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兒科常見的安全隱患
1、醫院因素:醫院普遍存在醫院制度不健全、執行力不高、管理不到位現象。對護士繼續教育培訓不夠重視,護理人員不能迅速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加之年輕護士自身的一些特點。醫療環境、病房設施陳舊等,如地面過滑易致摔倒,病床無護欄造成墜床,春冬季節患兒多,感染性與非感染性患兒同住一室極易感染。容易引起患兒家長不滿情緒。醫療儀器陳舊、修護不當,特別是對平時閑置的搶救器械疏于維護,在搶救患兒時極有可能出現故障,給患者帶來嚴重的后果。患者因素:本院兒科住院患者大多來自農村,家長文化水平低,對疾病認知不夠,對護理宣教接受能力不高,如隨意調節輸液速度、對檢查收費不理解等而引發醫療糾紛。擅自離院外出或不按時回院,如果發生意外,一定引發醫療糾紛;家長寵愛患兒對護理人員注射要求一針見血,如事與愿違,極易發生糾紛;患兒好動易使針頭滑脫就要反復穿刺,引起家長不滿。
2、社會不良因素:護理工作的完成需要護患雙方共同參與密切配合,傳播媒體對醫院的片面報道,加之社會對醫院的關注度及要求越來越高,造成社會對醫務人員的質疑不信任,極易引發醫療糾紛。患者對醫院醫療的期望值過高,患兒病情稍有變化或惡化,家長將責任加之于醫護人員,“大鬧大賠,小鬧小賠”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患者的糾紛意識。
二、對策
1、全面提高護士業務素質:①提高業務能力,加強護士職業素養:為護士提供多種形式的繼續醫學教育,獲得護理領域的新知識、新觀念、新技術。新老護理人員合理搭配,取長補短;年輕護士輪轉科室,護理骨干到上級醫院進修、短期培訓學習,不斷提高科室護士整體素質。鼓勵護理人員學習心理、人文等知識全面提高自身修養,提高與患兒家長的溝通能力,解答患兒家長疑問的能力。②新護士要進行兒科安全教育:兒科護理工作不同于其他科室,安排高年資護理人員一對一幫帶,加強操作、考核,快速成長迅速掌握兒科的護理業務,如體溫測量、留置針的封管、藥物劑量換算等獨具兒科特點的護理。對新護士做到放手不放眼,保證護理安全。③嚴格執行各項醫護核心制度:兒科護理要認真執行三查七對、給藥等療護核心制度,完善各項操作規程,規范護理文書的書寫,提高護理人員責任心,改善服務態度。重要健康宣教內容要體現在護理記錄上。護士長嚴格執行分級護理病房巡視制度并加大對護理文件督查,及時發現、糾正處理問題。加強醫療護理工作的證據收集和管理。④重視護士的法律教育,提高護士自我保護意識:護理管理部門要經常進行安全意識、安全責任、安全法律等學習。護理人員要增強法律意識和護理風險防范意識,在工作中要強化護理安全教育,引導護士學法、知法、守法并嚴格執行落實各項規章制度,知道自己該做什么、怎么去做,既維護了患者的權益也加強了自我保護意識。⑤合理配置護理人員:醫院要按照國家規定配置兒科醫護人員。護理部門根據兒科實際,合理安排護理人員。護士長根據動態工作強度安排彈性值班,住院兒科患兒較多,中午或晚間安排業務過硬、經驗豐富、溝通力強的護士值班以加強護理力量,保證護理工作的質量。
2、醫院:兒科專用藥品,急救器材須安排專人管理,放置于固定位置,儲存量足,用后要隨時補充,及時檢查藥品過期失效事宜;定期維護、保養搶救儀器并及時維修,降低儀器故障率,延長儀器的壽命,確保急救儀器時刻處于備用狀態。加強護理人員培訓,要求熟練掌握急救儀器的操作。
3、患者:針對患兒的特點,健康宣教對像主要是監護人:熟悉病房環境、各項規章制度及安全防護措施,如床邊要使用護欄,防止墜床;不可使熱水袋直接接觸患兒皮膚防止燙傷,可以毛巾包裹;保管隨身的貴重物品;看管好患兒要離手不離眼;患兒的靜脈留置針局部不要接觸水,可以套個襪子或手套,避免針尖脫出;患兒手圈要松緊適宜;豎抱患兒喂奶或喂藥,注意速度要慢,防止嗆奶窒息。
總之,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服務觀念,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心,掌握過硬的專業技能,為對護理環節進一步調整、補充、完善,才能為病人提供高質量、溫馨、安全、滿意的優質服務。
作者:徐飛霞 單位:江蘇灌南縣新區人民醫院護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