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小學語文論文
一、小學語文教育和環境教育之間的關系
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鍛煉小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在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了要進一步加強環境教學的相關要求,與此同時在選取課文的時候也進行了適當的改革,很多文章都涉及到了環境教學的內容,大大拓展了小學生的視野。十八大中提出要將環境建設和保護工作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上進行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斷的提高小學生的環保意識逐漸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教學任務。在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不能一味的犧牲環境來謀取社會更大的進步。
環境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就是要處理好人與環境的關系。而小學語文教學開展環境教育的目標就是能夠讓小學生的環境思想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相互協調適應,逐漸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每一個人都能夠清楚的認識到自身和客觀環境之間的關系,逐漸形成環保意識,以正確的環境保護觀念來培養小學生的環保意識,可以說是每一個小學語文教師開展教學承擔的一個重要任務。
二、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教育工作具有較強的計劃性和組織性,它可以對人們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讓人們對事物進行合理的理解、準確的計算、科學的認知等。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可以說是整個工作的引領者,肩負著知識傳授者的重要職責。
(1)拓展教師的視野范圍,深化環境教育。在經過大量的現狀分析之后,我國在進行環境教育的過程中仍然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而教師的視野成為了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由于教師本身并不具備廣闊的自然環境視野,無法將自然環境和社會科學進行有效的結合,所起到的引導作用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所以,為了改善環境教育的現狀,進一步深化環境教育,就應該努力拓展教師的自然視野。
(2)培養教師的環境意識,能夠做到言傳身教。近幾年來環境問題成為了社會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個嚴峻考驗,隨著沙塵暴、海嘯等自然災害的侵襲,人們開始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每一個社會人都應該承擔起保護環境這一重任。而對于小學生來說,對他們產生影響最大的莫過于教師和家長。培養小學生環保意識的前提就是教師能夠有強烈的環境保護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的對學生產生影響。
三、環境教育在小學語文教育當中進行滲透所采用的教學方法
(1)盡可能多的在課堂上涉及環境教育內容。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應該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對學生產生影響,只有在潛移默化中才可以促進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多為學生講述一些關于環境保護的故事,讓學生們體會到陽光、綠草等客觀環境的魅力所在,讓學生們逐漸將環境保護觀念當作是一個理所當然的事情,充分發揮課堂教育的作用。
(2)在寫作訓練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環境意識。在進行寫作訓練的時候,教師可以布置一些有關于自然環境、保護環境等方面的寫作任務,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自然環境、體驗環境對人類的意義,并將那些立意新穎、具有一定環境保護意識的作品拿出來讓學生們品讀,并適當的給予寫作者一些表揚,提高學生在培養環境意識方面的積極性。
(3)在課外活動中提高學生對環保的意識水平。在小學語文教育當中課外活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環節,多數學生都被該環節的趣味性所吸引。因此教師可以多組織學生進行環保知識競賽、參加各種環境保護活動等,讓學生在參加課外活動的過程中提高對環境保護的意識。
作者:賴芳慶 單位:江西省南康市贊賢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