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高中歷史論文
1挖掘歷史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引導學生發現歷史之美
縱觀高中歷史教材,無時無刻不在體現著歷史之美。“古代希臘民主政治”透露著人性之美,“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滲透著法律之美,“開辟新航路”閃現著探索之美,“祖國統一大業”閃爍著統一之美,“輝煌燦爛的文學”散發著藝術之美……高中歷史教師要深入挖掘歷史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引導學生欣賞氣勢恢宏的萬里長城,發現神秘大氣的金字塔,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比如,在學習“‘為秦開帝業’──商鞅變法”這節課的時候,我并沒有急于講課,而是先講述了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并總結道:“同學們,商鞅徙木立信是為了告訴百姓變法是說一不二的事,商鞅在民眾中樹立起誠信的形象,為推動變法順利實施奠定基礎。我們應該看到誠信的力量,并將誠實守信運用到日常生活中,誠信做人,誠信做事,這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準則。”這樣,不僅教會了學生商鞅變法的內容,而且有助于學生深入了解商鞅變法的前因后果,同時,喚起了學生的誠信之美。
2引入現代化教學設施,引導學生欣賞歷史之美
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施的引進,豐富了歷史課堂教學,使枯燥乏味的歷史課堂變得有聲有色,逼真的情境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的感知逝去的歷史,烘托出濃厚的審美氛圍,為學生欣賞歷史之美奠定了基礎。比如,在學完《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一單元的時候,可以拿出一節課的時間為學生播放第6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辛德勒的名單》,通過聲色俱佳的視頻播放,帶領學生回到那個特定的二戰年代,感受那個風雨飄搖的社會,從中發現和感悟二戰的殘酷。盡管二戰是殘酷的,但是,我們要引導學生學會欣賞戰亂中的人性之美,尤其是當辛德勒說:“IfIjust……Icouldhavegotmore.IfI'dmademoremoney.Ithrewawaysomuchmoney.(如果我的生活不那么奢侈,我可以再多救些人,如果我再多賺點錢……我太荒唐揮霍了……)”,我們可以在殘酷的戰爭中發現人性的光輝,引導學生既要全面認識歷史,又要從積極的一面欣賞歷史之美。
3整合多個學科,引導學生感悟歷史之美
每一個具體的歷史事件都有其特殊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由于歷史教材的局限性,對于歷史事件的介紹并不那么全面,這就需要歷史老師整合多個學科,盡可能的在學生腦海中還原真實的歷史,引導學生感悟完整的歷史之美。比如,在學習《科學社會主義的奠基人馬克思》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加清晰、完整的了解相關知識,歷史老師不僅要講解高中歷史教材中的馬克思的相關知識,還可以結合語文教材中的恩格斯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文,讓學生更加全面的了解馬克思的偉大革命歷史成就,同時可以結合政治學科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探析馬克思的哲學成就,通過整合多個學科,學生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馬克思其人其事,從而感悟馬克思取得成就的深層次原因,感悟歷史之美。
4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學生體驗歷史之美
歷史已經成為過去,我們只可以憑借自己對歷史的了解來想象當時的境況;歷史也存在于現實,我們能夠從歷史遺跡中探尋歷史的蹤跡。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校外的展覽館、博物館、歷史古跡中進行參觀學習,讓學生在歷史遺跡中體驗歷史之美,讓學生在自然和社會的懷抱中發現美、體驗美、創造美。
5結束語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是高中歷史新課標的要求,是素質教育理念下的產物。作為高中歷史教師,我們要深入挖掘歷史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引進現代化教學設施,整合多種學科,組織多種活動,引導學生學會欣賞歷史,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為社會發展培養所需人才。
作者:彭玲 單位:新疆庫車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