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翻譯界人士都認為:在一般情況下,翻譯應以譯入本國(族) 語為主, 如I. F. Finlay 在所著的Translation一書中指出:“. . . it is the general consensus ofop inion amongst p rofessional translators in this country thattranslators should, unless bilingual ( bearing in mind all thatthis imp lies) , translate solely into their mother tongue or,. . . their language of habitual use. ”( P. 5) 也就是說,中國人應以英(外)漢翻譯為主。因為除了少數例外,人們對母語的掌握比對外語的掌握總要好些。真正精通兩種語言的人是不多的。但是,我們需要對外介紹中國各方面的情況,進行國際交流,也就是說,需要進行大量的漢譯英工作,漢譯英既然有相當的難度,產生這樣那樣的問題也就在所難免。筆者發現,學習英語的人,尤其是初學者和具有中級水平者,都普遍感到漢譯英的難度大于英譯漢,對于漢譯英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即便有時硬著頭皮做,也常常碰到語法、用詞、表達方式等各方面的障礙,翻譯出來缺這少那,錯誤甚多;或是譯成“中文式英語”(Chinglish) ;亦或因“問題”太多,干脆棄筆半途而廢。那么,怎樣消除漢譯英之難,怎樣才能培養提高漢譯英能力,無疑是英語翻譯教學的一大課題。現在,筆者依據翻譯理論的研究成果,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和切身體會,從語言的異化和歸化方面作以嘗試性的探討。
二、漢譯英難在何處
語言是人們表達事物,交流思想的工具。任何一個國家在社會、政治、經濟、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在表達事物和思想的方式上都有其個性。因此,無論是在語音上,或是在詞匯、語法、表達習慣上,不同國家的語言具有不同的特點,即使你對這種語言十分了解,甚至達到嫻熟的程度,對另一種語言你仍可能一點也不知,從而無法開口敘談,也無法下筆成文。翻譯是兩種語言的轉換,既牽涉到理解原文的問題,又牽涉到如何用譯文表達的問題。正確理解是準確表達的基礎,準確表達是正確理解的可能歸宿。也就是說,要進行翻譯,第一要對原文語言包含的信息正確地理解;第二在正確理解之后,還要能用譯文語言準確表達。這兩個環節哪一個出問題都會使翻譯失敗。拿漢語和英語互譯作比方,不管是英譯漢,還是漢譯英,翻譯者都應對這兩種語言有一定的甚至充分的了解,否則,理解有誤會造成不成功的翻譯,表達不準也會導致不成功的翻譯,所以正確的理解與準確的表達一樣重要。那么,為何英語學習者覺得漢譯英難于英譯漢呢? 主要原因有以下四點:
1. 我們日常接觸、運用的是漢語,所以對漢語的詞匯、語法、表達手段比較了解,而對英語則較為陌生。就是學過幾年,也往往所知甚少,模棱兩可的地方很多。漢譯英時,理解上不成問題,而要用英語表達起來,由于對英語不夠了解、熟練,對這句話到底該用什么語式、使用哪種語法、怎樣用詞,是否合乎英語表達習慣等等,往往心里不踏實,只恐怕用錯了,自然覺得漢譯英很難。而在英譯漢時,只要理解原文,一般來講,用漢語表達起來,難度就不是那么大,因為我們對漢語運用的熟練程度遠勝于英語,而且,理解英語原文,尤其是初級和中級水平的英語原文,在借助詞典的情況下,比較容易做到。所以,人們普遍覺得漢譯英難于英譯漢。
2. 英譯漢時,比較容易找到對等詞,對等句,不會常出現“英(美)國式的漢語”;而在漢澤英時,由漢語出發去找英語的對等詞、對等句就有力不從心之感,因為我們的思維方式往往是“中國式”的,表達語言若是漢語,思想上和行動上都會輕松、從容得多。表達語言若是英語,常常
“生搬硬套”,而且難點多出,最終譯文出現“中國式”的英語,自己也就覺得不如英譯漢容易。
3. 任何一種語言在大多數情況下,表達一種事物或一個思想時,都有多種表達方式,這些表達方式的表達結果可能完全相同,也可能有細微的差別,英語和漢語這兩種語言也不例外。英譯漢時,我們用漢語表達起來也就覺得容易點,漢譯英時,也就覺得難點,因為可供選擇的余地有大小之別。
