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環境經濟論文
作者:段秉華 單位:燕山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傳統的生產發展伴隨著高能耗、高污染,這會對自然生態平衡造成極大的破壞。而環境資源是經濟發展的外在約束條件,產業結構調整的目的是研究在環境資源約束的條件下如何實現最大的產業結構效益,進而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本文結合目前河北省產業結構現狀,從環境經濟的角度進行分析,并提出優化產業結構的對策,以實現經濟、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一、河北省產業結構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河北省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積極推進產業升級,產業結構調整收到了一定成效。三大產業比重已經由1978年的28.52%,50一腸%,21.02%調整到2007年的13.17%,52.82%,34.01%;進而2側刃年三大產業比重為12.%%,522%,34.斜%,三次產業呈現出“二三一”結構。根據美國經濟學家庫茲涅茨的研究理論,河北產業結構已呈現工業化中后期的特點,但與全國平均水平比還有一定差距。
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第一產業產值不斷上升,1978年產值為52.20億元增長到2田7年的1804.72億元。而第一產業所占比重從1984年開始逐步下降,由33.55%下降到1993年的17.84%,從2(x刃年至今,第一產業比重逐年下降,2009年河北省第一產業比重為12.960/0。總之,第一產業變動的總趨勢是:產值逐年上升,產業比重總體呈下降趨勢。
第二產業是河北省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在改革開放的三十多年中,其產值從1978年的9238億元增加到2007年的7241.80億元,占據了地區生產總值的半壁江山,而第二產中又以重化工工業所占比重最大,重化工工業對資源依賴度較高,無疑重化工業顯著提高的產業結構對生態環境的壓力較大。20()7年,河北省工業生產較快增長,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6566.8億元,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7.4%。其中,鋼鐵、裝備制造、石油化工等戰略支撐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對工業生產的帶動作用增強,對工業生產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53%;食品、紡織、建材、醫藥等產業增加值增速均在13.2%一23.6%之間。但這些行業的增長仍然以大量資金和能源投人的粗放型增長為主要方式,仍然需要不斷優化和升級。
第三產業發展緩慢、比重較低。自進人新世紀以來,河北省的第三產業產值比重一直徘徊在33%左右,沒有太明顯的變化,與全國同期平均水平相比低6個百分點;同周邊相比,2007年北京的第三產業比重為71.3%,天津為403%,而河北省2007年第三產值在地區總產值中的比重為34.01%。雖然第三產業對城市生態環境的影響相比于第一、二產業是最小的,對資源的依賴性小,但是河北省的第三產業目前仍以低附加值的飲食服務業為主,金融、文化等較高層次的行業所占比例小,而旅游業、餐飲業等行業的發展對生態環境質量有直接的影響。為此,在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同時,應該對環境問題引起足夠的重視。由此可見,近年來河北省產業結構取得一定優化和提升,但目前三次產業總體呈現“二三一”的特點,傳統工業比重偏高、第三產業的拉動作用不明顯,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二、河北省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
河北省的產業結構經過長期的調整得到了較大改進,但與發達地區相比,仍存在著明顯的缺陷,突出表現在產業之間結構不協調、產業生態意識薄弱兩方面。
1、產業間結構不協調
第一產業結構仍待升級。農業是我省發展的基礎,但長期以來,河北省片面發展種植業,而其他(如林業、畜牧業、漁業等)發展滯后,糧食作物多,經濟作物少。而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不僅使農業生產成本上升,更減弱了土地肥力,增加了食品的不安全性,加劇了農業生產的不穩定性。第二產業方面,基礎工業與加工工業增長不協調。以能源、原材料為主的基礎工業一直是作為我省的主導產業,這些傳統工業資源浪費嚴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不足,對環境壓力大。第三產業內部結構不盡合理。河北省的服務業仍以傳統的商業和餐飲為主,而且這些行業處于飽和階段,發展空間不大,而金融、教育、文化、咨詢等新型服務業還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生產和生活需要。
2、產業環境成本很大
環境成本包含企業活動中與環境相關的支出,包括采購階段的環境成本、制造階殷的環境成本以及企業為預防環境污染而發生的成本等。(l)耗能高、污染物排放量大。2(X)9年河北省連續9年保持鋼鐵產量第一大省地位,粗鋼、鋼材、生鐵產量均超過1.3億噸,同比分別增長17.48%、26.83%和16.88%。但是,河北鋼鐵業存在能耗偏高、排污量大等現實性問題。2以沁年河北工業能耗占到社會總能耗的70%以上,而鋼鐵能耗占了工業能耗的45%;2008年河北省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為3.3巧噸標準煤/萬元,20(珍年河北省鋼鐵工業能耗總量達8466刀7萬噸標準煤。因此,在當前提倡環境經濟的背景下,要促進經濟增長和保護環境協調發展,節能重點在工業,調整產業結構是突破。(2)對環境質量的影響大。據《重慶商報》報道,一支節能燈平均含有0.5毫克的汞,滲人地下后會污染大約180噸水。目前,河北省對廢舊節能燈的回收還處于空白狀態,這意味著至少數以萬計的節能燈在完成節能使命后,會被當作普通垃圾處理,這將威脅市民健康。另外,化肥農藥的使用,嚴重影響了農業的清潔生產,隨著種植結構的調整,發展綠色果菜技術不僅是安全食品的要求,也是環境經濟的必然要求。
三、優化河北省產業結構的路徑選擇
經濟發展不簡單等于經濟增長,不僅包括數量的增長,還包括經濟結構的優化和制度革新,而發展更要求實現資源配置在代際之間達到最優。為此,產業發展不能繼續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運用環境經濟的理念促使產業與自然、社會和諧發展。
1、健全環境、資源保護的法律保障體系
農業方面,發展可持續效益農業,啟動農業標準化和綠色食品安全標準;因地制宜,保護耕地和水資源;工業方面,鼓勵能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有利于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企業發展。近年來,為了加強環境監管,河北省制定了《河北省環境保護條例》、《河北省排放污染物許可證管理辦法》等環境保護的規范性文件,對環境經濟在各地的發展起到了指導性作用。但是資源環保體系還存在可操作性和功能性不強的問題,在具體實踐中,還需要一系列與之相配套的可量化、可操作的方法。
2、實現生產向生態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