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低碳經濟拓展論文
本文作者:李紅霞 高莉 單位:內江師范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1當前物流面臨的低碳經濟背景
低碳經濟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通過技術創新、自主創新、產業轉型等方式,最大限度的實現企業的節能減排,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模式。“低碳經濟”最早在能源白皮書中提出,指的是溫室氣體排放量盡可能低的經濟發展模式,特別是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溫室氣體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低碳經濟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關注。哥本哈根會議以來,在世界各地宣傳綠色、環保和低碳的概念,中國政府承諾2020年,中國碳排放量每單位國內生產總值比2005下降40%至45%,這預示著中國經濟將在整個低碳轉型之路。物流在低碳經濟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這是因為物流本身是一個很大的能耗,而且還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據統計,能源成本已占據企業物流成本的40%,甚至更高比例,運輸能源消耗已成為物流行業的一個傷疤。2007年,中國的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能源消耗20643t,標準煤大約是3.7倍;1994年,它的能耗占中國總能耗的比例雖有波動,但總體呈上升趨勢,從1994年的4.58%增加到2007年的7.78%,其增長速度不是很快,但是考慮到我國能源消耗總量基數大、增長快,因此我國的交通能源消耗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加深、全球的企業節能減排日益重視的今天,發展低碳經濟中國已成為當務之急,是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舉措。物流業作為“第十二年計劃”期間重點振興規劃的十大產業之一,實施綠色物流的發展,促進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具有重要意義。
2綠色物流管理概述
綠色物流是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中提出的一個新概念,到目前為至也沒有統一的定義。一些國內外學者對綠色物流的概念有不同的描述。吳和鄧恩認為,綠色物流對環境負責的物流系統,包括從原材料采購、生產、包裝、運輸、倉儲,并到達最終用戶手中之前物流過程的綠色,但也包括廢物回收和處置的逆向物流。一般來說,綠色物流是指在物流過程中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實現對物流環境的凈化,實現物流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它需要從環境的角度對物流系統的完善,形成一種共生環境物流系統。它是根據可持續發展理論、生態經濟學、生態倫理理論、外部成本內在化的物流績效評價理論,以及理論基礎的物流的新概念的發展、節約資源、能源消耗低、回收等特點,改變原有的經濟發展與物流以及物流生活消費的單向作用關系,旨在傳統的線性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采取與環境和諧的態度和新的思想,設計并建造了一個環形的循環物流系統,實現傳統物流結束時的廢料可以恢復正常的物流過程。現代綠色物流強調全局和長遠的利益,強調全方位對環境的關注,體現了企業的綠色形象,是一種新的物流形式,形成一種能促進經濟和消費健康發展的物流系統。因此,綠色物流應建立在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上,實現整個物流管理和運作的綠色。
3制約我國綠色物流發展的因素
3.1政策管理相對滯后
我國自十九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就一直致力于污染的環境政策和法規建設,但針對物流產業的政策和法規不多,企業綠色物流操作經常反復。中國相關法規還有待健全,目前為止,我國還缺乏相關的環境保護的政策與法規,強制性的政策與條款也比較少。同時,監督和控制的物流相關物流活動也比較少。最為主要的是,先前的標準是九十年代的物流政策,因為物流的發展在我國這樣一個制造業大國內具有相對的重要意義。而在當代,我國的物流業還缺乏統一的執行標準,而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致使企業的物流合法權益得不到充分的保護和維護。因此,法規和行業系統的落后是制約我國綠色物流發展的主要方面。
3.2綠色物流的技術研究和運用水平滯后
在歐洲、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物流管理的電子數據交換技術、準時生產技術以及綠色包裝技術等先進技術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通過全國物流行業的物流管理促進高新技術的研究與發展。但中國目前缺乏統一的研究機構,許多物流企業規模小、操作不規范,沒有條件進行物流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條形碼、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和其他技術只有少數大型物流企業應用,還沒有被廣泛應用。技術的落后,導致缺乏有效的物流信息平臺,這些給訂單管理、貨物跟蹤、庫存控制等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3.3綠色物流的應用人才缺乏
綠色物流的發展,需要現代物流技術和熟悉物流的宏觀政策具有復合型知識的人才,但目前我國受物流經濟影響,從事物流管理人員大多是傳統的物流人才,精通物流技術和宏觀物流政策的人才少,現代物流管理人才十分匱乏。企業物流人才的培養對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運作效率以及資源節約保護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當前高校在物流高級人才的培養方面過于側重于理論研究,不注重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
4在低碳經濟背景下發展綠色物流管理的策略
4.1采取政策性措施
日益發展和壯大的物流業配送服務所需的車輛將消耗大量能源,制造污染,應采取切實可行的法規,根據汽車尾氣和能源類型規格,制定能源消耗和尾氣排放標準,并逐步更換新型的清潔能源交通工具。此外,在制定標準的同時應建立相應的保障措施,即:提高運輸車輛排放標準,限制路線,加強車輛檢測,物流企業排放補貼等措施,協助完成物流車輛綠色轉型。
4.2實行綠色運輸管理
綠色運輸管理要求實現共同的配送模式。共同的配送要求最大限度地將企業的資源運送到需要的地方,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經濟利益。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復合的交通運輸方式,即有機地結合鐵路、汽車、船舶、飛機等一系列的交通運輸工具,多部門、多環節和多個運輸方案的聯通與互動。第三方面,就是發展第三方物流體系,第三方物流是專門為從事物流業務的企業供應商提供物流服務的企業,從第三方物流專業化物流及供應商角度看,這種合理化的運輸更加簡化了資源的分布和使用。
4.3開展綠色包裝管理
所謂綠色包裝,是指利用綠色環保的材料進行包裝和運輸,代替那些傳統的非環保的包裝材料,比如塑料袋等。綠色包裝不僅可以節省資源,也可以降低環境污染,所以,在發展綠色物流的時代,綠色的物流包裝尤為重要。一是實現模塊化的包裝,即使用容器和包裝托盤,統一大小和規格,這樣便于包裝和運輸,二是實現集裝化和大包裝,采用集裝箱等有利于物流系統裝卸和倉儲、運輸的機械化的包裝方式,同時還可以降低材料的包裝成本,有利于保護貨物本身。三是實現資源和環境的循環利用。另外,還可以開發新的環保包裝材料和機械。通過以上方式,就可以實現功能化的綠色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