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街道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圍繞“三大”建設,著力打造生態、休閑、活力。
一、壯大兩種實力
一是提高工業發展活力。不斷強化工業在經濟中的主導地位。深入推進質量強街道戰略,建立工商業企業信息平臺,整合優勢資源,強化招商引資并有新增長。2014年確保實現工業總產值11.55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2.31億元,培育規模以上企業1家,完成區政府下達的年度節能降耗目標任務。把項目建設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一抓到底,做好園林創園項目和匯洋老小區改造。開展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二是增強農業發展水平。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農村危舊房改造,農村飲用水安全管理,大嶺山塘水庫整治等水利工程建設,村莊整治等群眾高度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推進村歷史文化村保護利用工作。切實提高糧食生產能力,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發展優勢產業和特色產品,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重點扶持高山蔬菜、楓樹灣楊梅、黃畈桃產業。大力實施村“皇菊”種植加工項目,積極打造村“市紅豆杉休閑養生基地(農家樂旅游綜合體)”。
二、突出兩個重點
一是著重做好征地拆遷。努力形成“人人做征遷、個個是專家”的工作氛圍,全面完成金麗溫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和330國道蓮縉段改建工程,重點實施城東公寓、市圖書館、區便民服務中心、市口腔醫院等項目,做到和諧征遷、依法征遷、陽光征遷,不斷完善項目考核和激勵機制。二是著重做好信訪維穩。深刻領會“穩定是硬任務”的工作要求,加強信訪力量,重視網絡輿情,完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不斷拓寬社情民意表達渠道。集中精力抓好信訪積案、涉法涉訴積案化解。圍繞天寧寺村信訪維穩工作,全力做好重點時段、重要會議期間的重點人員信訪維穩工作。建立重點人員穩控責任制,層層落實責任,嚴格責任追究。
三、優化兩項環境
一是全力推進“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加強健康教育,強化創衛意識,大力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保潔質量,狠抓長效管理。完善環衛保潔作業工作機制和考核辦法,形成“日檢查,周通報,月考核”的監督考核機制。二是深入開展“潔凈村居”工作。注重以制度配套為保障,繼續持之以恒的做好“潔凈村居”工作,積極開展“潔凈庭院”創建。繼續推進330復線沿線“四邊三化”行動和“三沿五區”墳墓整治,大力開展生態墓地建設,加強農村“兩違”整治,有效改善村容村貌。
四、改善兩大民生
一是完善便民服務,提高群眾滿意度。不斷完善街道和村兩級便民服務中心建設,拓展服務內容。開展機關黨員干部“三小時志愿辦事”服務。建立雙黃綜合服務中心,完善服務機制。二是突出“民生優先”,增強群眾幸福感。繼續擴大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面。加強社區工作管理。認真探索居家養老模式,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天寧社區為孤寡老人建立模擬家庭的活動成果??偨Y和提升正陽社區“七彩假日”學校和北苑路社區“黨員陽光調解室”創建。積極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扎實做好城鄉大病醫療救助。做好教育現代化強區和省級體育街道以及區精神文明示范點創建工作,重點開展卻金館孝廉文化建設。搬遷文化站。高度重視計生工作,強化工作力量,建立獎懲制度;狠抓“三查”率和社會撫養費征收;加強流動人口管理,探索社區計生管理新模式。計生工作力爭年終考核名列全區前茅必須達到中上水平。
五、夯實兩個基礎
一是夯實作風建設基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爭創黨工委理論學習優秀中心組,建立規范黨校。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六個嚴禁”,制定作風建設實施意見,進一步延伸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觸角,進一步規范黨員干部在重點工程建設中的行為。二是夯實組織隊伍基礎。牢固樹立爭先進位意識,強化班子隊伍建設,打造“學習型、和諧型、創新型”班子,提高科學決策水平,實行月工作匯報制度。開展街道中層干部競聘上崗,增加街道專職紀檢委員,加強住村聯心制度建設。加強農村黨員發展工作,開展農村黨員先鋒指數考評管理工作,切實加強違紀黨員處理。推動兩新組織建設規范化,突出亮點特色。加強社區黨建創新化管理。完善村干部管理考核機制,加強村級組織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