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通識教育論文
1、通識教育的困境
通識教育在實踐過程中暴露出的教育師資問題日益明顯。這里指出的教育師資的“專門化”問題,會直接影響通識教育的實施效果。同時,也從另一個側面體現了通識教育的開展在對教師的通識底蘊的提高上有著更高的要求。,學校各專業之間缺乏統籌協調。這一狀況也是影響通識課程設置和教育師資統籌管理的實際問題。因而,能否在根本上打破專業壁壘切實開展通識教育、彰顯通識理念、培養復合型專業人才,是對新形勢下的高等教育提出的艱巨使命。
最后,通識教育課程評價體系有待完善。這是開展通識教育的必然需求。因為,通識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面向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開展的著力于培養具有廣泛的興趣、開闊的視野、良好的知識結構以及開放的思維方式和健康情感的完整的人。
2、外語專業通識教育的特殊性
新時期外語專業教育已經有了新的人才培養目標、新的教學情況。為適應日益變化的社會需求,新世紀的復合型外語專業人才,必須具有通識理念指導下的綜合素養。因而,高等院校的外語專業建設實際上正面臨著時代的挑戰,也就是說高等院校的外語專業建設能否與時俱進,能否可持續性發展已經是我們不得不思考的重要問題了。因而,國家對通識教育的倡導,正是新時期歷史情形下高等院校外語專業建設謀發展的新理路。
3、外語專業通識教育的出路
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是教育模式的不同選擇,在本質上是對教育的不同理解。通識教育重在“育”而非“教”,因為通識教育沒有專業的硬性劃分,它提供的選擇是多樣化的。而學生們通過多樣化的選擇,得到了自由的、順其自然的成長,可以說,通識教育是一種人文教育,它超越功利性與實用性,通識教育是要開發、挖掘出不同個體身上的潛質與精神氣質。
是要“孕育”出真正的“人”。那么怎樣把這種不同于專業教育的通識教育理念融入專業教育之中呢?看來,這不是1加1等于2的簡單累加。而是要尋求一個合理的發展模式,并結合每個學校和專業的實際將通識教育這一現代化教育理念融會貫通在專業教育的始終。深化通識教育首先要有學校教學理念上的根本革新,將通識教育融入中國高等教育的基礎概念中,從而豐富和發展我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其次,如以上課程模塊的設置上體現的專業之間的融通是深化通識教育的保障;
再次,更深層次上必然要求新設課程模塊的教育師資要有深厚的通識底蘊;最后,合理的學習評價體系為通識教育之下的學生營造和諧的人文教育氛圍。那么,外語專業的通識教育也必須走深化發展的道路。首先必須依托學校的整體環境,善于有效利用現有資源。然后,在專業資源上合理整合,在師資建設和課程設置以及人才培養方案上融會通識教育的理念,重在培養廣識博雅,能夠正確認識歷史、文化、社會和自身,以及能夠獨立思考并具有創造力的高素質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
4、結論
倡導通識教育的美國教育家赫欽斯(robertmaynardhutchins,1899—1977)曾說過“沒有通識教育,就沒有大學。”現今通識教育已是世界各大學普遍接受的國際化議題,已經引起中國教育界的重視。高等院校外語專業通識教育只有走深化發展的道路,才能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李恒 單位:長春中醫藥大學人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