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代招貼設計的傳統精神
招貼設計作為傳播文化信息的普遍手段,要凸顯自身的民族特色,就要挖掘本民族的文化精髓,植入本土文化元素,讓招貼作品不但能體現民族個性,又具有時代特點。富有民族藝術生命力的招貼作品,能夠融合不同地域的生活模式和文化氣息,溝通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對傳承祖國優秀文化,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傳統文化是現代設計的寶貴資源,傳統文化的符號化是經過歷史的積淀才得以形成,并且植根于人們的生活模式與思維方法。作為傳播學中的符號,它是中華民族文化理念的傳播途徑與物化形式,有著特定的精神文化內容。很多民族傳統文化符號,都被人們賦予特定的象征意義。因此,現代設計要體現民族特征必須由傳統圖案中吸取養分。在有文字之前,我們的祖先就開始用圖形符號來表達思想。這就是早期圖案的形式。中國傳統圖案按其內容可分為原始藝術類、青銅器類、民俗類、少數民族類等等。當時的社會經濟基礎規定了圖案的形式與內容,是一個社會的審美心理、生活習俗、文化需求的反映。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社會文化的不斷推成出新,科技、工藝、材料的日益發展,及外來文化的融入,更加豐富了自身的表現形式,便形成了我國特有的傳統藝術文化體系。這個傳統藝術文化體系彰顯我們民族的藝術特質,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精髓的積淀。今天所處的時代,信息與科技的發展前所未有,技術與材料的革新和應用在多領域蓬勃發展,尤其是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國外藝術思想給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對于民族文化的發展,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優秀的民族必然會有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這是一個民族的共同的精神氣質。這種精神世代相傳,與社會心理、民族情結、文化結構密切相關,具有民族性、歷史性和穩定性的特點,在傳統文化元素中就可以得到體現。但這些文化形式并非是在短時間內就能形成的,而是偉大的勞動人民在幾千年的生產生活中不斷探索創造的集體智慧結晶,處處體現著本民族人民的情感表達方式。時代的發展和深厚的歷史底蘊本應該給傳統的視覺圖形注入新的活力,然而多元文化的影響導致價值觀的盲目,信息傳播的便捷,卻帶來文化作品的同質化。在招貼設計作品中經常看到文化符號的無序組合,表達邏輯混亂,創作觀念模糊,訴求不明確。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與社會習俗在招貼設計中的再現,是傳統設計元素作為民族文化重要視覺載體的具體體現。如何對傳統元素加以運用,使現代招貼設計在藝術與設計的美感和文化價值取向上變得尤為重要。
二、現代招貼中再現傳統元素的“形”與“意”
(一)“形”的續寫
中國傳統圖案的形是指外形與構成形式。現代招貼設計中借用傳統圖案的形來表達設計目的是常見的途徑。對于傳統圖案“形”的引用,是把傳統圖案整體或者局部元素作為現代招貼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直接借用、簡化、打散后重構等手法,結合現代設計要素重新組合,使設計作品在體現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具有時代特色。借漢字之“形”來創造圖案由來已久。漢字是中國歷史文化的傳播載體,造型結構美觀嚴謹,理論發展體系完整,它的結構內涵體現出中國深厚的歷史文化氣息。漢字經歷漫長的發展,不光是只有記事的功能,在創作形式來看,其中蘊含了人類的審美情趣和創作智慧。漢字的圖形化構成從生動性、美觀性、創造性、表意性等幾個方面體現了中國漢字文化的源流。生動地再現了勞動人民在創造藝術作品時具有高度的造型藝術思維。如“日進斗金”、“招財進寶”、“黃金萬兩”等,都是對文字進行打散后的重組,卻不失均衡靈動的形式美感。在招貼《去毒得壽》中,可以看到作者使用異形同構的手法,在對比中使主題更加突出。韓秉華先生的作品《發現亞洲》中的鳳凰圖案,是借用了中國傳統的龍鳳紋樣作為設計的主要元素,招貼在視覺形式上飄逸而不失莊重。林家陽設計的作品《安》則是將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門神形象引用到現代招貼設計中的。以門神圖案充滿了整幅畫面,以取得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中國的門神是保佑人們安居樂業的神靈,是人們精神的守護神靈,用門神的形象作為主要圖案引用到招貼中,體現了人們期望安樂祥和,與作品的主題相呼應。同樣是以門神作為設計元素,潘魯生教授在他的作品《保護文化生態》中則運用了打散與重構的設計手法。作品將圓形作為設計的母題元素進行重復排列,巧妙地編入感嘆號,暗合了門神夸張的眼睛,又以文字點明主題,突出了設計的主旨思想。