4. 我們覺得漢譯英難于英譯漢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英譯漢時,若對英語原文個別地方吃不透,吃不準,就大膽地進行所謂的“意譯”,結果譯出來蠻通順,雖然錯了自己仍不知,但并不覺得英譯漢太難。而在漢譯英時,用英語表達起來一旦一個地方卡殼,就束手無策了,自然就覺得難。雖然這一原因實際上是個錯覺,但確有不少人并沒認識到這是一個錯覺。
三、英漢語言對比
英語和漢語分屬兩個不同的語系,二者的區別很大,主要反映在以下三面:
1. 時態與語態。
英語常用的時態有十幾種,最常用的也有十來種,其構成的形式各不相同,而漢語動詞無時態的變化。在表現動作發生的不同時間時,漢語借助“昨天”、“常常”、“正在”、“將”、“下周”、“已經”、“曾經”等表示時間的副詞或者利用“著”、“了”、“過”等后綴表達。英語中的常用時態構成及其用法,一般英語學習者都掌握得比較清楚,這里也就不用具體說明了。但在翻譯實踐中,有時還是會出現一些錯誤的。此外,英語中被動語態用得十分廣泛,而漢語中也有被動語態,但使用范圍狹窄得多。
2. 用詞及表達習慣。
英漢詞匯在詞類、人稱與數上的不同是顯而易見的。在此,筆者主要從兩方面對比。一方面是科學、技術、經濟等專業上的一些詞匯和表示一些事物名稱的詞匯,其含義在兩種語言上大都是相同的, 如: computer (計算機) ,economy(經濟) , finance (財政、金融)等。另一方面是一些常用詞,如: have, put, do, in, for, well等,由于在英語中用法靈活廣泛,難以掌握,而漢語中與之對等的詞、短語要根據具體語境不同而變化。因此,要十分注意英語中的一詞多用,英語中詞與詞的搭配,不要拘泥于字面意思。在用詞特點上,英漢兩種語言概括起來說是:英語名詞、介語、代詞多,動詞少;漢語動詞多,名詞、介詞少,代詞常省略。此外,許多人認為中文成語無從譯起,實際上,只要把握“以內容為前提、再顧及形式”這一原則,仍是有方法可循的。可以采取直譯法、同義成語借用法、意譯法及注釋法。
3. 句法結構和語序。
文化背景相關的語言(如英語與法語) ,在句子結構上大同小異。而中文與英文則不然,不僅句法結構、語序大不相同,字詞的拼法、發音也完全相異。所以在動手從事翻譯之前,必須先認識它們句法結構的基本差異。例如,對于一般陳述句,中文的排列方法是:“時間副詞+地方副詞+修飾動作的副詞+動詞”,而英文陳述句一般排列法則是:“動詞+修飾動作的副詞+地方副詞+時間副詞”。由此看出,英語和漢語在句法結構上區別十分明顯。英語句法重“形合”,句子各個成分常用連詞、介詞、名詞短語作為銜接手段表達從屬和連接關系,“枝節百出,先干后支”,因此,形式上比較嚴謹; 漢語句法結構重“意合”,句子各個成分的連接不用或少用聯接詞,而靠語序和邏輯意義來表現,“層層推進”,所以,結構比較靈活,簡潔。在語序上,由于漢語說話由小到大,層層推進,重點內容在后,以綜合見大;而英語是先立主干,再層層加枝,疊床架屋,以分析取勝。
四、漢譯英訓練的簡單模式
把漢語譯成英語,要經過理解、轉換、表達三個階段。本來要說是只要了解、熟悉英漢兩種語言的特點,翻譯的困難也就消減了,但是要想培養漢譯英的能力,就必須進行漢譯英訓練。那么該如何進行漢譯英訓練呢? 可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認為比較有效的一種途徑和方法是采用“翻譯五步曲”,即:
1. 確定時態。即把要翻譯的那句話在英語中該用什么時態確定下來。該用哪種時態就在腦子中取出那種時態的結構。
2. 分析漢語原文的句子成分,考慮與英語的聯系。即漢語原文按主、謂、賓、定、狀、補劃分開,然后再考慮譯成英語各句子成分怎樣表示。
3. 構造英語表達的基本框架(結構、語序、表達習慣等) 。具體說來,主要包括以下兩點:
1) 確定英語譯文該用什么樣的句子結構。是用陳述句(肯定句、否定句)或是用疑問句(一般疑問句、特殊疑問句、選擇疑問句、反意疑問句) ,或是祈使句,或是感嘆句;是用簡單句或是并列句,或是復合句(包括定語從句、狀語從句、賓語從句、主語從句等) ;該不該用分詞短語(現在分詞短語,過去分詞短語) ;用不用獨立結構;用不用倒裝句型;用不用獨立句型。
2) 確定英語譯文的語序。英語常用簡單句的語序是:“(地點或時間狀) (定)主(狀)謂(定或‘狀+定’)賓(補或賓) ”;英語并列句的語序是:“簡單句+ and (或but等) +簡單句”;英語復合句的語序確定(下轉第81頁)的”等。
