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家庭教育論文
一、當前家庭教育的缺失
現在的許多學生家長及社會人士都認為一個孩子是否成才,全在于學校,甚至有些家長因為他們的子女沒有考上理想的學校,便否定了子女所在的學校的教學工作。有些學生家長不惜代價,千方百計為孩子選擇好學校,可他們卻忘卻了自己的責任,忽略了子女的學習,忘記了自己為子女的學習應該盡的義務。家庭是孩子成長的重要環境,是孩子生命的搖籃,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是孩子的榜樣。現在的家庭多為獨生子女,很多孩子從“呱呱”落地就得到了家庭所有成員的寵愛和嬌慣,久而久之,養成了自私、任性、唯我獨尊、目無他人的不好性格特點,而這些性格的形成與學校卻沒有多大的關系。
當前,社會以金錢為重,人人都覺得賺錢才是硬道理,多數父母在外打拼奔波,導致偏遠山區的留守兒童越來越多,這些家長都是為了讓家里有更好的生活,更多的人抱著為孩子的“長遠發展”打下經濟基礎的想法而背井離鄉。但這種美好的愿望卻導致“樓房起來了,孩子垮下去了”的現象出現。像這樣的家長,心愿美好,行動相反,理想與現實形成鮮明的對比。每一對父母都應全面考慮如何去做到“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家長不但要操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關注孩子的學習,即使再忙也要抽出一點時間來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
二、義務教育條件下家庭教育的方法及意義
義務教育條件下的初等教育、初級中等教育不再完全是家庭行為,而更重要的是社會的責任。因此家庭教育已成為完成義務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
1.對兒童進行教育的方法應該以鼓勵為主,反對家庭暴力,拒絕打罵孩子
以培養孩子的自覺性、主動性為主,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義務教育要求孩子全面發展,應告別“學而優則仕”的中國傳統觀念和“讀書無用論”,培養孩子的目的不是單純的升官,而更重要的是適應社會,適應生存。因此,我們應轉變傳統的人才觀,樹立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動手能力和實驗能力的培養,關心兒童的學習和健康成長。
2.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
現代社會的發展是以科學技術為基礎的,科學技術的革命性必然促進社會的迅速發展。尤其在進入信息時代后,社會發展更是日新月異。為適應社會的發展,就需要有大量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要培養創新能力,就要啟迪創新思維。因為創新思維的形成是創新能力產生的心理前提。有了創新思維,才有可能產生創新能力。在人的實踐活動中,在人對周圍世界的認識、改造過程中,表現了人的心理反應的能動性。這正如恩格斯所說:“甚至人吃飯喝水,也是受了反映在他頭腦中的饑渴感覺之影響而來的;停止吃喝,則是因為飽的感覺反映在他的頭腦中。”在對各種知識的研究中,學生打破傳統的被動接受知識的學法的束縛,對新舊知識進行有目的的重構,完成了創新思維過程。
3.培養良好的人格和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在義務教育條件下,學生家長要懂得既要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教育孩子如何學習,還要引導孩子學會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學會接人待物,學會如何料理自己的住房和小書包,有計劃地使用好家長給予他們的財物,逐步學會獨立處事的能力。作為家長,我們要懂得,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交往和獨特的個性,懂得如何去尊重他們的人格。而長期壓抑的教育方式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1999年,甘肅省隴南山區一個11歲的小學三年級學生王某因父母反對同學們為其過生日并痛罵了孩子,王某自尋短見吊死在附近的樹林里。家庭教育對孩子要求過當反而也會造成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對兒童的教育不僅注重言傳,更注意身教,家長是兒童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兒童模仿的對象。家長在平常生活中就應該做出表率,從生活點滴人手,做正確的事,說正確的話,使兒童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品德。
有人說:“家無賢父母,外無嚴師者,能成功者勝少矣。”父母對子女只知道呵護,不知道教育,就是父母的過失。家長和教師共同擔負著教育孩子的責任,所以這就要求父母認真履行自己的義務,把孩子培養成為具有健康人格的社會主義勞動者。
作者:任麗萍 單位:甘肅省宕昌縣韓院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