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計算機
《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是高校的基礎課程之一,所有高校學生都必須學習這門課程。教學目的是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概念和基礎操作,在現今信息化社會中能用計算機基礎操作技能去解決學生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實際問題。
一、《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分為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在以往教學的過程中,大部分教師認為這是計算機學習的入門課,更看重對計算機基礎概念的理解。但是,《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的實踐性和操作性都很強,例如文字錄入,Office辦公軟件的操作等,這些技能都與我們的日常學習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既要重視理論教學也要加強實驗教學,并且要求理論和實際相結合,這樣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收知識。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在教學計劃中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安排不合理;學生感覺聽理論部分難以理解,難以融入教學當中,致使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無法正確的解決問題。針對在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反饋情況,筆者根據傳統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并實施了教學改革。第一,《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由于內容多,課時緊張,很多學校都是將實驗課作為理論教學課的補充,造成實驗課時不足。這樣導致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時間過短,無法熟練的掌握課程中的內容,很難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第二,授課教師重視不夠,教學中重理論輕操作,實驗課教學過程中只簡單將基本操作步驟教授學生,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實驗操作練習中教師只是規定了學生練習的基本操作內容,沒有對這些實驗內容進行更多地和實際結合,加上實驗課上對學生輔導不夠,學生實驗教學目標不能達到。第三,學生對這門課程不夠重視,特別是文科方面的學生,缺乏興趣。學生在實驗課上,由于只是讓學生練習單純操作步驟,沒有明確的具體的目標和實際運用,所以無法提起學生的實驗興趣。一些學生自身自制力又不夠,實驗上機時沒興趣,無所事事,干脆玩游戲看網頁。結果自己無法掌握知識的同時又影響了其他的同學。第四,在教學計劃中教學和實驗內容的設置枯燥、理論性強,導致教學實施過程中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脫節。有部分院校在教學中理論和實驗分開,有的甚至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分別安排不同的老師教授,實驗課只是讓一些實驗員簡單的帶一下班。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求學生能夠將一些基本操作步驟進行練習,缺乏監督考核機制,導致學生對實驗操作練習理解不夠,也不能通過實驗對知識進行吸收,無法認知到理論與實際之間的聯系。
二、《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改革
針對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了完善教學計劃,提高實驗教學效果,我們對教學進行了改革,以情景式教學為基礎,項目驅動進行教學改革。
1.完善教學計劃,科學設置教學情景,修改實驗項目,提高學生對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興趣
加強教學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從教學計劃著手,科學地設置教學計劃中的實驗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設置學生容易接受的教學情境,并在實驗教學內容中融入理論教學要求學生完成的項目,達到理論實踐相結合。在實驗課教學中學生有興趣完成情境中的項目促進了理論教學內容的理解。實驗教學課程的開設時間應該等同于理論課時間,促進學生在實驗課上消化理論知識。如果受課時的限制,教學計劃安排總課時有限,則要對應理論知識,精選實驗內容及實驗實例,爭取在有限實驗課時中高效率完成教學目標。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作為大學生進校后第一年的公共基礎課程,剛接觸時,很多學生仍然采用高中的學習方法,為了應付考試,重理論知識輕實驗操作,還有些偏遠地區的學生對計算機非常的陌生,基礎較差。其實,大學計算機基礎的相當大部分,例如網絡連接、文字輸入、辦公軟件等,操作性知識占較大比例,也是平時學生容易接觸的操作。根據這種情況教師引入教學情景,提起學生對計算機操作的興趣,讓基礎差的學生更容易接受這門課程,在掌握高理論知識的基礎之上,學生通過較多時間的上機實驗練習,促進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操作技能的掌握。[1]
2.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大學計算機基礎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要讓學生多練習多思考,挖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練習中,要求學生自己多動手多思考,自己解決問題,有些操作看似簡單,實則包含很多知識點。在實驗教學時,若學生遇上難點,教師最好不要直接給出答案,而是給學生提示,引導學生自己分析問題,獨立思考,通過反復練習來總結,達到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由于實驗課時有限,在課余,學校機房向學生開放,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一些實驗內容多練習,為他們提供自主學習、創新學習的外部環境。[2]
3.建立與教學情景相適應的實驗項目
為了讓大學計算機基礎的實驗教學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我們建立了與教學情景相適應的實驗項目,就是將大學計算機基礎的實驗教學與日常工作、學習相關的計算機基本操作有機結合,設計實驗練習的實例與練習任務。改革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的考試方式,以上機考試為主,平時實驗作業完成情況為輔,在考查學生的理論的同時,通過上機考試考查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我們還借鑒了計算機一級考試的模擬練習題對學生進行考核,讓學生能夠適應計算機一級考試,提高學生的過級率。
4.改革傳統教學方法
傳統教學模式下,一般是在教室里講解理論知識,然后布置上機任務在機房讓學生上實驗教學課,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脫節。自覺性好的的學生還能照著教材上的操作步驟練習,但也效果差,還有部分學生實驗課上根本不知干啥。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我們應用了情景+項目驅動教學、多媒體教學,并在教學實踐中將多種教學模式相結合。
(1)情景+任務驅動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是先進的教學模式,是符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在課堂上老師引入一個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根據教學情景布置相應實驗課的實做練習,設計這些實做練習時要將練習的知識點、操作技能包含其內,通過這些實做練習學生既能掌握相關的知識點,又能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設計了實例,又將實例分解成一個個任務,每個任務就是一個知識點,一個操作技能,學生在完成一個個任務的同時就是完成了一個個的技能操作。例如,word排版章節的實驗教學,我們設計了一個計算機公司宣傳海報的實例,又將此實例分解成文字字體設置任務、段落設置任務、背景設置、插入圖片,圖文混排任務等等。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去分解實例任務,并做相應的完成這些任務操作的示范,學生在實做練習中去體會和實踐操作,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很快。[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