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響護患交流的因
(1)護士專業知識欠佳
個別護士不思進取,理論技術水平難以勝任臨床護理工作。如病情觀察不仔細、不能及時發現病情變化,發錯藥,穿刺操作成功率低,對患者提出的質疑或咨詢不能給予合理的答復、前后(或醫護)矛盾等,都將使患者對其信任度降低,造成護患溝通障礙。而且個別護士穿刺技術不嫻熟,兒科護士每天面對的都是家庭的寶貝,接觸的都是不同層次、不同素質的家長,患兒家長都要求護士能一針見血,家長疼愛孩子的情緒嚴重干擾了護士的心理狀態,造成緊張心理,如未能做到一針見血,有的家長就不理解,產生不滿甚至投拆。
(2)患兒家長要求過高
他們盼望護士的注射技術能“一針見血”,藥到病除,當現實與期望值偏離時,則會產生不滿情緒。
二、如何有效地進行護患交流
(1)非語言溝通非語言溝通
包括書面形式和人的手勢、眼神、面部表情、觸摸等,借助這些方式表達思想感情、興趣、觀點、目標及用意,它比語言更富有感染力,能起到語言溝通無法達到的作用。護士應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能把任何不愉快表現出來,始終面帶微笑地投入工作,以增加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除此之外還應學會用目光啟動交往,用眼神表達反應。
(2)提高技術熟練的
注射技術是溝通效果的重要體現。“一針見血”效果就顯得及其重要,容易贏得患兒和家長的信賴。因此作為兒科護士,只有在平時工作中多看、多練,使自己的注射技術嫻熟、準確,盡量做到鎮靜自如、有條不紊、一針見血,才能使患兒和家長從心理上接受。如果穿刺失敗,患者不滿時,護士不能推脫責任,說些抱怨的話,這樣容易激化矛盾。如果主動說“對不起,請原諒。”找另一個經驗豐富的護士扎針,并通過2人配合順利完成高難度的靜脈穿刺,令家長滿意。
(3)關愛患者
把每個患兒當自己的孩子來關心,細心呵護他們。要有父母般的關心、愛心、細心、責任心、同情心。要有親和力,往往一個攙扶的動作,一個拍肩膀的鼓勵,一句關心的語言,都會拉近與患者的距離,增進與患者的情感。對患兒家屬要寬容和理解,并努力減少糾紛的發生。即使某些家長因為孩子的病情不見好轉而胸懷怨氣、橫加指責,護士也要充分理解對方的心理感受,注重語言藝術,耐心解釋。不要激化矛盾。過后家長反而覺得不好意思,變得順從和依賴護士,更加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三、結語
總之,創造愉快和諧的工作環境,做好患兒及家長的健康教育工作,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練就過硬的操作技能,提高自身素質,加強管理和監督,定期對引起護理糾紛的現象進行分析,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才能消除隱患,防患于未然。
作者:李新玲 單位:新疆烏魯木齊市米東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