地質大隊
第八篇
1.科技創新思維在林業經濟管理中應用的思路
可持續的綠色經濟意味著將會使用更多的可再生能源,更廣泛應用木竹材于建筑和各類產品的生產的中;在全球的尺度下,木材和木炭已經成為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如果能貫徹實施可持續森林經營的原則,并加重林產品及生態系服務的比重,全球經濟會更加綠色環保。經濟越綠色環保,化石燃料的使用就越少,就會將更多的木質材料作為能源;通過更新造林來替代被?穹ダ?玫氖髂荊?篤?卸?躉?嫉木輝雋拷?嶠檔?。??愣允澄鎩⑺橇?、纤?破貳⑷劑蝦湍靜娜找嬖黽擁男棖螅?匭胗嘔?茉蠢?謾⒂行Ы?械孛?陀?⒃謔實鋇耐戀厴鮮凳┘?夾橢種病⒋蔥灤突炫┝忠敵卸??⒃詰孛膊慵渡希??鞲饗畋S?肟沙中???朧??萍莢醋勻誦裕?魏慰萍佳芯孔鈧漳康畝莢詬納迫死喔l懟⑷繁H死囁沙中?⒄?。我?忠檔牟?搗⒄骨繃ξ耷睿?蔥錄際醪歡霞し⒊鑫蠢吹牟?翟毒埃?頤遣幌M?廡┐匆庥胙蟹⒊曬?黃?吹睦砟羆捌?牡惱?嘰蜓梗?ナ?湮?穹?竦幕??。普斉P詡婀絲沙中??、删l嶁約熬?瞇緣那疤嵯攏?忠嫡?嚦梢運嬋萍冀?茍?適鋇髡??叢熳畬蟮牟?道??
2.科技創新視角的林業經濟管理的建議
本文謹就國內外的林業發展背景,提供未來我國林業科技產業化的建議如下。
2.1建立產業化導向的研發策略規劃
每年度科技計劃至少應有70%屬于產業化研究計劃,以終端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研究。研究機構應能確認問題因子、描述現況與未來理想狀況間的差異、預擬解決方案(包括資源面及科技面)、分析可行性,并具體描述科技計劃的目標效益。有完整的科技計劃事前評估程序,對計劃執行目標及階段性管考、調整,都能有正面效益。2.2階段性目標導向的研究投入林業多半屬于長期延續性工作,研發產出也同樣需歷經較農業更長期的投入;因此,階段性具體目標的制定極為重要。以目前最迫切的森林可持續經營體系為例,可持續性的準則與指標確定、認驗證制度的建立、友善環境的作業技術等,均是現階段必須聚焦的研發項目。其他重要課題,也應確立可行的階段性研究目標,推動務實的研究計劃限期達成。
2.3產業價值鏈的整合思維
林業是涉及生物資源、人類生計與自然環境的復雜產業,在研究如何發展產業的同時,必須考量可持續環境、有效生產及照顧林業社群。從原料生產、加值制造、異業結盟、產業服務、產品生命周期及回收再利用等階段,均需同時考量生產者與消費者的權益平衡,并帶動林業社區與周邊產業同時發展。
2.4加強產業的政策論述與經濟影響評估
我國林業產業發展已經停滯超過20年,其成因主要來自對山地開發的疑慮未消,以及對林業產業的狹隘定義。以國有林場物資處理規章對林產品的定義而言,林產品分為兩種,主產品指生立、枯損、倒伏的竹木及余留的根株、殘材;副產品則指樹皮、樹脂、種實、落枝、樹葉、灌藤、竹筍、草類、菌類及其他主產品以外的林產品。即使林業政策局限于環保壓力而嚴格限制伐木,事實上仍有許多可再生的生物材料值得發展產業。此外,森林生態系的服務功能若能賦予市場價值,也是值得投資的服務產業。在科技研發成果的基礎上,應進一步檢討產業政策,具體量化其經濟面的影響,以避免因政策的偏頗而喪失產業發展的契機。
3.小結
總體而言,我國的林業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才能更好的促進林業經濟得到更好的發展。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更好的分析,才能更好的找到解決的措施,同時也能更好的促進林業企業得到更好的發展。林業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國家的政策對其發展有很大的阻礙,因此,要想促進林業經濟得到長久的發展,對出現的問題要進行更好的解決,就必須從科技創新層面采取有力的措施。當前,全球金融危機引發全球經濟大調整、大變革,這也是新一輪以科技創新為先導的產業升級的重要時期。新形勢下我國林業科技創新領域有維護國土生態安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保障木材安全、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發展木本糧油、改善民生、林業機械化與信息化、現代林業發展的理論和政策等八大熱點。
作者:李娜 王俊峰 單位:陜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第九篇
1、行為引導模式在經濟管理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行為引導模式的教學思想認為,學生的職業行為能力包含學生對工作方法的選擇能力、專業技術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及綜合工作能力等。所以,在高等院校教育中,將行為引導模式引入教學中,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與個人能力。在行為引導模式的人才培養中,學生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開展這種模式下的教學活動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能夠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充分地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以便于實現相關知識的主動獲取。