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護理論文
教學方法采用PBL教學法的設問—討論—總結三段式教學,主要程序及實施步驟包括:①準備討論提綱:在每一章節學習開始前,教師根據學生現有水平及知識結構,以教學大綱的要求為核心,將教學內容劃分為若干小問題,配合相應的臨床病例,作為課堂討論提綱。②學生分組預習:學生按每6人劃分為1個學習小組,預習教材相應章節內容,并查閱參考文獻,仔細思考并討論提綱中的問題,做好筆記。③課堂集中討論:以問題為基礎進行討論。各組學生推選代表發言,闡述其對提綱中若干問題及所選臨床病例的看法。在此過程中,教師主要起啟發和引導的作用,可以控制討論的節奏,協調各組之間的關系。④教師歸納總結:學生討論完畢,由教師對一些共性的問題和爭議大的疑難問題進行詳細分析,總結歸納本課程的重點難點,同時對各組的發言進行點評,指出不足之處,提出今后改進的要求。
評價指標研究所用工具為CCTDI,此量表是由美國的Facione等人于2011年發展成的六級評分問卷式量表,主要用于評價及比較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3]。其信度系數為:總量表0.81,各子條目信度系數在0.71~0.80之間。量表的75個條目包含7個方面的子條目:①尋找真相;②開放思想;③分析能力;④系統化能力;⑤評判性思維的自信心;⑥求知欲;⑦認知成熟度。量表的判斷及評分標準為:每個條目的回答從“非常贊同”到“非常不贊同”分別賦值,正性條目的賦值為“6、5、4、3、2、1”,負性條目反向賦值。根據各條目計算結果總分在20~420之間,如果總得分在210分以下表示負性評判性思維能力。210分~280分以下表示評判性思維能力中等,280分及以上表示正性評判性思維能力,350分以上表示具有很強的正性評判性思維能力。每個子條目的綜合分在10~60之間如果得分在10分至30分以下表示負性評判性思維能力;30分至40分以下表示評判性思維能力中等;40分及以上表示正性評判性思維能力;50~60表示有很強的正性評判性思維能力。統計學方法所得數據使用SPSS13.0統計軟件處理和分析,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可有效提高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PBL教學法是致力于使教學模式從以傳授知識為主轉向以促進能力發展為主,最終達到能力培養的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它重視培養分析問題、框定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技能。PBL教學模式的本質是鼓勵學生以特定的方式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表1顯示,實施PBL教學之前,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明顯低于實施PBL教學之后,說明在《護理學導論》的教學中應用PBL教學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技巧傳統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即授之以魚,學生只是等待教師的“灌”與“輸”,從而產生惰性心理,禁錮了學生的思想。PBL教學法將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貫穿于《護理學導論》課程的始終,以利于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4],它以學生為中心,即授之以漁,問題是學習的內容,教師以廣泛收集、仔細篩檢的臨床病例作為主干,針對護理專業學生的特點和培養方向,有針對性地選擇問題。學生親自評估服務對象,收集資料,提出解決方案,然后通過討論交流,共享彼此的經驗,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神秘、陌生和成就感等積極力量,提高了學習興趣,激發了求知欲望。
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護理學導論》是護理專業學生的啟蒙課程,涵蓋了當前護理學中先進的護理理念、護理理論和護理基礎知識,教材中探討純理論的內容較多。運用傳統的“填鴨子”式的教學模式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會削弱學生對《護理學導論》的學習興趣,失去學習的內在動力。PBL教學法中,教師選擇與臨床實際相關的案例,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鼓勵大家運用護理學理論指導臨床實踐,傾聽他人觀點、質疑對方的意見,形成互動,學會借鑒,而不是一味追求所謂的“標準答案”。從而增強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拓寬了思維空間。表1所示,在接受PBL教學前、后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測量值的變化,已驗證了上述觀點。
有利于創造培養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教學環境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變量,在PBL教學中,教師由“真理”的傳授者轉變為課前的設計者、課程實施中的指導者、課后的反饋者和反思者,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獨立自主的學習者。在此過程中,教師由“幕前”轉向“幕后”,學生則由“被動”變為“主動”,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給每個學生提供了分析、思考、審視、創造、表現及成功的自主空間,從而達到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教學目標。
作者:肖曉燕 任佩姝 李偉梅 單位:山西大同大學醫學院護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