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游戲動漫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課程及教學手段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動漫這一手段和表現形式在眾多的高科技表現手段中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認可。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韓國等經濟較為發達的國家幾乎達到全民動畫,動畫已深入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在中國,大量的動畫受眾是低幼和少年兒童,他們的生活時間大部分被動畫片所占據。問題是:既然動畫片有如此大的吸引力,為何不能將動畫與教學緊密結合,變枯燥的課本知識為生動的動畫故事和場景?教育動漫是以實現教育目標為主旨,以娛樂為手段,運用動漫形態來表現教育內容的形式。它具有典型的教育性、系統性、科學性和娛樂性等特點。“動漫”是動畫和漫畫的合稱與縮寫。隨著現代傳媒技術的發展,動畫(animation或anime)和漫畫(comics,manga;特別是故事性漫畫)之間的聯系日趨緊密,兩者常被合而為“動漫”。教育動漫進校園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我們選取了杭州市東城教育集團旗下的東城實驗學校小學部為試點,開展了教育動漫的實踐探索。
一、“教育動漫進校園”的現狀分析
1.教育動漫教學研究和實驗的匱乏
廣電總局2008年8月對全國國產電視動畫片制作備案公示的通知顯示,光從數量上看,教育類題材動畫片就占了總數的21.38%,從時長上看,教育類題材占到26.40%,可見教育類動畫創作的社會熱情,但市場境遇卻不容樂觀。有兒童認為:“國產動畫片總愛說教,冗長沉悶,白天在學校里聽課,晚上好不容易寫完作業打開電視,卻又要上一次‘課’,這樣的動畫怎能讓人愛?”市場如此,而全國研究動漫教學的人卻寥寥無幾,在中文期刊數據庫中也很難找到相關文章,全國也很少有人開展類似的實驗,探索學校教育與動畫的結合。這就產生了孩子們的強烈需求愿望與市場供應極不協調的矛盾,因此,大量的娛樂游戲占據了孩子們的閑暇時間。在課堂上普遍受到歡迎的動畫片,卻在中小學及社會實施過程中屢屢受挫。在全國眾多中小學中,只有廣州、深圳的個別小學在實驗將動畫引入課堂、引入學校,實驗內容與形式也極其有限。
2.教育動漫教學師資的稀缺
中國動漫起始于上世紀50年代,興盛于本世紀,目前,全國有近1000所高校開設動漫相關專業,而幾乎都集中在制作人才培養上,很少開設動漫教育專業來專門培養教育動漫的師資。在實驗過程中,一批動畫設計的學生和老師在指導小學生開展動漫制作的過程中遇到了技術不能解決的問題,如“怎么教”的問題,也讓他們深刻體會到當小學老師不容易,不僅要知道“教什么”,關鍵要明白“如何教”。
3.多學科師生合作的困難
“教育動漫進校園”是一項跨學科的工程,需要各學科教師的有機配合。在實踐操作中,一般各學科會對工作重點有所側重,比如,在美術、計算機課程中學習動漫技術的訓練,在語文課程中進行創意的激發,在數學、科學等課程中,針對教學難點、重點更多采取的是創作部分動畫小短片和漫畫作品。各項工作的最后落腳點都在于創作,這就需要語文、美術、計算機等不同學科教師和學生的合作。由于長期形成的獨立的課程體系和教師工作量、工作時間,學生學習時間的不同,在具體運作過程中往往會引起合作的障礙,難以形成最佳團隊,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二、“教育動漫進校園”的目的與意義
1.符合少年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
兒童發展心理學告訴我們,少年兒童呈現出以感性思維為主的特點,而且注意力持續時間不長,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并且色彩鮮艷的、動態的形象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
而動漫作品中鮮明的藝術形象、模擬現實的場景、動態的故事情節、兒童化的語言以及真實的真、善、美的再現,較好地迎合了孩子們的心理特點,更好地發揮教育作用。與此同時,動漫也恰可以發揮孩子們的無限想象空間,盡情抒發心中的情感,培養創意思維。
2.培養團隊合作意識
當代獨生子女,大多在四二一家庭長大,自我意識普遍較強,容易形成唯我獨尊的思想。動漫不同于其他藝術形式,它需要多個個體的團隊參與和精誠合作來完成,每一部動畫片都是編劇、制作、產品、營銷等人員合作的結果,哪怕是制作環節也需要多人的團隊集體參與,有角色設計、場景設計、動作設計等等。在師生聯合創作動畫小短片的過程中,擅長編故事的同學出劇本原型,擅長繪畫的同學設計角色原型,擅長電腦技術的同學完成制作,整個過程在一個團隊里互相合作,互相幫助,培養了孩子們的合作意識。在美術課堂上,所有的學生被分成6人小組,每個小組被賦予不同的任務;在社團活動中,同學們不僅形成了統一的活動目標,共享同樣的價值觀念,使社團成員始終處在團結、信任、友愛的團隊氛圍中,同時,社團成員間平等、自主的交流與活動,不僅能排遣學習、生活中的某些不悅,還能進一步明晰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率先參與實驗的美術、音樂、語文、計算機等相關學科的教師也在互動合作中享受教師個體努力所不能帶來的收獲和愉快。
3.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善于開發課程,要改革教學手段,更要將教學內容貼近生活,與孩子們的現有經驗緊密結合。動漫正是適應了這樣的要求,還原過去的歷史,再現今天的現實,想象無限遙遠的未來,讓孩子們在現實與未來之間去體驗、去感知、去想象、去思考。在實驗過程中,師生聯合創作的《低碳生活》短片,即以簡單的Flash的技法創作的2分鐘的小短片,將原本非常抽象、專業化的術語變得生活化、具體化和形象化。學生們在收集生活中低碳事件的過程中初次了解到低碳的含義,再經過Flash的表現,使低碳變得如此熟悉和親切,就能欣然接受低碳的概念,并享受從靜止到動態的神奇,感受到了從文字到聲像的魅力。老師在編導、制作動畫短片過程中也培養鍛煉了自身的創造力和課程開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