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訓機構教學模式的局限性
無可否認,培訓機構由于其市場化生存的處境,在教學模式上具有上述優勢,符合學生的需求,對學生有較強吸引力,能產生很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同樣是由于這種處境,此種教學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下:
1.參與培訓的學生基本都具有了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比如參加J2EE培訓的學生在校期間都已完成了一定課時的Java語言學習與編程實踐,如果面對零基礎的學生,此種教學模式如何開展,效果如何還無法確定。
2.教學內容設計具體,可操作性強,適合早期模仿學習階段,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均存在很大局限,所能提供的知識結構相對單一,學生的后期發展會遭遇瓶頸。
3.教學過程強調產生結果,缺乏對問題的探究,可能會導致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能支持長期發展。4.通過高強度的課程安排,無疑能維持學生專注度和興趣度,產生較好的學習效果,但在較長的時間內,此種安排不易實施。
二、對高校計算機教育的啟迪
培訓市場的繁榮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前高校計算機教育存在不足,急需改革。與培訓機構不同的是,高校教育需要兼顧國家、市場和個人的訴求,兼顧專業訓練和思想育化,兼顧知識傳授和能力塑造。這些目標從根本上來說是一致的,但在實施過程中又會表現出各種沖突,誰先誰后,孰強孰弱,都需要根據當前時代的大背景和高校教育現狀做出適度調整,尋求新的平衡。參照培訓機構的教學模式,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在培養目標上,面對市場化的就業形勢,應提供層次化、多元化的教育,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稟賦、環境和生活理想做出選擇,當前尤其緊迫的是,應當注意提升學生的工程能力和職業素養。
2.在目標知識結構上,應重新對科學和工程進行平衡,處理好學科基礎和技術熱點之間的矛盾,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隨著計算機學科迅猛發展,學科基礎和技術應用發生了很大變化,作為一門應用型的學科,應當根據當前的技術應用現狀,重新提取、整理必要的學科基礎知識,確立學科核心知識結構,在保持核心穩定的情況下,捕捉技術熱點轉換,提供多元化的課程。
3.在課程體系上,應圍繞核心知識結構,重新整合課程內容,調整開設順序,保證知識點的關聯度和持續性,尤其要注意結合學科基礎和技術應用,做到學科基礎知識能夠解釋技術應用,技術應用能夠反映學科基礎知識,縮短兩者之間的距離。
4.隨著學科發展、市場需求的變化,課程的知識價值和實踐價值都會隨之變化,這一方面需要調整課程體系結構,另一方面,也要調整課程的教學內容。傳統的教學內容設計存在以下問題:(1)脫離工程實踐,內容空洞化,不生動;(2)內容脫離當前真實的應用需求;(3)重理論,輕實踐;(4)課程間內容銜接不足。針對問題(1)(2),可以重新提煉當前真實應用需求,以問題為導向,設計教學內容,通過解決問題,使學生掌握課程的主要思想,方法,訓練學生的工程能力。針對問題(3),可以加強實驗課建設,和理論課教學相互銜接,工程能力的根本還是要在實驗環節中獲得。針對問題(4),可以從課程群的高度,協作研究、設計課程教學內容,避免重復,加強銜接,從而在一個向度上使知識得以深化。
5.在教學過程上,傳統的自底向上的模式,強調先基礎、后應用,這導致較長的學習周期,很難產生階段性的可見成果,無法滿足學生的成就感,產生持久的學習驅動力,不符合當前學生的心理特點。可以考慮采取自頂向下的模式,由外及內,從學生能最直觀認知到的表象開始。比如,教授軟件設計,可以從界面設計開始,理解軟件開始,這種分析式的思維更符合認知規律,按照這種思路,一些課程可以提前到低年級開設,有利于較快把知識轉換成生產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面對培訓機構等其他類型的教育機構提出的挑戰,高校計算機教育應積極變革,借鑒其優點,根據當前情勢,主動調整自身的培養目標、目標知識結構、課程體系和教學過程,找到新的平衡,證明自身的存在價值。
作者:黃莉 單位:寶雞文理學院計算機科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