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電子技術論文
豐富理論課堂教學內容
擺脫傳統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這需要教師事先制作好多媒體課件,安排好教學內容,對于一些較為抽象的內容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形象的播放出來,這樣不僅僅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PN結的形成過程,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較為抽象枯燥,學生很難理解PN結的形成過程及其特性,如果理論課堂利用多媒體教學,將PN結形成的過程(比如多子與少子的運動)以動畫的形式給學生形象的播放出來,這樣不僅僅便于學生理解,同時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3]但實際教學中也不能完全依賴多媒體授課,對于一些難點、重點特別是需要推導計算的知識,比如三極管放大電路的微變等效電路的畫法及電壓放大倍數、輸入及輸出電阻的求解方法,還需要沿用傳統的板書形式教學,以便學生牢固掌握這類知識。平時理論授課時教師應多引入生活中的實例,以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比如講到反饋時,可以引入常見的現象:麥克風放在音響附近為什么會有嘯叫聲?讓學生動腦思考后可以做出消除聲反饋的解釋,同時還可以啟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思考如何消除聲反饋。這樣不僅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提高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課程的某些知識點可以采用“研討課”的形式進行授課,這種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和學生雙方做好充分的準備,教師可以事先布置好教學的內容并提出一些應注意的問題,比如集成運放的應用,使用方法,注意事項等。學生在課余時間查閱大量的參考文獻,其實這個過程很重要,學生通過查閱文獻就擴大了知識面。課堂上學生和學生之間以及學生和教師之間可以展開討論。這樣無疑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引入Multisim軟件仿真作為輔助教學手段
在理論教學中引入Multisim軟件作為輔助教學,課堂授課效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理論課堂講解集成運放構成正弦波時,可以利用Multisim軟件仿真讓學生通過虛擬示波器很形象地看到正弦波的波形,集成運放構成正弦波電路如圖1所示,其輸出的波形如圖2所示。這樣通過Multisim軟件的仿真演示,學生們不僅理解集成運放的功能,還了解了它的使用方法,教師通過課堂上的仿真實例,不僅讓學生了解Multisim軟件的仿真功能,而且也幫助學生加深對抽象概念的理解,增加授課的生動性和靈活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加強實踐性教學
模擬電子線路的鮮明特點是強調實踐性教學,注重工程素質培養和專業基本訓練。[4]所以“模擬電子技術”中的實驗教學也是該課程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實驗內容和理論教學相依托。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實驗項目設置上適當減少驗證性的實驗,多做一些創新性的實驗,在實驗的內容設計上應多貫穿課程的知識點。比如利用運算放大電路放大一個一般的信號,學生在實驗臺上容易做出來,如果待放大的輸入信號是一個2mV~3mV、50HZ的微弱的正弦信號,要求放大700倍。讓學生自己思考并設計電路,當然通常的一級放大電路無法解決問題,需要兩級放大電路,讓學生思考放大倍數的分配問題,如果干擾太大,再讓其考慮濾波的問題,這樣的實驗運用的知識點較多,也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實驗室真實實驗與虛擬實驗并重,由于受實驗學時、設備等原因的限制,學生動手實驗的機會不多,Multisim仿真軟件的使用方法非常簡單,平時教師在理論課堂的演示足夠讓學生掌握Multisim仿真軟件的基本操作方法。這樣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打開電腦隨意的搭建電路并進行仿真,還可以做相應的故障分析。這樣學生實驗的機會就多了,自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提高,相應的實踐能力也會增加。
加強課程設計
對于“模擬電子技術”這門課程來說,課程設計也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課程設計可以認為是一個“小”的畢業設計,其設計過程可以參照畢業設計要求進行操作,以便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課程設計的題目可以是教師擬定,也可以是學生自定,但題目所涉及的知識要有一定的綜合性,即能夠將學生所學的知識貫穿起來。課程設計的要求不僅僅是書寫課程設計說明書,而是要制作一個功能完善的電子產品。為了提高學生獨立實踐的能力,教師給學生兩周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制定設計方案、購買元器件、焊接調試電路板、撰寫課程設計說明書。當然這些環節中,如果學生有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幫助并加以指導。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可以在課程設計結束后,將學生的作品展覽出來,并給學生開個學術交流會,讓學生們互相交流設計思想,在交流中提出不足和缺點及相應的改進措施。這樣就能夠很好的提高學生綜合實踐的能力。
改革考核方式
“模擬電子技術”本身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于一體,傳統的考核是閉卷筆試+平時成績。這種考核方式主要考核了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程度,換句話說死讀書的學生也能考出好成績。而實踐教學也是模擬電子技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往往被忽視,這樣就失去了實踐教學的意義。多年來,筆者一直采用的考核方式是:平時成績和作業占總成績的10%;實驗考核占20%;課程設計與Multisim仿真綜合性的實驗占20%;期末理論考試占50%。采用這種考核方式的優點是擺脫了傳統考試中出現的“平時不努力,臨時抱佛腳”的弊端,有利于讓學生重視教學中的各個教學環節,既要有理論知識的考核還要有實踐能力的考核,有利于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實踐證明,教學中引入新的教學手段,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實驗教學和重建課程設計,更容易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教學質量。(本文作者:栗紅霞 付瑞玲 單位:黃河科技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