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計算機教育的現狀分析
1.1教學條件提高步履艱難
在學校內,用于學生教學和實踐用的計算機不僅數量少,而且配置較為懸殊,它不僅影響了教學規模,而且制約著教學內容的更新。盡管計算機教育教學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但仍不能滿足教學需要,與教育主管部門要求的學生計算機占有比例尚有較大差距。
1.2師資隊伍建設沒有引起重視
作為計算機教師來說,絕大部分為專業教師,但其知識結構及技能廣度參差不齊,教學人員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加之不同時期畢業的教師素質不盡相同,沒有更多的知識更新機會,制約了計算機教育教學工作的發展。同時,計算機教師一般為計算機專業畢業生,有相對風度的專業知識,但不具備相關的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知識,上課時往往不能合理運用教學藝術和技巧,往往教學效果一般。
1.3教學內容單一,知識滯后
由于計算機和信息社會的飛速發展,往往使用的教科書跟不上知識的更新,而教師又處于兩難的境地,是按照教科書教學,還是及時更新知識。如果按照新知識教學,往往實踐又不能滿足實際需求。
1.4實踐不夠,知識難于鞏固
由于計算機知識與學校所教課程之間無直接聯系,上機少,難鞏固。加上計算機技術、軟件更新周期短,學后不能經常使用,待用時已感到遺忘差不多,因而課程欠吸引力。
2加強學校計算機教育的思考
2.1計算機教育的基本要求
根據計算機科學發展的特點,計算機教育的培養目標可分為三個層次:系統開發者、應用開發者和最終用戶。系統開發者是計算機的專業人員,應有較為全面計算機及相關理論知識技能;應用開發者是計算機應用軟件的墾荒者,除具計算機軟件工程及有關基礎外,還應掌握語言編譯技術、數據庫、多媒體、網絡等技術,并具綜合應用開發能力;最終用戶即是計算機的使用操作者,僅要求掌握計算機基本知識,能應用計算機處理有關數據、解決實際問題,這是信息化社會對人的基本要求。不容置疑,要求學生達到系統開發或應用開發者的水平是不切實際的,當期走向工作崗位后,計算機僅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種工具。因此,學校計算機教育應把培養最終用戶為目標,以培養應用能力為主導,使學生通過學習:①了解計算機的發展、現狀、主要技術依據及對社會發展的作用;②了解計算機系統的基本構成,會選擇計算機,并能根據資料安裝、使用計算機的基本資源;③能熟練使用常用軟件處理日常事務,具有初步的數據處理、管理能力;④具備結核實際需要,學習使用流行軟件及與專業應用軟件的能力。從計算機教育的現狀、學生特點,要使學生普遍達到以上目的并非易事,需加強教學研究,優化教學各個環節。
2.2強化學校計算機教育意識
作為學校領導和教育者必須意識到,對學生進行計算機教育是信息化社會的要求,是提高學生素質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把計算機教育納入正常教學計劃之中,使學生建立強烈的計算機應用意識是每一個教育者的職責。
2.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計算機課程與傳統課程相比,知識更新周期短,對師資素質要求高。學校應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確保數量;追求教學、教輔、技術維護人員結構合理;對教師既要重視使用,又要抓好繼續教育使他們跟得上技術的發展。
2.4加快教學設施建設,提高管理維護水平
計算機教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擁有充足數量的計算機是搞好計算機教育的基礎。網絡是計算機實現資源共享,信息流通的重要基礎,是計算機教育發展的方向。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應實行傾斜,加大投入,在單機數量和網絡建設上為教學創造必要的條件。教學實施部門要加強管理提高維護水平,使設備保持良的運行狀態。同時不能忽視軟件建設,應按教學要求安裝適當軟件。
2.5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進
加強上機實踐教學。計算機課程與專業課程之間沒有可直接遷移影響的聯系,所以學生普遍感到難學習。教師必須注重教學方法的研究交流,改進教法。要定期組織教研活動,加強集體備課,從教學內容的取舍組織、學生情況分析,到教學重點及難點的分析、突破方案的制定等備環節加強研究,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統一教學認識,擇優而教。要樹立新觀念,用現代化技術進行教學。計算機是現代化知識,教學容量大,應采用先進高效的教學手段,盡可能增加多功能投影設備或計算機教學系統專用教室,以增加教學的直觀性,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徹底改變用傳統手段教授現代化課程的落后現狀。
2.6建立多媒體實驗室,積極開展CAI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網絡的建立促進了CAI的發展,CAI一改“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以交互方式進行知識傳授。它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自選學習內容、自選學習起點,極有利于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貫徹因材施教。實餞證明,CAI對提高學習效果有顯著作用。
作者:吳海濤 單位:吉林省白城衛生職工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