在行為引導模式的教學中,教師扮演的角色與傳統模式相比出現了很大轉變,教師不再是整個教學活動中的主宰,而僅僅是作為一名組織者與引導者,教師在進行課堂授課時,不再進行相關知識的主動灌輸,而是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學習,這對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都是非常重要的。任務驅動法、大腦風暴法、角色扮演法、實驗法、模擬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行為引導教學中常用的幾種教學方法,應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夠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社會責任感、人際交往能力、推理能力等進行有效的培養。
2、行為引導模式的實際應用
在經濟管理類人才培養中,由于專業課程的理論性非常強,艱澀的理論對于學生來說不容易理解,教學也缺少實際應用,對相關理論知識無法在實踐中進行理解,造成學生很難掌握知識。如果教師只是簡單地采用板書、口頭表述、身體語言等進行方法,那么對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難調動起來,學生往往也會對學習缺乏興趣。因此,將行為引導模式引入到人才培養過程中,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組織與引導,讓學生在教學中發揮自己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進行自我學習,這樣不但能達到較好的效果,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也會不斷地得到提高。本文主要針對案例教學法、模擬教學法及實驗法等幾種行為引導教學方法在經濟管理人才培養中的應用進行簡單的分析與介紹。
2.1案例教學法
2.1案例教學法
2.1.1案例教學法介紹
所謂案例教學法,其本質不是為了傳授最終的真理,只是通過一個具體的案例,讓學生進行思考與討論,目的是將學生的創造潛能引發出來。案例教學法的使用,甚至不是為了得到正確答案而應用的,注重的是得出答案的思考過程,追求的是一定有答案,但未必有標準答案,是讓學生通過思考與討論,得到最佳答案的境界。本文以《市場營銷學》4Ps理論教學中采用的松下空調本土化營銷策略這一案例進行研究與分析。
2.1.2問題提出
《市場營銷學》中,4Ps理論是重要的內容,但是對于剛接觸該學科的學生來說,對這一理論進行理解時,難度是比較大的,所謂4Ps指的就是產品、價格、渠道、促銷四個環節,為了能夠讓學生對這幾個環節之間的整體聯系進行把握,選擇松下空調本土化營銷策略為例進行研究。采用案例教學法時,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教師要先對該案例進行設計,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引導;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并認真聆聽其它同學的看法;讓學生陳述自己的觀點的時候采用限時陳述方法,超時就要下臺;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將學生的觀點進行整合,得到最終的結果。這些問題是采用案例教學法所需要把握的問題,也是案例教學法能否成功的關鍵。
2.1.3綜合思考,提出思路
教師提出該案例以后,首先引導學生對該案例中涉及到的4Ps理論進行分階段、分步驟的探討與討論,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1)教師首先對松下空調本土化營銷策略這一案例的相關背景進行介紹,讓學生在介紹的過程中獲取更多的信息。(2)案例介紹完以后,提出應該解決的問題以及教學任務。(3)讓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闡述自己的觀點,由于受課時的限制,不能做到讓每一個學生都闡述自己觀點,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適時地指導具有不同觀點的學生上臺闡述,學生如果觀點相同可以不上臺闡述。(4)等學生闡述完自己的觀點以后,讓學生分組討論,或者采用辯論的方法對觀點進行選擇。(5)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學生之間通過對觀點的比對以后,通常得到的結果是大多數人都認可的結果。(6)教師對學生所得的觀點進行總結與點評。在這幾個步驟中,案例介紹與提出問題都屬于準備階段,一般在課前完成,并且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收集松下企業的相關資料,為課堂教學做準備。
2.1.4教師總結
