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班級管理論文
一、巧借案例
辯證主義貢獻給人類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讓我們認清了外因和內(nèi)因的邏輯關系。內(nèi)因雖然對事物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外因在一定條件下是完全可以顛覆內(nèi)在的主觀認識和直接影響行為的。外因包括任課教師的影響、家庭的力量、社會的暗示等,筆者認為對學生沖擊力最大的莫過于社會上的轟動案例。2013年7月26日下午,湖北宣恩一中高中學生集體撕書,抗議暑期過度補課。這件事在零距離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迅速傳播開來。筆者所在的學校也補課,這是不爭的事實,公開的秘密,用不著避諱什么。
同學們早出晚歸,忙忙碌碌,辛苦不已,時常抱怨,哀嘆連連。因此,我打開緊張的時間窗口,留足時間,毫不避諱地讓筆者所帶的高二的學生盡情發(fā)表看法,我則有針對性地暗暗地引導,把利弊、短期與長期影響等帶有極強辯證色彩的問題引入討論。當他們宣泄之后,我給他們講述了哈佛大學的學生是如何度過大學歲月的,并且逐條把哈佛大學圖書館的墻訓念給他們聽。而后學生浮躁的心漸漸冷靜下來,他們認識到人生拼搏的重要性,認識到自我減壓的必要性,認識到學會管理自己的迫切性。這次討論課,或者是辯論課,使我認識到,引入轟動案例,提供一次重新建構(gòu)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機會。這是同學們心智成長的一座里程碑。巧借案例最重要的操作原則是讓學生自主表達,班主任忌諱先入為主地強迫性地注入觀點。這樣做不利于學生自我醒悟、自我教育的佳境的形成。班主任必須旗幟鮮明地表達合乎道德、合乎規(guī)則、秉持社會正義的觀點,支持正確的做法。
對于班主任和學生而言,也許最為敏感的就是那些關于班主任和學生的突發(fā)案例。班主任也可以借用過來,化解學生心中積累的怨恨,改善師生關系,點石成金。例如:據(jù)《新京報》2013年10月14日報道,江西省撫州市臨川二中發(fā)生命案,高三學生雷某不滿班主任管理將其殺害。我大方地把這個案例介紹給學生,然后我提出要求:請同學們陳述我在班級管理中的不當行為,然后我再提出預設性的或者強調(diào)已經(jīng)執(zhí)行過的處罰行為,再次堅定地表達我的觀點,做到在原則和規(guī)則面前不動搖,以威治“威”,強化剛性治理的決心。之后,我再引導學生評價案例中教師和學生的行為,適時參與討論,明辨是非。
二、軟化心理
毋庸置疑,高中學生的心理問題比初中學生更復雜,雖然行為認知能力更強,但是因為自我覺醒水平的不斷提高,也帶來了負面效應,必然會制約他們的行為判斷能力,易沖動和焦躁。許多高中生就是在沖動的情況下做出讓他們自己也深感后悔的舉動。班主任要善于化解這些心理問題,把問題控制在萌芽階段。《孫子兵法》認為打仗“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心理學更是透徹地分析了心理問題與行為之間的聯(lián)系。
無論是誰,他做出了怎樣怪誕的舉動,如果我們考察其心理狀態(tài),也就不以為奇了。撇開道德責任和法律后果不談,單看高中生殺害班主任的案例,我們也許會震驚,但是細究起來,不免令人深思。據(jù)報道“,余老師和班上的同學反映,雷某是從外地來臨川二中讀高中的,以前其母親住在學校附近陪讀,但最近他卻不讓母親繼續(xù)陪讀。雷某成績不好,平時上課經(jīng)常睡覺。事發(fā)前一天,孫老師曾找雷某去辦公室談話,沒有人聽到他們之間發(fā)生過沖突。但是直至事發(fā)前,雷某不知為何一直沒有去上課。”據(jù)相關部門通報,學生雷某是因不滿老師的嚴格管理而動殺念的。通過這個案例可以做如下的話題分析:壓力增大后的調(diào)整與安撫;法律與沖動的沖撞(理性與感性的斗爭);行為觀察與心理問題發(fā)現(xiàn)。畢竟高中學生也是孩子,孩子的心理是較為脆弱的。教改師嚴格管理也沒有錯,錯在我們沒有因材施教,付出足夠的愛心、耐心和慧心。
三、總結(jié)
綜上所述,軟化師生心理,適應眼下的高考現(xiàn)實才是必然選項,這是一道接受高中教育的學生不可逾越的門檻。適宜的策略才是最有用的,不講策略的管理必然失敗。
作者:周振根 單位:廣東省惠州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