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環境工程論文
多媒體與板書教學相結合
各類型設備的結構以及工作狀況若利用傳統的教學手段,通過黑板、教材、掛圖等只能看到它們的半面圖或結構簡圖,教師講起來很困難,學生聽起來也感覺非常抽象,很難與實際設備聯系起來。而通過多媒體,設備的結構、工作狀態做成圖片或動畫,用多媒體放映,然后再講解其內部構造、工作原理、工作狀態。運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做成的圖片逼真、直觀,大增強了學生對單元操作設備的感性認識,對于理論知識的運用和掌握、工程應用能力提高有著重大的促進作用[2]。
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作為環境工程專業重要的學位課程,環境工程原理理論教學必須聯系實際,引導學生結合實際準確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強調應用,培養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環境工程原理課程中的各知識點都和我們的現實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例如在“流體流動”這章中的管路設計通常需要考慮的因素有,首先需要根據實際流速計算管徑,而計算得到的管徑不一定市場上有,再進行圓整,還需要依據經濟流速,而經濟流速又是根據各個國家能源、材料費用等通過經濟衡算得到的,國家依此按一定標準(國標)批量生產相應管子,也就使學生明白和掌握了“管子規格”的這一工程概念,懂得了選型的實際應用,和經濟上的合理性及其和其他零部件的配套性,從而在引導學生查閱“某些流體在管道中的常用流速范圍”和在查圖查表進行計算的同時,使學生懂得了計算的工程內涵,為環境工程原理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在講解相關基本概念和原理時,就不僅要引導學生去查閱相關數據或圖表,而且要引發學生興趣,自行積極地去查閱相關的工程設計手冊和各種圖表,從而掌握查圖查表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還要引導學生了解工程觀念的實質[3]。因此,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盡量選擇一些與現實生產、生活聯系緊密的工程問題進行引導、分析、討論和歸納總結。
合理利用習題課,鞏固教學內容
習題課是理論教學的重要環節,通過習題課,不僅幫助學生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包括基本概念、定理定律、經驗公式等,并且培養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師應該重視習題課,在每章結束后安排一次習題課。首先,教師要根據教學目的及教學重點,選擇有代表性的題目發給學生,讓其課下完成后上交給教師。這些題目工程應用性要強,同時應具有系統性、代表性,能很好地體現所學知識點;然后,教師通過批改作業,記錄歸納學生的共性錯誤,分析出錯原因及薄弱知識點;最后,在習題課上,教師和學生共同回顧本章的重點內容,包括基本概念、定理定律、經驗公式及應用條件等。隨后,在習題講解過程中應著重分析解題的思路和方法,總結重點知識和難點以及易出錯的地方,加強學生的記憶和理解[4]。因此,學生課下做習題,教師課堂上講習題的方式,即節省了學時,也提高了教學質量。
采用啟發教學方法,調動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啟發式教學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習的客觀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采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的一種教學指導思想,是針對現今普遍存在的“灌輸”—“接受”式教學而提出的[5]。通過講解、舉例、討論,激發學生的興趣,由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增強了教學效果。例如:該設備為什么具有這種結構特點?為什么要這樣操作?此公式應用條件是什么?等等??梢砸杂懻摰男问阶寣W生去思考或和學生共同探討。課后主動與學生交談,了解學生的學習難點,聽取學生對教學方法的意見,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改進。通過教與學的互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
引入科研工作和技術前沿的發展動態
當今是知識爆炸的時代。不斷地跟蹤學科前沿的發展動態,將新知識、新技術及時納入到教案中,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同時鼓勵學生寫一些與環境技術前沿有關的小論文,一方面可以補充學生理論知識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我們還可以邀請學科專家采用講座的形式,對環境學科前沿的技術研究進行講述,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的同時,可以了解相關技術的最新研究動態,形成初步的科研意識。總之,“環境工程原理”教學過程中注意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發揮各教學手段的積極作用,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本文作者:黃魁
單位:廣西大學環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