在得到了本節課教學任務以后,教學的效果也就實現了,此時教師應該趁熱打鐵,對市場營銷中4Ps的理論進行總結,這一階段,由于學生已經從案例、分析、思考、討論、辯論等環節對這一理論有了足夠的接觸,此時教師在對該理論進行總結的時候,學生就不會感覺到陌生,也不會覺得艱澀難懂,思維上也能夠與教師的思路結合在一起,實現了教學的效果。由此可見,采用在經濟管理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完成教學任務奠定了基礎。
2.2模擬教學法
以教學環境、教學手段作為目標導向的行為引導教學方法稱為模擬教學法,可以分為模擬情境教學與模擬設備教學兩種類型,本文主要針對模擬情境教學進行討論。眾所周知,經濟管理教材中基本都是以繁瑣的文字敘述為主,如果在教學中,教師只是對教材按部就班,那么教學的效果是難以實現的。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采用模擬情境教學,教學的效果就很容易能夠體現出來,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在運用過程中,通常與角色扮演法結合使用。例如,在對《推銷理論與技巧》一文進行講解時,根據不同的推銷環境與產品類別,組織學生在課堂進行模擬推銷,并且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是推銷人員、有的是消費者、有的是群眾。由推銷人員與消費者進行產品的銷售模擬,由群眾對推銷員的技巧進行評價,然后由消費者對銷售過程中顧客的心理活動進行闡述,并且讓扮演推銷員的學生闡述在銷售過程中是如何去揣摩消費者的心理變化。教師最后根據學生在模擬銷售中的表現以及心得結合課本中的理論知識進行總結。再如,講授《商務談判》課程時,可以組織學生對商務談判的模式進行模擬;講授《商務禮儀》時,可以讓學生表演不同商業場合的禮儀等。通過這些模擬教學,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課本的知識,同時也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知識面得到拓寬,教學的目的也能夠達到。
2.3試驗法
在物理課與化學課中,試驗法是非常常見的,但是在經濟管理類課程教學中,對這種方法的巧妙運用,也能夠收到理想的效果。例如,在對品牌價值進行講解時,為了能夠讓學生對品牌價值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并加深認識,可以采用試驗法進行教學。喝可樂試驗,首先,拿出提前準備好的三大瓶可樂,分別用1、2、3進行標注,只告訴學生是可樂,但不告訴學生是什么牌子,然后請15位學生上臺試喝三種可樂,喝完后讓學生對最喜歡的一個進行投票,結果顯示,三種可樂的得票率基本持平。該輪試驗結束后,教師宣布1號瓶為非常可樂、2號瓶為百事可樂、3號瓶為可口可樂。再讓這15位學生上臺試喝,結果出現了與第一輪較大的差異。第三輪試驗,告訴學生三個瓶子其實并不是可樂,而是采用紅糖調制的紅糖水,然后讓這15位學生繼續試喝,所有的學生都表示沒有味道、不好喝。至此,試驗完成,回歸課本,先讓學生進行思考,為了相同的東西,在知道其品牌與不知道其品牌下,結果會相差如此之大,然后將品牌價值與效應、品牌的重要性等內容引入課堂。通過這一試驗,教師基本不需要做過多的解釋,學生根據試驗結果已經對這一內容有了新的認識,也使得課堂教學的目標得以實現。
3、結論
行為引導模式的實際應用中,具體的方法有很多,本文只是針對案例教學法、模擬情境教學法與試驗法這三種行為引導型教學方法進行分析。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不該講的不講,學生會的不講,學生能解決的不講,只要做到這一原則,才能更好的運用行為引導型教學方法,行為引導型教學方法對教師提高了要求,要求教師必須要精心安排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對所教授的內容要全面的把握,有效的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當然,行為引導型教學方法也并非是萬能的,需要對實際教學內容具體進行分析以后,才能決定該教學方法是否合適,在實際應用中,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作者:喬瑞中 王寧 李維剛 李冰 單位:佳木斯大學
第十篇
一、財務預算管理概述
第一,協調經營管理。財務預算編制,實際上是根據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各項數據進行的,而作為各項數據的實際掌控者,企業員工可以全員參與到企業預算編制的全過程,確保了預算編制的合理性,同時也可以協調各部門之間的相互關系,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二,強化財務控制。