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旅游類論文
地名在旅游業發展中的價值
1.地名的獨特地方文化體驗與旅游審美趣味
文人詩詞歌賦、對聯絕句中的地名能為游客帶來不可多得的藝術體驗,咸安區以地名為題或與地名直接相關的比較有名的詩歌有《發咸寧行松徑至蘆子》(黃庭堅)、《書臺月色》(李元楷)等等,現代作品有詩人郭小川創作的《楠竹歌》《花紋歌》等作品,展現了咸寧的深厚歷史和特有的地方文化。地名的組合形成了獨具美感的寫意空間,給游客帶來生動愉悅的審美享受。神話傳說與野史典故相交織的地名,往往給靜態的旅游景觀吸引物注入了靈氣和情感,有很強的吸引力和趣味性,能激發游客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2.地名文化的情感體驗價值
地名在歷史的起伏跌宕中,所代表的文化內涵能散發出自己獨特的情感格調,觸擊游客的情感。例如,嘉魚古稱沙陽堡(因城堡在長江沙洲之南),隋開皇九年以沙陽縣地置鲇瀆鎮,以其地產鲇魚兼取《詩經•小雅》“南有嘉魚”之義而得名嘉魚。游客徜徉于嘉魚奇山秀水之中時,自然就會生發同樣的情感。
鄂南地名文化旅游價值的開發探析
1.景點、景區設計與地名旅游資源利用
地名對各個景點、景區旅游資源利用與設計的作用不容忽視。咸寧市旅游以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的景區居多,其中自然旅游資源多以象形描述為主,例如金桂湖、太乙洞、隱水洞,人文景觀有九宮山、闖王陵,地名恰如其分,給自然景觀增加了意境。景點作為旅游的基本境域單元,景點地名在整體上反映了景區的整體情況,一個恰當的景點地名不僅在旅游中起到具體指示的作用,而且可以強化旅游景點形象,使旅游者樂于接受、易于記憶。
2.餐飲美食與地名旅游資源利用
中國的美食文化從來豐富多彩,游客在休閑觀光的同時也希望品嘗到當地的特色美食。旅游城市正是一個匯集地方美食的地方,地名在旅游餐飲業中的開發及利用可使地方性元素加入飲食文化,體現地域特色。
一是在菜名上的開發。咸寧地域寬廣,歷史悠久,六個縣市區地形各有不同,南三縣為山區丘陵,嘉魚赤壁江湖面積寬廣,形成了不同地域不同特色的地方菜,這些文化值得宣傳。地名融入了菜名之中,自然特色與地名密不可分。歷史典故神仙傳說更使這些地方美食富有傳奇色彩,游客在品嘗美食的同時也品味了當地文化,若脫離了地名這些美食也就失去了地域文化價值。
二是餐飲服務設施命名可以利用地名資源做文章。根據地理旅游資源的命名則可增加旅游體驗,提升文化品位。餐飲等服務設施可以結合旅游線路命名,可突出咸寧“山”、“水”、“橋”、“花”主題,游客在吃的同時似乎還置于山水之間體驗咸寧的山水和風土人情,應該別有一番情趣。
3.紀念品設計中的地名旅游資源利用
旅游紀念品是集中體現地域文化的商品,在旅游紀念品中如何開發地名資源,增加旅游紀念品的價值,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經過多年的開發,旅游紀念品形成了比較齊全的種類,食品、楠竹制品、工藝品等等,但紀念品種類還是相對偏少,形式不夠豐富,名稱過于簡單,需要深入發掘與推廣。旅游紀念品在名稱上加上地名的元素,地名可以是政區名,也可以是山、水、湖、橋等地名,可體現出濃郁的地方特色,提高商品的意境,使紀念品更具紀念價值。開發中要樹立原產地意識,對比較有特色的旅游紀念品要注冊為商標,不僅是保護地理標志,也增加了旅游紀念品的內涵。
4.古景復原、開發中的地名旅游資源利用
咸寧過去在地名的基礎上命名了各種景觀。潛山的“三臺八景”:讀書臺、觀音臺、梳妝臺;書臺夜色、丹照晴嵐、溫泉沸波、石洪飛渡、頻溪煙雨、瀑布騰聲、龍潭柳色、古井松濤。這些景觀名稱的一個明顯特點就是以地名為基礎,經過文人或名人修飾增添了景觀的意境,一些因此而聞名于世,如潛山八景的“書臺夜色”、“溫泉沸波”。
由于時間與地理等因素的變化,一些景觀因存在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消失而消失了,由于這些客觀的原因,使得這些曾經受青睞的古景越來越淡出人們的視野。這些古景是重要的旅游資源,應該在原有地名的基礎上,將現在可以利用的資源進行規劃,并加強對古景的保護、開發以及宣傳。這也是樹立旅游地形象的重要手段。
5.旅游交通與地名系統建立
地名在旅游活動中不僅起導向作用,而且增加游客旅途審美,能更好地吸引旅游者,旅游地名系統建設是促進旅游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可以根據地方資源結合主題,交通命名可以采用片狀命名、線狀命名、點狀命名的命名方式。從散客旅游角度進行設計,點、線、面的組合和銜接形成一個體系,做到以人為本,方便出游。地名相關的設施建設做到美觀、實用,地名標志要有足夠的數量,充分發揮地名系統的導向作用。
6.城市公交系統地名規劃管理
公交站點的名稱恰當使用地名作為站點能更好地彰顯地方文化特色。我市目前公交站點名稱仍然以單位名稱為主,這種情況導致外地人前后兩次不同時間到達一個城市,如果單位搬遷則不容易找到位置的尷尬情況發生。以K3路公交為例,共公交站點的名稱恰當使用地名作為站點能更好地彰顯地方文化特色。我市目前公交站點名稱仍然以單位名稱為主,這種情況導致外地人前后兩次不同時間到達一個城市,如果單位搬遷則不容易找到位置的尷尬情況發生16個站點,其中以地名為站點的只有兩個,以建筑物名稱為站點的兩個,其他12個全部為單位名稱。如果多以地名為站點名,則可以有效避免因單位搬遷而迷路的尷尬情況,也能更有效地展示城市的歷史文化。
結語
咸寧是武漢、長沙、南昌金三角(長江中游城市集群)中的中心城市,近年來發展迅速,尤其是標準化旅游城市建設更是成為地方建設的重點。考察其地名文化,對保護傳承地名文化,發掘旅游資源,提升城市品位有著現實意義。
本文作者:陳曉云 單位:咸寧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