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歷史教學論文
一、加強師生互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課堂上,教師對于歷史課本知識進行歸納總結。與此同時,設計相關問題,向學生拋出。鼓勵學生積極發言。下課前布置作業,在下次上課時,進行提問,對上節課學生所學歷史知識進行鞏固加強。把所學知識與歷史考試緊密結合,歷史填空題,歷史定義題等需要學生準確的掌握知識,不能有誤差。歷史問題,解析題則是非常靈活的,也是非常考驗學生能力的。它需要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點,而且能夠活學活用,用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思維來進行答題。這就運用到了前段所說的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二、鼓勵學生多渠道汲取,豐富歷史知識
歷史課上,時間是有限的,內容是有限的,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也是有限的。學好歷史,不單單是應付考試,掌握課本內容。歷史是浩瀚的,在這片知識海洋里,如果想游得暢快,游得自如。那么這就需要學生課下的努力了,我會在課上介紹一些歷史讀物,鼓勵學生課下閱讀和學習。多讀些相關歷史刊物,歷史小說,一些大家寫的作品,對于學生知識的豐富,內涵的提高都非常的有幫助。有學生問我,關于歷史題材的電視劇的問題,是不是多多益善。現在的歷史電視劇,內容往往是戲說,甚至是無中生有、夸大其詞,編劇為了迎合市場和消費者的心里,題材內容浮華,脫離歷史實際。這類制作粗糙的歷史電視劇不看也罷。看的話權當消遣,可以用學過的知識玩找茬游戲,在里面找漏洞,找紕漏。我個人比較推薦的電視節目是百家講壇,它較多涉及中國歷史、中國文化。該節目演播風格與學術性的理論研究相比較為平易,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將許多晦澀知識傳播于民眾之中,同時亦追求內容的學理性與權威性,力求雅俗共賞。多多觀看這樣的節目,通過這些大家學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歷史形象的展現在眼前,這種講述的方式,更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掌握歷史知識。
三、開拓眼界,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本上的知識是單一的,我建議學生們多出去看看,在一些歷史古跡,文化古都里面游覽觀光。提前做好相關的資料查詢,再去那些歷史文化氣息濃郁的景點游玩。則會有更加豐富的收獲。不要走馬觀花的逛一個景點,去之前做些筆記,做些調查。這樣的觀賞才更有價值,才能真正做到不虛此行。參觀博物館對于學習歷史知識非常的有幫助,里面關于文物,人物等等的詳細記載可以很好地與課本知識結合。把書本上提到的以實物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眼前,這樣更加生動客觀。與其看那些夸張粗陋的電視劇,不如去北京故宮轉一轉。作為幾代帝王執政生活的宮殿,故宮的歷史價值與人文價值都是極其高的。例如,位于山東省曲阜市南門內的孔子廟。其初建于公元前478年,以孔子的故居為廟,以皇宮的規格而建,是我國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參觀孔廟對于了解歷史非常有幫助。
四、結語
學習歷史,可以更好地了解一個地方,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過去,了解一個時代的特征。學好歷史,可以豐富知識內涵,開拓視野,放眼世界。歷史不僅僅是一種過去式,它也是我們現在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正視歷史,可以讓我們的社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明媚多彩。因此歷史教學,激發學生對于學習歷史,了解歷史的興趣是非常關鍵的。我們歷史教師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調動氣氛,活躍課堂氛圍,為學生們學習歷史創造良好的課堂環境。靜下心來,品一杯茶,讀一段歷史,撫平一下我們現代生活所帶來的浮躁,凈化一下我們在世俗社會里面沉積的浮躁。
作者:黃春艷 單位:河北省滄州市青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