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優質護理論文
1對象與方法
1.1強化基礎護理操作技術
按照衛生部“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方案中“切實落實基礎護理職責,改善護理服務”的具體要求,我們要求護生在實訓室強化練習26項基礎護理操作項目,由老師進行指導及考核。
1.2增強護患溝通能力安排工作經驗豐富的優秀護士或護士長講解臨床上常見的護患溝通要求、技巧及注意事項,并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方法使護生更易掌握。
1.3評價指標
采用馮志英等研制的《住院病人護理工作滿意度量表》,該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為0.86,包括5個因素共22個條目,測評表采用Likert5分法,5分為完全同意,4分為基本同意,3分為不確定,2分為不同意,1分為完全不同意。分值越高,表示病人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越高。
1.4評價方法
按1∶1安排兩組護生進入科室實習。實習6個月后,向兩組護生所在實習科室親自參與護理的住院病人中,統一發放《病人護理工作滿意度量表》當場收回,共發出140份,觀察組回收有效問卷67份,對照組65份,總回收率94.3%。
1.5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描述,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
觀察組護理的病人年齡19歲~55歲(35.5歲±11.6歲),病程3周至18年。對照組護理的病人年齡19歲~60歲(37.0歲±11.0歲),病程1個月至17年。兩組病人性別、年齡、疾病種類、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2.2住院病人對兩組實習護生護理服務滿意度的評價。
3討論
3.1加強護生對優質護理服務的認識因護生的生活環境局限,學業壓力大,我們在培訓前曾提問“有多少人聽說過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結果舉手者僅8人。“優質護理服務”活動作為醫療機構一項長期實施目標,護理人力是落實基礎護理和整體護理,繼而達到這一目標的重要保證。護生是未來護理團隊的核心,是護理事業發展的生力軍,通過培訓提高了護生對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認識,病人對觀察組實習護生整體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
3.2提高護生護患溝通能力
有效的溝通是提高護理質量的前提,良好的溝通可以提高病人對護士的認可,增加病人滿意度,是優質護理不可缺少的因素。護士服務態度和主動性、關愛與溝通兩個方面病人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通過培訓護生不僅提高了認識,更能將優質護理理念應用于臨床中,做到服務熱情主動,關心、安慰病人及家屬,及時服務,以病人為中心,達到“病人滿意、社會滿意、政府滿意”的活動目標。
3.3增強護生健康教育能力表1顯示,觀察組護理的病人對“健康教育”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健康教育是護理服務的職責之一,住院期間扎實的健康教育工作不僅可以使病人及早康復,更有利于其日后的自我健康管理,防止疾病的發生發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訓后使護生加深了對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對掌握健康教育內容和培養溝通技巧有所幫助。
3.4提高護生護理服務質量
“工作能力”評分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通過培訓,可提高護生操作技術水平,及時發現病情變化,提高病人滿意度。“病區管理”評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筆者分析可能與在實施優質護理的病區中,護理整體質量提高有關,兩組的滿意度均較高。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活動是優化醫院服務、提高醫院臨床護理質量、促進醫患和諧的切入點;同時,也是對原有護理工作的再深入、再細化,使護理工作更貼近臨床、貼近病人。使護生具有扎實的基礎護理技術,改善服務,努力提高基礎護理質量,減輕病人的家庭負擔,實現可持續發展,是醫院、病人、護生所期待的,也是值得護理教育者思考和努力的。
作者:姚潔 單位:陜西中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