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孕產婦系統管理模式
在院領導支持下我院建立了以系統管理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信息網絡為依托,以高危篩查為重心的管理模式采用以社區為基礎、以家庭為核心、以三級醫療保健網為管理和業務依托、多學科合作的管理方式。
1.1建立系統管理網絡“家庭一衛生服務站點一衛生院一醫院”四位一體系統管理模式①村級保健員:是孕產婦發現、宣傳、動員的重要基礎做好孕產婦的家庭訪視和登記通過電話、上門服務等方式動態跟蹤孕婦,了解孕婦的生理、心理、家庭問題同時對孕婦及其家庭進行健康教育指導督促其到衛生機構進行篩查做好孕婦及家屬的健康教育。②各衛生院生要負責發現、建檔、追蹤、健康教育指導及非高危孕婦的早中期檢查做好產后隨訪發現高危孕產婦及時轉診到醫院。③醫院生要負責系統的產前檢查除做好孕產婦資料錄入、孕產婦信息數據監測與反饋外,還負責高危孕產婦的確診與治療、對基層的督導及培訓并負責做好各部門交流配合協調處理好各種問題。
1.2工作流程建立“家庭一衛生服務站點一衛生院一醫院,’四位一體系統管理孕產婦首次在衛生服務站點就診婦幼專干將信息錄入系統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做好高危孕產婦篩查將篩查結果反饋給基層保健員提出相應風險等級保健員根據風險類別進行不同程度的關注。當孕產婦未按規定時間轉診、產檢、隨訪時基層保健員通過電話或上門催訪發現異常孕婦及時轉診至上級醫院進一步診治接診醫院通過網絡可了解孕產婦孕產情況。孕婦在醫院分娩后,醫院婦保科通過內部網絡及時把產婦的信息轉到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婦幼專干對產婦及新生兒進行家庭訪視及產褥期保健指導,產后42d進行健康檢查結案同時進行滿意度調查和妊娠結局分析。
1.3保障措施整合全縣衛生資源,完善孕產婦急搶救網絡做好人才、資金、設備等各方面的支持:①在做好日常婦幼保健服務的同時從真落實高危孕婦的篩選高危孕產婦轉診、會診以及危重孕產婦報告、搶救和追蹤隨訪制度;②建立系統的管理體系及培訓體系提高整體篩查及服務水平;③結合國家“降消”項目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項目做好資金保障。④通過補助方式調動基層婦幼保健人員的積極性。
1.4質量控制將婦幼保健服務工作納入對衛生服務中心的目標考核中并制定相關工作要求和考核標準考核方式: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日常和年度考核相結合。
2邊遠山區孕產婦系統管理方法
2.1建立孕產婦信息化管理模式,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每個保健網點均配備電腦,裝備孕產婦系統管理網絡報告系統構建婦幼保健管理服務網絡。縣級醫院、各衛生院對轄區內孕產婦實行戶籍地管理完善孕產婦系統保健管理網絡,以方便孕產婦能夠就近享受婦幼保健服務。形成家庭一衛生服務站點一衛生院一醫院的婦幼保健服務網絡建立孕產婦管理信息平臺實現數據共享動態掌握平臺內的孕產婦情況及時發現隱患通過轉診、診斷和及時治療、追蹤隨訪避免危重孕產婦的發生從而降低孕產婦和圍生兒的死亡風險。
2.2充分利用婚檢平臺進一步拓寬孕前管理渠道除了通過各級保健員主動搜索發現外通過利用婚檢平臺了解新婚信息交換育齡婦女信息。各級保健員及時上門核實婚育情況,從新婚期起就進行追蹤管理為準備懷孕的夫婦在懷孕前至少6個月提供教育、咨詢、信息和技術服務進行必要的檢查治療和干預對已經懷孕的孕婦及時上門建立圍生保健手冊并督促其到婦幼保健院或綜合醫院完善相關的檢查。同時婚檢中心按照普遍性和個體化指導相結合的原則對計劃妊娠的婦女提供孕前健康教育及指導崛咐補充葉酸和開展新婚夫婦“孕前準備學習班,’提高早孕建冊率將保健服務由被動變為主動。
2.3挖掘村級保健員潛力,充分發揮三級保健網網底作用為了確保孕產婦系統管理有效運行在邊遠山區中心地點設立保健網點海個村配備1衛名村級保健員建立聯系制度,村級保健員通過統一培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村級保健人員負責本村孕婦的基本情況摸底上報在孕早期及時填寫孕產婦保健手冊建立網絡檔案并上報實行專人管理定期產前檢查護送孕婦到醫院分娩并負責本村產婦產后新生兒訪視工作。每月縣保健院派人巡點1衛次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鎮級衛生院根據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情況給予相應報酬轉變鄉醫職能赴絕家庭個體接生。
