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物理教學論文
1.以教材和《物理教學指導意見》為藍本,優化教學內容
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材是知識方法的載體,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應充分的掌握和理解教材的主要內容,才能在課堂上運籌帷幄,得心應手.由于課程改革在不斷地完善、深入,作為教師必須要結合物理教學的主要內容,并且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靈活合理的重組教材內容,使得課堂的知識結構更加完善,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在《波的圖象》這節教學中要比較分析“波的圖象”和“振動圖象”所反映的信息,在“振動圖象”里一個完整的正弦曲線表示一個振動周期,學生會問,在“波的圖象”里一個完整的正弦曲線表示什么呢?教師完全可以把后面一節中波長的概念提上來,雖然不用具體講解波長的具體定義,但提出來會使得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加完善.教師不但要整合章節間的內容,而且也要把教材中的“做一做”、“思考與討論”、“科學漫步”等融入到教學中來,為學生的知識建構“添磚加瓦”.
2.以學生為主體,優化教學過程
有效物理教學平臺的構建必須以學生為主體,沒有學生的主體作用,物理教學的有效性就會是一句空話,“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是當前教育的一個重要體現,有效物理教學就是優化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分析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知識獲取能力的培養.
2.1分析學生認知水平,把握教學切入點
“教學”就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相結合,教師課堂教學成功與否,不是看課上得多么精彩,板書寫得多么漂亮,衡量一堂課的成敗應該看學生在課堂上掌握了多少.要做到這一點,教師不但要熟知教學內容,教學要求,而且應該分析學生的認知水平,正確把握教學的切入點,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更容易接受、吸收,比如在《電場強度》的教學中,由于在學生的知識結構中沒有“場”的概念,如果在本節教學中教師直截了當的提出“電場”這個概念,學生就會覺得突然,一時無法接受,更不用說理解.因此,在開展課堂教學之前,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的知識結構特點,比如學生對重力較為熟悉,那就可以先借助“重力”的相關內容,引入“重力場”的概念,讓學生對“場”有一個直觀的概念,然后再引申到“電場”,這樣不但有助于學生接受和理解,同時對后面的“復合場”教學打下基礎.
2.2研究學生心理特點,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不但需要教師是一名教學家,更需要是一名心理學家.因為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征,不但可以為教師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學生之所以畏懼物理這門學科,一方面是由于物理這門學科的自身特點所造成的.但這并非主要因素,主要原因還是學生覺得物理太抽象,課堂教學太枯燥乏味,對學習物理沒有興趣.一旦學生對學習物理失去了興趣,也就失去了學習的動力.而在物理教學中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主要就是實驗,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能夠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例如:在《光的干涉》的教學中,如果照本宣科地教學,學生會覺得內容很空洞,抽象,提不起學習興趣,但如果教師拿一支激光筆照射雙縫,讓所成的圖樣呈現在墻上,當學生看到干涉圖樣時,一方面會引起很大的興趣,另一方面會促使他們去積極思考,這樣的教學效果會大大提高.同樣在《光的偏振》一節中我們安排了讓學生自己去找偏振片為計算器上的顯示器,效果也很好.
3.以教研組為后盾,優化教學方法
教師的成長是教學有效性的保障,而教師成長的最好途徑是在教學中不斷積累和提升.如何駕馭新教材,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充分發揮教研組的功能與作用,是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因為教研組是學校最基層的教研單位,他是教學、教研的一種組織形式,可以開展多種活動,如集體備課,聽課評課等,在這些活動中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及時總結教學經驗,完善教學方法,及時指出存在的問題,避免教師墨守成規,憑經驗走老路.
3.1組織聽課評課,共同提高
聽課評課一般都以教研組為單位,聽課評課是一個“學習,批判,反思,改進,提高”的過程.教研組可以通過組織不同類型的公開課,如青年教師匯報課,骨干教師示范課等.在教師聽課之后,及時組織聽課教師進行評課,評者應從教的角度看待教者的優勢、特色、風格、需改進的地方、需商討的問題;更應從學的角度去看待主體發揮程度、學的效果和學生的可持續學習情況、學生思維的活躍性、學生活動的創造性等.既充分肯定成績,總結經驗,又要揭露問題,指出錯誤.評者可以根據不同類型的公開課,從不同角度進行評課,如對于青年教師的匯報課,在肯定”閃光點”的同時,要指出問題所在,如何改進提高,而對于骨干教師的示范課,在指出問題的同時,可以總結骨干教師先進的教學經驗、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并且加以推廣.通過一次次聽課評課,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
3.2優化練習設計,實現輕負擔高質量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波利亞說“一個專心的認真備課的教師能夠拿出一個有意義但又不復雜的題目,去幫助學生挖掘問題的各個方面,使得通過這道題,就好像通過一道門戶,把學生領入一個完整的理論領域”.物理練習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質量的反饋,是學生掌握物理知識,把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起到形成和發展物理認知結構的作用.當下每個學校都以教研組為單位,統一教材,統一練習資料,而且學生用的練習資料基本上是向資料機構訂購,以現成的為主,但資料機構所提供的練習資料會存在與教材不配套,題型更新緩慢,針對性不夠,甚至重復出現等問題.學生利用過程中就會出現“增加學生負擔”,“機械重復練習”,“練而無用”等一系列問題,最終導致學生對學習物理失去興趣.因此教師因根據教學內容,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練習的內容和形式,既有明確的目標,又能填補課堂教學時的空白,既能鞏固學生在課堂中所學的基本知識,又能在此基礎上發展、延伸.通過優化設計練習,提高物理教學有效性.
4.總結
有效物理教學平臺的構建,要從教材,學生,教師等各個方面入手,為學生創設一個有趣、輕松的學習環境,為教師營造一個完善自我的空間,這樣不但可以使教師在教學的方式方法上不斷提高,以適應不但深入的新課程改革,而且使得物理教學的有效性得以體現.
作者:高玉峰 單位:浙江省諸暨市諸暨中學暨陽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