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英語教學
一、廣告英語的語言特點
廣告英語(EnglishinAdvertising)作為一種應用語言,因其所具有的特殊效用,已逐漸從普通英語(commonEnglish)中獨立出來而發展成為非常規范化的專用語言。它經過長期的發展和演變,形成了其獨有的藝術風格、文體特色和鮮明的語言形式,從而構成自身獨有的語言特色。這集中表現在廣告英語的詞語運用、句子結構、修辭手法、文體和語體等諸方面。本文著重分析廣告英語的詞、句和修辭方面的語言特色。
1、廣告英語的詞匯特點。廣告英語作為一種商業性語言,為成功實現其勸購目的,通常選用簡單、常用的口語體詞匯,這些詞匯通俗易懂,便于理解記憶,讀起來朗朗上口。其次廣告英語還大量使用褒義色彩濃厚的評價性形容詞(evaluativeadjectives),以期在消費者心目中為所介紹的產品或信息樹立美好的形象,達到促銷的目的。再次,廣告英語還常用一些單音節或字母較少的簡短動詞,這類詞在人們生活中使用頻繁、意義明確,能讓廣告英語簡潔生動,內容一目了然。
既可簡明傳達信息,又能增強語言表現力。最后,為吸引消費者,廣告商挖空心思杜撰新詞,以求標新立異,增強廣告的記憶、審美、情感價值。創新構詞法包括諸如創新詞組法、錯拼創新法、簡化拼寫法、借用俚語和外來語等方法。
2、廣告英語的句法特點。廣告英語要吸引讀者,有高度的可讀性,使讀者一目了然,對所推銷的商品或服務有深刻印象并成功實現廣告的勸購功能,這便決定了其獨有的句法特點。在句法結構方面,廣告英語大多數運用的是陳述句和疑問句、祈使句以及省略句等簡單的句子。在一個廣告英語中,往往是句子的名詞詞組部分復雜而謂語簡單。一般現在和將來時態為其常用態。
3、廣告英語的修辭特點。能讓大眾熟知并且能對商品或服務起到促銷作用的廣告才是一支成功的廣告,為此,廣告文本必須具有較高的審美效果和說服力,所以,在廣告英語中必須使用大量的修辭手法。只有擁有豐富多彩的修辭格的廣告才能成為唯美的廣告,才能吸引大眾的眼球。廣告英語中常用的修辭格有比喻、排比、雙關、擬人、押韻、夸張、對偶、仿擬、反語等。例如:Don’tsay,“Showmeanother.”Butsay,“GivemeaBrother.”(Brother牌打字機廣告,押韻)Wearetemptation.(LaneCrawford百貨公司,暗喻)AskforMore.I’mMoresatisfied.(摩爾香煙,雙關)Wearingisbelieving.(內衣廣告,仿擬)
二、廣告英語翻譯中的中西文化差異
1、文化內涵差異。廣告的社會效果往往是廣告撰寫人依賴廣告受眾共有的文化背景來獲取得到的,而對于譯語讀者來說,這些文化所特有的因素是很難解讀的。甚至某些時候,英語廣告中的某些東西與漢語文化是相抵觸的,如廣告英語倡導的價值觀念和強化的具體成分等,所以,某些廣告使人解讀困難也是由文化知識的缺乏以及中西文化內涵的差異是導致,如:FatherofAllSales.15%to50%off!譯文:特大甩賣,全場八五折到五折!在英語文化里,人們在說到大河或者大江的時候,習慣使用父親(father)這和詞來代稱。例如FatheroftheWaters或theGreatFather指的是美國的密西西比河(TheMississippi),FatherThames是英國的泰晤士河。而在我們漢語中,父親這個詞并沒有像英語中那樣的詞義,反而母親這個詞卻有這樣的用法,我們習慣把孕育中華文化和大地萬物的事物稱之為母親,比如,我們習慣把長江和黃河成為母親河,把地球和祖國成為母親媽媽。
這則廣告就采用了釋義的手法來向大眾傳達出商場減價的特大幅度,并且大的很夸張。這就是利用英語文化中具有獨特文化內涵的father這個詞來實現的。
2、文化方面有差異。
2.1心理差異。心理文化是人們認知本國文化的程度以及對本國文化產生的思想感情,是一種文化表現,它具有復雜性和綜合性。人們的消費觀以及認知廣告的程度是受到民族因素影響的,因為不同的民族在社會歷史進程和傳統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等多方面也會不同,這就形成了各民族自己的心理因素,所以在消費觀和廣告認知程度上,不同民族的人就會由于思維的定勢而傾向與符合自己民族心理的商品,更會認同符合自己民族心理的廣告。所以,一支好的廣告必須因地制宜,要根據當地人的民族心理來投其所好。但是在心理文化的特點方面,中國和西方有明顯的不同。
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勤勞、善良是中國人與生俱來的品質,幾千年來我們倡導道德、健康、吉祥,儒家道家文化是我們所崇尚的。因此,在我們中國許多品牌和廣告中都能看到這些文化心理的烙印。如:Goldlion(金利來),我們會把它翻譯成為有“財源滾滾”這樣吉祥意義的“金利來”,而不會把它翻譯成與粵語“金失”發音相同的“金獅”,因為這在中國文化中是不吉祥的,是會被消費正反感的。我們再來看一條推銷黃金飾品的廣告:OK!這里的黃金百分之百OK!打眼一看這支廣告,人們一定會覺得“這個店里的黃金飾品一定很好”,但是再仔細看看這則廣告,不免心理會嘀咕,這里的OK到底是好的意思,還是“0”K的意思呢。因為,眾所周知衡量黃金成色的單位是“K”,例如24K、18K等這樣的數字,并且是數值越大越好。如果這里的OK在人們的心理上產生的是零K的意思的話,人們還會買這個產品嗎,人們在心理上還會接受這個沒有一丁點成色的零K金首飾嗎,我想肯定是不會的。
語言文化博大精深,它不僅有自己的固定意義,還會通過它本身的意義以及諧音衍生出別的意義,這就要求我們廣告策劃人和翻譯者必須認識到語言的這種特色,時刻警惕自己不要犯這種錯誤,不要將廣告的設計和翻譯脫離開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以及語言自身的特點。
2.2.審美差異。由于每個人的文化背景和心理因素不同而導致審美標準和審美角度的不同。例如在英文中有這樣一條諺語,對某個人來說是美食的東西對其他人來說可能是毒藥。在廣告的翻譯中,也會經常出現因審美標準和審美角度不同而造成的矛盾,所以翻譯者必須從讀者的角度出發,理解讀者的心理以及審美習慣才能翻譯出唯美的廣告語,譯文才會被廣大讀者所接受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