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物理教學論文
1利用自制教具,培養學生觀察和探究精神
傳統的已經被精密配置好的教具在大多數人眼中是優于自制教具的,這是因為標準化的教具確實在精密性以及復雜性方面確實要比自制教具優良的多。但是農村地區條件有限,無法為學生配置完整的實驗儀器和教具,這就需要教師和學生動動腦子——自制教具,采用自制教具輔助物理教學,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在制作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清晰觀察哪個線路是怎樣接的,出現與書本不同的現象的原因和原理是什么等等問題以及解答過程,對于學生來說,都是十分有幫助的。例如“連通器”的實驗。老師費盡心力講了許多原理與答題技巧,都比不上老師帶我們去實驗室做的20分鐘實驗。而在自行制作連通器的過程中,學生許多不解的疑惑可以得到充分的解答。而且一種實驗儀器的制作過程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失敗以及書本上沒有提到的現象。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些問題,利用這些過程中生成的資源,與學生一邊研究制作物理實驗儀器,一邊去解答出現的各種現象。并和學生反復討論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和學生一起總結和概括這種現象背后的物理原理。這樣不僅對老師是一種學術上的挑戰和提高,而且對提高學生探究、發現的精神有很大幫助,幫助學生形成在學術上愛提問的好習慣。
2鼓勵自制教具,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物理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在教學中,對于一些物理現象和實驗,教師要鼓勵學生動手去做,這樣一方面訓練和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在做中思考,能夠幫助他們更清晰地觀察物理現象,更深刻地掌握物理知識。因此,教師要鼓勵自己動手,制作教具。同時,對農村初中來說,鑒于學校經費不足,實驗資源有限,采用自制教具可以克服這種局限。例如,在研究動能和重力勢能的問題上。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準備實驗工具,讓學生準備重量相同但是體積不同,體積相同但是重量不同的小球若干,并準備沙盤。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使它們從相同高度上落下,觀察它們在沙盤里砸出的洞的深度以及給相同重量相同體積的小球以不同的高度落下,觀察它們在沙盤里砸出的洞的深度。這些操作需要學生全程參與,有助于學生明白動能和重力勢能的含義,當然,這只是普通操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能會提出很多問題,比如怎樣研究動能和重力勢能?怎樣給予它們不同的初速度(給予不同的高度即可)?有其他的東西可以代替這種普通操作么?為什么現實操作中相同重量不同體積的球獲得的能量不同(空氣阻力的作用)?為什么伽利略可以試驗成功呢?從而引導學生們創新實驗儀器和方法,在問問題的過程中實現思維的自我創新,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多多應用這樣的創新思維,對他們將來的學習以及生活都有著極大的好處。例如在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這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自制教具的任務,讓學生利用身邊的材料來制作一些教具,用以研究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有的學生準備了口哨,有的準備了底子,還有的學生利用物體的振動原理準備了兩個“水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他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利用了身邊可以利用的材料,完成了自制教具,有效地升華了課堂教學效果。
3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初級中學和城市中學相比,無論是師資力量還是硬件水平上都有差距。特別是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由于缺乏配套的實驗器具,很多物理知識的講解都受到制約。而要改變這種現狀是需要資金支持的,在現有的條件下,要想最大限度提高物理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必須要發揮其引導作用,引導學生自制一些教具,以便更好地輔助教學和完成教學,達到教學目標。在自制教具的過程中,物理教師要善于挖掘農村的資源,善于利用地域優勢,在利用教具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角。
作者:向功正 單位:貴州省松桃平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