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環境經濟論文
作者:包海英 單位:內蒙古額爾古納市莫爾道嘎林業局貯木場
1林業局概況
內蒙古莫爾道嘎森工局是隸屬于內蒙古大興安嶺林業管理局的國家大型二檔森林工業企業,行政隸屬呼倫貝爾盟額爾古納市,年木材生產能力為27.2萬m3商品材。莫爾道嘎林業局地區屬于大興安嶺山地寒溫濕潤林業氣候區,并具有大陸性季風氣候的某些特征。受西伯利亞冷空氣影響,寒冷干燥,夏季濕熱短促,溫暖濕潤。地理位置東經120°00′20″~121°19′20″,北緯51°03′15″~52°08′08″,東西寬92km,西北長120km。北與奇乾林業局毗鄰,東靠滿歸、阿龍山、金河林業局,南與得耳布爾林業局接壤,西與吉拉林林業局相連,西北以額爾古納河為界,與俄羅斯隔河相望。在莫局施業區內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施業區植物區系以東西伯利亞植物區系為主,資源為蒙古植物區系,森林資源極為豐富。莫爾道嘎林業局采用先進的工業技術機械化作業,達到采、集、裝、運、貯、供銷相互配套的格局,商品材年產量達到27.2萬m3。全局營林生產基本實現機械化作業,年生產能力更新造林達0.13萬hm2;天然幼、中林撫育達1.33萬hm2。林產工業,先后開發了板方材、地板磚、單板、抽屜板、衛生筷子、木棒、細木工板、指接集成材、本筆文具、雪糕把、裝飾條等多種產品。
莫爾道嘎林業局是內蒙古大興安嶺林管局主伐局中的一個開發較晚、資源較好的大型森工企業,也是林區上繳利潤大戶。從建局開始每年需大量采伐森林,而且隨著森林采伐技術的發展使人類生產木材能力不斷增強,這就使得人類對森林資源索取速度加快,這種單純適應增長的技術體系,并由此產生的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其一方面在一定時間內形成前所未有的生產力水平,提高了人類的生活質量;另一方面是資源消耗加快,消耗結構不合理,人類社會經濟活動負影響加劇,而恢復生態平衡技術卻嚴重滯后,從而導致生態系統的功能失調。而且隨著莫爾道嘎地區人口增長呈上升的趨勢,造成人口和經濟增長對資源消耗的壓力有增無減,資源稀缺度將增大。與此同時,由于森林資源的日漸減少,莫爾道嘎地區生態環境出現了惡化,在莫爾道嘎地區從未出現的沙塵暴已開始光顧此地區,莫爾道嘎河和激流河的魚類數量明顯減少,近幾年,水災和旱災現象明顯增加。綜上所述,如不及時調整產品產業結構和經營發展戰略,二三十年后勢必重蹈“兩危”之覆轍。所以,對莫爾道嘎地區乃至整個林區必須實現生態平衡和經濟平衡的良好統一。而實現生態經濟平衡的首要條件是較好地控制人口的增長,逐步減緩人口增長對生態經濟系統的巨大壓力,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樹立生態經濟適度人口的觀念,生態經濟適度人口的本質就是要把握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資源供給、生態環境承載能力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確定人口規模,改善人口結構,提高人口素質,這是實現生態經濟平衡的重要環節。其次,充分認識資源的稀缺性,把保護資源和合理利用資源有機結合起來,促進資源集體化利用,集體利用方式主要是高度重視科技資源、信息資源得到合理利用,并科學合理地進行森林資源綜合利用以及科學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等資源。這就形成了對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集體化利用。從而不斷提高產出投入水平,降低資源消耗,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資源為生態經濟系統的良性循環創造必要的條件。最后,應充分認識環境容量及其凈化能力的有限性,必須加大控制環境污染的力度,不斷提高環境質量。
2客觀生態環境平衡應遵循的原則
2.1雙重目標原則
生態環境平衡必須堅持生態平衡與經濟平衡雙重目標相統一的原則,這是由生態經濟平衡本質特征所決定的,在生態平衡這一有機統一體中,生態平衡是基礎,經濟平衡是主導,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如果只強調生態平衡,而忽略經濟平衡,引起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失衡,生態經濟平衡不可能實現;如果片面強調經濟平衡,特別是在社會總需求日益擴張的情況下,就會因資源稀缺性、環境容量及凈化能力有限的影響,降低生態目標,基至導致生態系統惡性化循環,使生態平衡受到破壞,生態經濟系統運行與生態平衡這一必要的客觀基礎和生態經濟平衡也不能實現,所以,生態平衡與經濟平衡雙重目標相統一,才能在提高生態質量的同時,滿足經濟日益增長的需求。
2.2綜合效益原則
就是指生態經濟平衡必須堅持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的原則。長期以來,我們便重于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這是只顧眼前利益、局部利益而不顧長遠利益、全局利益的短視作為,事實證明是行不通的,任何強調效益單一性的做法都會對生態經濟平衡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只有堅持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才能實現生態經濟平衡。
2.3優化結構原則
生態經濟結構是具有立體網絡結構的復雜機構,由生態要素和經濟要素復合而成,生態經濟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是相互統一的整體,即結構是功能的基礎,功能是在一定結構基礎上才能發揮作用,結構優化是功能正常和高效發揮的根本保證,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生態經濟要素,促進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生態經濟結構優化對實現生態經濟平衡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2.4強化管理原則
生態經濟管理是實現生態經濟平衡的重要環節。從經濟上、法律上、行政上約束人的行為,充分發揮管理在維護、建設生態經濟平衡中作用,從而促進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保證生態經濟系統處于良性循環狀態,實現生態平衡。
3經營模式轉變途徑
目前,莫爾道嘎地區林業生產還未脫離傳統林業經營模式,如何把現有林業經營轉向生態林業生產,其基本途徑如下:
3.1正確把握生態與經濟二者的關系
把現有經營建立在生態平衡的基礎上,在生態平衡基礎上經營現有林,必須正確處理保持生態平衡與開發自然資源的關系,關鍵在于科學地采伐與更新方式以及相應的營林措施。莫爾道嘎局在對現有森林資源管理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本著生態優先的原則,重點保護林業局的現有天然林資源,通過實施森林分類經營,大幅度調減木材產量,積極開發利用林下資源,妥善安置富余人員,逐步提高林區人民生活水平,實現林區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二是選擇合理的采伐作業方式,主要以低強度的擇伐為主,逐年減少高強度的皆伐作業面積。在生產中嚴格按規程要求作業,做到不超計劃、不超采伐限額、不超強度的三不超原則。三是加快更新造林步伐,林業局已成立了30個專業營林隊,配備了營林設備,全力開展更新造林和中幼林撫育。四是在防治森林病蟲害中,不斷強化森林病防站職能,采用國內先進方式滅蟲、滅鼠,認真貫徹了“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有效地保護了森林。五是在制定自然資源開發利用計劃時,優先考慮制定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措施,做到開發與保護同步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