根據財務預算的相關數據,可以對各部門的經營管理狀況進行考核和審查,確保預算與實際相符合,不僅可以對預算進行合理控制,還可以對各部門的業績情況進行審核分析,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及時進行解決,從而加強對于企業的財務控制,降低財務風險,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加強財務預算管理,對于國有企業的發展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當前國企財務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但是,從目前的發展情況看,由于國企改制剛剛過去,大部分國有企業對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的支配性作用缺乏認識,對預算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包括中石化在內的大量國企在實行財務預算的管理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不足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缺乏全面預算管理意識
全面預算管理作為對現代企業成熟與發展起過重大推動作用的管理系統,是企業內部管理控制的一種主要方法。但在預算編制過程中,企業往往僅針對各種財務資源來考量,沒有將市場信息、人力資源等非財務資源納入預算編制中,導致預算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實際需要。同時,企業在開展預算管理時,沒有對管理模式進行及時更新,導致管理效果相對較差。
(二)預算管理重編制,輕執行
企業在預算管理過程中,往往對預算的編制過程非常重視,但對預算執行缺乏重視,對預算外事項未進行必要的管控。在預算執行過程中一般忽視了事前、事中控制,預算執行的反饋機制也有待強化,導致預算執行情況分析流于形式,甚至部分企業根本未建立起預算執行情況分析機制。
(三)預算的約束力不強,未建立嚴格的預算考核機制
企業未建立科學的預算考評體系,沒有實行“嚴考核、硬兌現”,導致預算失去其應有的強制約束力。年終未對企業各部門預算執行情況進行考評,未能真正體現科學、客觀、公正,預算的激勵和約束作用喪失。
三、強化財務預算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強化財務預算管理意識
對于企業管理人員而言,要結合企業的發展實際以及市場的變化情況,及時轉變思想,提升自身的素質,強化決策能力和決策水平,充分認識到財務預算管理的重要性,加強對于財務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確保財務預算管理的順利展開。同時,在企業內部對財務預算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行充分宣傳,使得每一個員工對于財務預算管理都有一個清晰而明確的認識,并且積極參與到財務預算管理中去,保證財務預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二)完善財務預算管理機制
在完成財務預算編制后,需要良好的管理機制,以確保預算編制可以得到充分落實。一個完善的財務預算管理機制,不僅需要確保全面性,將所有與預算相關的活動,統統納入管理機制中,還需要對預算的編制和執行過程進行全面監督管理,利用現代財務信息管理手段,確保預算編制的順利執行。
(三)合理編制財務預算方案
要想確保財務預算管理的有效進行,一個科學合理的預算方案是必不可少的,不僅可以對企業在經營管理中的財政支出情況進行嚴格界定,對支出定額進行準確核定,確保資金分配的公正合理,而且可以通過對項目資金的分類和審核,強化項目預算編制的前瞻性和準確性,從而實現項目預算管理與企業發展規劃的緊密結合。
(四)健全財務預算考評制度
企業應該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財務管理考核體系,并對其進行不斷完善,確保財務預算管理工作的效果。就目前來看,傳統的考評體系過于簡單,在指標和方法上,無法充分反映出相關人員的工作業績,影響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因此,需要對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考評制度,結合工作績效,對財務預算管理工作進行考核和評價,并制定出相應的獎懲制度,鼓勵先進,鞭策后進,激發財務預算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從而切實保證財務預算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對于當前市場經濟背景下的國有企業而言,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但是同時也存在著來自各個方面的挑戰。結合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特點,在經濟管理中,實行財務預算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不僅能夠提升企業的整體實力,還可以有效方法企業風險,促進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需要相關管理人員的重視。
作者:賀林民 單位: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油田工程服務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