2.4多種方式扶助人才培養及產科建設加強鎮、村級保健人員孕產期知識培訓堅持例會制度鎮衛生院每季度召開1次鎮、村婦幼例會縣保健院派人參加了解管理情況互通信息做好工作交流及時協調解決保健服務項目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縣級醫院接收基層醫院人員進修學習,同時強調對縣、鄉、村三級產科及相關專業技術人員業務技術的逐級培訓通過全縣村級保健員培訓班統一培訓、規范管理的操作規程使其掌握產前檢查的基本技能識別高危妊娠提高孕管質量。
2.5衛生服務三下鄉,醫療服務到家門結合“對口支援”、“城市醫生下基層”工作定期下派醫院婦產科臨床醫師到各鄉與衛生院和衛生室的鄉醫合作開展義診服務為當地群眾開展體檢和咨詢。婦產科專科醫生定期進入衛生院后,由當地婦幼專干進行宣傳組織當地婦女到衛生院建冊、體檢。同時對她們進行一定的婦女保健健康教育,提高孕產婦保健意識。由縣級婦產科、兒科及新生兒科骨干組成業務技術指導小組,不定期到基層衛生院進行業務培訓手把手帶教提高助產人員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水平加強產科建設提高基層衛生院產科服務水平和保健管理質量。
2.6多樣化宣傳教育,提高孕產婦保健意識通過宣傳欄、電視、小冊子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教育把保健知識傳授給群眾使孕產婦認識到系統管理的重要性啟愿并能按期接受產前檢查及時發現高危妊娠降低漏篩率。對高危妊娠及時治療提高轉歸率開設“孕婦學校”對孕產婦進行孕期保健、安全分娩等知識的教育,使孕產婦及家屬主動及時住院分娩提高住院分娩率。由縣婦聯牽頭縣保健院提供師資、教材主動到最邊遠的山區免費舉辦月嫂培訓班,向邊遠山區婦女及家屬傳授孕產期保健知識、孕期可能出現的危險、求助方法、新生兒護理以及各種項目宣傳等。近年來我院共舉辦月嫂培訓班巧期,每期10d洪培訓1000多人提高了廣大婦女孕產期保健意識確保了孕產期婦女的安全。
2.7高危篩查分級關注基層衛生服務機構負責早、中期高危孕產婦篩查將篩查結果反饋到基層保健員提出相應風險等級保健員根據風險類別給予不同程度的關注,當孕產婦未按規定時間轉診、產檢、隨訪時基層保健員通過電話或上門催訪發現異常孕婦及時轉診至上級醫院進一步診治。
3結果
3.1孕產婦系統管理情況分析通過實施邊遠山區孕產婦系統管理我縣邊遠山區孕產婦保健管理情況得到較大的改善系統管理率從之前的69.26%上升至96.33%往院分娩率從69.52%上升到99.73%高危管理率甚至達到100%。.
3.2高危妊娠篩出情況分析實施孕產婦管理系統是以信息網絡為依托提高高危孕產婦的篩出率河減少高危孕產婦發生產科并發癥的概率。全縣加強對高危孕產婦網絡的管孕產婦發生子痛、產后出血、胎盤早剝及死胎的人數明顯下最終降低了孕產婦死亡率。
4討論
4.1孕產婦管理是確保母嬰安全提高人口素質降低母嬰患病率及死亡率的一項重要舉措。孕產婦系統保健與孕產婦職業、計劃內外生育、文化程度、經濟收入、就醫的距離和時間、醫療保障水平相關團特別是邊遠山區交通、經濟、人員設備配置、宣傳度等原因導致不易建立起穩定的自成體系的孕產婦管理網絡。為此我院建立了以系統管理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信息網絡為依托,以高危篩查為重心的管理模式通過系統的管理整合醫療資源充分發揮每一級保健網絡的作用,切實降低了孕產婦、圍生兒死亡率提高了孕產婦系統管理效率為探索行之有效的適應邊遠山區實際的孕產婦保健系統管理模式指出了新的方向。
4.2以社區為基礎、以家庭為核心、以三級醫療保健網為管理和業務依托的管理結構充分整合了醫療資源沐日用基層醫務人員熟悉基本情況開展“地毯式”排摸孕情,切實將每一位孕產婦納入到保健網絡中。與衛生服務機構聯系緊密河以有效地開發基層資源,每一級網絡均能夠明確工作要求及職責進行相應的健康宣教、家庭訪視、檢查動員及動態監測胸建一種全面覆蓋式的網絡式管理機制,保證系統管理的質量。模式建立后孕產婦系統管理各項指標均有顯著提高脫明其成功有效。
4.3邊遠山區孕產婦系統管理模式立足邊遠山區的實際,在基層三級保健網基礎上完善了孕產婦管理模式,探化了三級保健網的意義,提高和升華了三級保健網的內涵四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同時通過新模式的運行我們完成了衛生服務從“看病難眉病貴,’到“衛生服務到家門”的轉變北被動為主動,從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切實做好衛生保健服務。
作者:李嘉衛 蘇明 何敏肖 吳冰 李漢蓮 單位:靈山縣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