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環境污染論文
一、搞好養殖場規劃選址,確定合理的養殖規模
養殖場的位置在養殖生產中起著重要作用,一段時間以來,規模養殖場過分集中在城市近郊,養殖場又沒有或缺乏糞污處理措施,給環境造成極大污染。因此,在規劃選址時要進行全面調查,并請環境、衛生等監測部門對當地環境質量、飲用水質量、土壤質量等進行全面監測,且要有長遠規劃和環保意識,做到可持續發展。養殖場要遠離大型化工廠、醫院、垃圾場等污染源,并遠離河流及居民區。
二、搞好圈舍設計布局,減少畜禽糞污排放
在進行圈舍設計時,對雨水和糞水必須采取雨污分流,以減少污物排放,對糞尿及污水必須采取干稀分離,將分離的干糞建堆糞房堆積發酵,以減少沼氣處理量,尿及污水進入沼氣池發酵。
三、干糞堆積發酵,殺滅病原還田
畜禽糞便是動物的食物殘渣排泄物,正常的糞便四分之一是水分,其余大多是蛋白質、無機物、脂肪、未消化的食物纖維、脫了水的消化液殘余以及從腸道脫落的細胞和死掉的細菌等。但如果所飼養的畜禽有發病的情況,則可能存在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卵等病原物質,如果直接施用會出現傳染病蟲害、發酵燒苗、毒氣危害、土壤缺氧和肥效緩慢等情況,影響植物生長,甚至導致死亡。也可能成為畜禽養殖新的傳染源。
為此,主要應采用糞便堆漚處理生產有機肥,通過發酵實現對糞便的處理,通過調節畜禽糞便中的碳氮比和人工控制水分、溫度、酸堿度等條件,利用腐熟過程,伴隨著有機物分解和腐殖質的形成,有機質由不穩定狀態轉化為穩定的腐殖質物質,生產有機肥料,然后集中運至果園、林地,用于果園、林地的基肥和追肥。
同時畜禽糞便通過堆漚處理,在高溫作用下,既可以殺滅細菌病毒,也可殺滅寄生蟲卵。由于腐熟的糞便含有大量的有機質和豐富的氮、磷、鉀及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是農業生產中的優質肥料,有利于發展現代有機農業。經過發酵的畜禽糞便還可養殖蚯蚓,在蚯蚓消化系統的蛋白酶、脂肪酶、纖維酶、淀粉酶的作用下,畜禽糞便能迅速分解、轉化成為自身或其他生物易于利用的營養物質。利用蚯蚓處理有機廢棄物,既可以生產優良的動物蛋白,又可以生產肥沃的生物有機肥。
四、污水(尿)沼氣處理、實現變廢為寶
沼氣發酵是阻斷養殖場沖洗污水和尿直接侵害和污染周邊環境最有效的辦法。養殖場一定要建設與養殖規模相適應的高質量、高標準的沼氣池,一般考慮污水在沼氣池內9d的發酵時間,以一個豬單位建0.3m3的沼氣發酵池為宜。同時注意整個沼氣工程的完整性,流程是:干濕分離池(格柵井)→酸化調節池→沼氣發酵池→曝氧池→沉淀池→生物氧化池(塘)。
注意防止污水、沼液外排外漏。污水進入沼氣池厭氧發酵,沼液流出后經專門曝氧池曝氧后進入沉淀池沉淀,而后進入生物氧化池(塘)進行生物氧化處理。規模養殖場要開挖建設一定面積的生物氧化池(塘),一般按存欄豬lm3/頭的標準建生物氧化池。這樣既可實現污水和尿的無害化處理,又可實現清潔能源的取得。
五、建設排灌設備,減少勞動強度
通過修建沼液中轉池和鋪設排污管道,將沼液泵到中轉池,用于果園(菜地、牧草地)施肥。采取車輛運輸方式,及時將處理后的干糞及沼氣工程處理后的沼渣等轉運到果園(菜地、牧草地),實現還田利用。
作者:陳悅 單位:重慶市大足區國梁鎮畜牧獸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