3. 2 通感( Synaesthesia)通感又叫聯覺,即聽到某種聲音而產生的某種感覺。通過通感表達出來的語言形象,意義委婉。如英國浪漫主義詩人Robert Burns的名詩“A Red Red Rose”中描寫愛情的句子:“ ⋯O,My Luve’s like the melodie,That’s sweetly p layed in tune.⋯”詩中把把愛人比喻成甜甜的曲子,奏得合拍有和諧,委婉地表達出愛情的美好。
四、結束語
從上文可看到,委婉語不僅與傳統的修辭所聯系還與現代的修辭手段相關聯,委婉語的修辭學研究不僅可從英語的修辭角度去研究,還可從漢語修辭角度去考察,不僅可從語義修辭角度研究還可從語音修辭角度思考。所以,從修辭角度研究委婉語不應只停留在前人的成果上還需不斷創新。
參考文獻:
[ 1 ] Hu Xiaoxia. A Study of English Euphemism from thePragmatic Perspective[D ]. XiDian University, 2007: 24- 27.
[ 2 ]L iu Bing.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Euphemism[D ].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2005:10 - 23.
[ 3 ]黃青龍,葉葒. 博通英語[M ]. 合肥: 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6. 37 - 38.
[ 4 ]鄧炎昌,劉潤清. 語言與文化[M ].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89. 209 - 223.
[ 5 ]胡吉成. 修辭與言語藝術[M ]. 北京: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2005. 158.
[ 6 ]盧紅梅. 華夏文化與漢英翻譯[M ].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6. 297.__
< 上一篇 幼兒舞蹈發展現狀探析
下一篇 > 農村家訪的幾點感悟
SCI期刊領域
今日更新
隨機閱讀
導航列表
熱門文章
鏈接
To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学生一级特黄的免费大片视频
|
欧美毛片网
|
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视频
|
欧美色碰碰碰免费观看长视频
|
欧美限制级在线观看
|
都市激情亚洲色图
|
久99频这里只精品23热 视频
|
亚洲永久免费视频
|
91在线公开视频
|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
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麻豆免费视频
|
国产91激情对白露脸全程
|
免费人成在线视频播放2022
|
成年人午夜影院
|
亚洲综合伊人制服丝袜美腿
|
国产成视频
|
精品麻豆视频
|
国产精选在线
|
中文字幕三级久久久久久
|
91精品免费观看老司机
|
伊人久久网站
|
日韩18视频在线观看
|
成人a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
|
欧美5g影院天天爽天天看
|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麻豆自制
|
91青青草视频 |
永久免费观看午夜视频在线
|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久久99国产亚洲精品观看
|
5月婷婷6月丁香
|
pans国产大尺度私密拍摄视频
|
亚洲黄色网址在线观看
|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全
|
国产精品1024在线观看免费看
|
国产精品国产色综合色
|
色综合网亚洲精品久久久
|
色 在线播放
|
国产青青草
|
国产成人涩涩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