(二)“意”的再現
“意”是傳統圖案所蘊含的觀念體現。是長久的歷史文化與民族精神的積淀。在現代設計中引入傳統圖案,就要深入研究它內在的文化意義,找到傳統圖案與現代招貼主題之間共有的價值成分,這樣才能更好地表達設計者的創作理念與招貼的主題。圖案本身具有符號的特性。當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FerdinanddeSaussure)在20世紀初,把語言符號解釋為‘能指’和‘所指’。索緒爾所說的‘能指’,就是符號的表現形式,即符號的形體,“所指”即符號深層的內涵,也就是符號“能指”所表述的情感與思想。從這個層面上講,符號就是“能指”和“所指”,即內容和形式結合的統一體。在招貼設計中使用傳統元素,本質上就是借用符號所指代的意義來表達設計的主旨,在看到招貼的表面圖形時,又能領悟到到它所蘊藏的文化內涵,即傳統圖案的民族精神。陳幼堅的設計作品《HELLO,香港》,招貼的主體部分是傳統的“龍”的形象,但是它所表明的意義卻不全是中華民族、權利與富貴。在這張招貼里,龍的形式是電腦圖形與書法筆觸的結合,所蘊含的“意”是香港由一個傳統的小漁村慢慢發展為一個現代的高科技的港口城市,重點在于騰飛的“龍”,而不僅是一個吉祥的圖案。
三、現代招貼設計中傳統元素的民族性與時代感
招貼作為一種視覺傳達形式,是傳播信息和文化的手段,常常可以通過對畫面中文字的理解,讓人們較快地識別圖形中所表達的內涵。在如今信息時代,新的技術及設計觀層出不窮,使對設計的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國設計大師皮爾•門德爾認為:招貼不僅是為了引起人們的關注和理解,而且更是一種美的語言,它映射出一個國家的民族傳統與社會文化。所以,在信息化的時代,好的招貼設計必須重視于我們的民族特性,把傳統元素與現代招貼相融合,不但能體現是自己的東西,又不落后于國際上的先進形式,使其更具時代特色。我國的民族文化是中華民族所共有的,是包含不同的思想文化內容的綜合體系。中國傳統文化重點在于文脈的傳承,要求的是我們對于寶貴文化遺產所做的理論研究和創作實踐。靳埭強的海報設計就是立足于本土文化,融合中西方的文化精神,他的設計中不但有西方的構成意識、版式設計與字體設計等,更重要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元素。《北京2008奧運海報》利用中國傳統的水墨形式和象形書法,加上動態的運動造型,形意很達到完美融合。他的“山”、“水”、“風”、“云”系列是為臺灣印象海報展設計的“漢字”系列招貼,作品運用現代水墨畫的表現方法,將傳統繪畫的筆墨意味融入現代招貼設計的語境之中,浸透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作為現代中國設計領域的實力人物,靳埭強的設計有著強烈的中國文化特色,他對中國傳統元素的準確表達與運用使中國的設計被世界所認可,并促進了東西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現代招貼設計的高品質不能離開傳統的文化基礎。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深刻影響著現代設計的觀念,現代招貼設計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就是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設計師要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理解后重新闡釋,創作出既有民族內涵又不失時代特色的作品。所以說,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設計的形式相結合,這種結合并非機械相加,而是在對傳統文化深層認識之后融合,使用豐富多樣的形式手法去經營畫面,力求以新的形式再現傳統文化內涵。
作者:曹李恒 單位:皖西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