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選取
2011年7月-2013年6月在我科輪轉護生56人,將2011年7月-2012年6月輪轉護生28人作為對照組,均為女性,年齡18~22歲,大專學歷;將2012年7月-2013年6月輪轉護生28人作為觀察組,均為女性,年齡18~22歲,大專學歷。兩組均在婦產科輪轉4周,選擇在婦產科工作5年以上,有豐富專科知識、臨床經驗和帶教經驗、具有護師以上職稱的護理人員帶教。兩組在各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1.2方法
1.2.1帶教方法
對照組按傳統方法即老師依據自身工作經驗指導一對一講解、示范等灌輸式教學。觀察組應用反思任務驅動教學法帶教,具體內容為:(1)老師培訓。由護士長和科室總帶教對老師進行反思任務驅動教學法相關知識培訓,將護生培訓目標分解細化,擬定每周帶教計劃。老師實行結對帶教,根據計劃和臨床病例適時進行任務設計。出科時護生能熟悉我科工作職責和不同妊娠合并癥的觀察要點,掌握專科知識和操作技能,能對剖宮產術后患者制訂護理計劃并實施護理,患者對護生執行的護理滿意度>90%。(2)反思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帶教實施方法。由老師對護生進行評估,因人施教。根據我科制定的護生學習目標,由護生和帶教共同討論實習計劃。①任務確定:結合我科臨床病種和所上班次確定每周和每一天的帶教重點。②任務驅動引入:老師設定真實教學情景,如剖宮產術后如何護理,讓生動直觀的形象刺激護生聯想,喚起其原有認知結構中的相關知識及表象,反思自己學到的剖宮產術后的相關知識。在上述情景下提出總任務和分任務,總任務為剖宮產術圍手術期護理,分任務包括術前準備如備皮、飲食指導、心理放松技巧等,術后相關知識(飲食、活動、體位、疼痛、惡露、母乳喂養、母嬰阻斷等)的指導、術后每天的康復訓練方法、出院指導。③主動學習:老師在任務實施前對先前帶教經歷和過程進行反思,如何將每一項分任務、每一次鍛煉的目的、方法讓護生理解學會并施教于患者。提出任務后,老師先引導護生提出解決任務的方法,如剖宮產術后易出現產后出血、感染、便秘等并發癥的可能,讓護生思考分析,得出需要怎么觀察、處理、指導等。④任務驅動演示:因婦產科專科操作技術高,對新內容或技巧性任務老師事先演示,如:如何聽胎心、按摩子宮底、判斷宮縮程度、四步觸診、新生兒護理等。對一些簡單的任務可以讓護生結合理論知識進行演示,如深呼吸來緩解疼痛、有效咳嗽、產后操、新生兒喂養等充分調動護生學習的積極性。⑤鞏固與總結:每天下班前護生反思當天工作任務學習情況,老師根據護生完成分任務的效果,對自己的帶教過程進行反思,并及時與護生溝通,聽取護生對自己帶教方式的評價,取長補短,以便總結出更好的帶教方式完成任務。每天護生要總結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對未能熟練的任務提出問題作為第2天的學習重點,持續掌握。老師對未能很好掌握的任務與護生一起分析,加強帶教、解決問題,每天循環,每周循環,不斷總結,最后進行考核。
1.2.2評價方法
于輪轉結束時對兩組護生進行評價。(1)理論和操作考核成績。理論考核由護士長和總帶教出題,閉卷形式、現場提問形式組成,滿分100分。操作考核在婦產科常見操作4項中抽取1項,滿分100分,由總帶教負責考核。(2)臨床實踐能力。由總帶教指定案例現場進行考核,通過病史評估、身體評估、病情監測、急救處理、健康教育等方面進行,由護生進行演示,護士長和老師進行評價,滿分100分。(3)。滿意度調查表由我科自行制定,每周對護生進行患者滿意度調查,滿分100%。
1.3統計學方法
所有資料采用SPSS17.0統計分析軟件,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資料均行S-K檢驗,均為正態分布數據,用(x±s)進行描述。
2結果
兩種不同教學方法實施后護生在理論和操作考核成績、臨床實踐能力、患者滿意度測評等方面比較,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均P<0.01)。
3討論
3.1反思任務驅動教學法提高了護生的整合能力,減少了對實習的盲目性
我院婦產科是傳染病產科,工作繁、加床多、任務重,護生每天忙于瑣事,工作效率不高,有時甚至沒有學到計劃內容,使帶教工作不能按時完成。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制定的帶教計劃不明確,可操作思考性不強,學生對實習重點理解不夠,而傳染病婦產科護理又是一門專業操作、臨床技能、消毒隔離要求很強的學科。任務驅動教學法正是通過要求護生完成若干個具體任務來達到學習目的,應用反思任務驅動教學法后,護生和老師根據目標分配每月、每周、每天的重點,并按計劃進行,通過護生反思,結合臨床病種,聯想自己已掌握哪些知識和技能,完成任務還要獲取哪些資料,在老師的參與下結合臨床-提問-自學-解疑-評估-掌握等來激發其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使護生在實習過程中要不斷地在理論→實踐→反思→理論→實踐的循環中鞏固專業知識和技能,從而提高實習效果。
3.2反思任務驅動教學法提高了護生的綜合素質
該方法帶教老師通過評估護生的情況,結合護生自身特點和學習目標,因人施教,提高了護生主動學習的愿望,培養護生能獨立的思考、提出問題、查閱資料的習慣,能不斷的詢問老師來彌補不足。同時,在結合臨床的過程中,加強了與患者的溝通交流,使被動服務轉變為主動服務,提高了服務意識,患者滿意度也得以提高,實習也更加條理化。
3.3反思任務驅動教學法也激勵老師不斷學習新的護理理念和教學方法,提高了自身的業務素質
作為帶教老師,只有自己熟練掌握了專科理論知識及新進展,才能更好地解答護生提出的問題,做好“傳、幫、帶”。所以我科要求帶教老師學習新技術新業務,常與其他科室交流經驗,常反思、常總結、優化帶教形式,提高帶教效果,為護生正式踏入職業生涯前打好基礎。
作者:吳莉 曹慧 單位:江蘇省南京市第二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