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證券市場論文
一、《子夜》
《子夜》所描繪的故事是這樣的:絲廠老板吳蓀甫他剛從匪患頻仍的鄉下接來了父親,可在鄉下清靜慣了的老地主,初來燈紅酒綠的上海就因受不了這一繁華都市的刺激而一命嗚呼了。就在吳老爺子的追悼會上,素有公債界魔王之稱的趙伯韜,找到吳蓀甫以及他的姐夫杜竹齋,要聯合做一筆生意,低價買進公債,高價賣出,從中牟取暴利。就從這時起,一向看不起姐夫杜竹齋之流買空賣空做法的吳蓀甫也卷入了公債風暴,從此以往他就開始與趙伯韜展開空頭與多頭間的搏斗。一向淡定自若的吳蓀甫在一邊與趙伯韜進行公債生意的較量,一邊還要處理當時上海十分嚴峻的工人罷工潮,當罷工之火燃到最高潮時,這邊公債生意也已做到關鍵處。此時氣力不支的趙伯韜使出他的殺手锏:他要以“國內公債維持會”的名義,電請政府下令禁止賣空,甚至還直接去運動交易所理事會和經紀人會,慫恿他們發文要增加賣方的保證金,要增加一倍多。此時正好是賣空方的吳蓀甫因此就輸的一敗涂地了。
二、讀《子夜》的啟示
初讀這本名著時,對于人物間的爾虞我詐感觸并不是很深,但是當再一次讀這本書時我卻感到一陣心寒。雖然文學作品難免有夸張的成分在其中,但是現在的證券市場何嘗不是那樣“戰爭”不斷呢?在這個故事中每個人都想在公債上投機盈利,為此有無數的小魚就被卷進這兩條大魚爭斗的風波中,尸骨無存。馮云卿就是其中的一條可憐的小魚。在他沒進入公債市場時,他本可以在鄉下享清福的,但是就是一個貪字讓他開始在這個圈子里盤旋,可是這樣一個大魚主導的市場豈有得你一條小魚從中獲利?所以馮云卿注定要失敗,注定傾家蕩產。理論上買證券就是一種投資行為,可是在現實中不盡然是這樣。買賣證券更多地表現為投機行為,一字之差卻相差甚遠。以股票為例,投資與投機主要有以下不同之處:
(1)二者期望的收益不同。投資者單純的購買股票并保存下來,期望獲得微薄的紅利,也希望股票市價上升,從中獲得利潤;而投機者從事短時期的交易,希望通過低進高出的各種投機取得很大的利得。
(2)二者承擔的風險不同。
(3)持有的時間長短不同
(4)對市場分析態度不同。投資所遵循的是基本分析方法,他們基于對發行公司股票價值的計算,各種金融資料的估計預測從而推斷股票的過去、現在的狀況以及未來的走向。而投機者則對市場的變化趨勢感興趣,在他們看來,價格、價格的變化、成交量以及整個股市的走向是至關重要的。
由此看來,證券市場會如此的混雜就是因為有大量的投機者的存在,就是因為他們買空、買空或不斷的“倒騰”某種證券才使得證券市場雞飛狗跳,不得安生。可是,證券市場一開始就是這樣嗎?創建之時大家都是懷著怎樣的目的呢?
三、證券市場
“19世紀70年代,“洋務運動”在中國大地上興起,洋務派官僚通過在上海市場上發行股票來為其創辦民族工業籌集資金。隨之而來,在市面上就出現了證券的買賣活動。1892年,即清朝光緒十八年,洋人在上海設立了有關文字記載以來中國境內最早的交易所——上海股份公所。1906年,洋人又設立了上海眾業公所,開始在上海從事證券和物品的投機交易。由此看來,證券交易在我國的初期發展是洋人為主導的,不過隨著辛亥革命的沖擊,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有了較快的發展,上海華商證券開始萌芽,出現了華商股票掮客,從而改變了以往由外商獨占證券買賣的局面。
從上可知,早在1906年時洋人就在上海設立交易所來進行投機交易,看來投機行為由來已久了。由于當時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現狀,仿效洋人也就是家常便飯了,那么學會投機交易也是自然而然的是事情了。“舊中國交易所在1921年的極度發展,一方面反映了當時中國經濟的發展確實需要交易所這樣的機構來調節,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舊中國的紛繁復雜和一些好利者的投機心理,加之當時正處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進出口貿易銳減,國內軍閥混戰,地區割據,市場蕭條,工商業不振,社會游資充斥著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而證券交易所恰逢其時,巨額的盈利和股票價格的看漲,吸引了大批投機好利者投資于交易所,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樣一來,《子夜》里的公債風波也就得到解釋了,吳趙這倆主人公就是當時典型的好利投機者,這樣看來似乎當時的投機者也是有情可原的,生于那么樣的年代只能通過非常手段來維持自己的生活。那么,現在我們的投機者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呢?還是一個貪字惹的禍吧,可是現如今已不是那種動蕩的年代為什么投機者還能那么猖獗?這顯然就要歸結于我們現如今的監控手段,如今市場依然紊亂只能是因為我們不能及時采取措施來加以遏制,所以這就需要我們國家來解決了。
四、解決方案
在我看來,投機者們一個很常用的手段就是散播謠言、弄虛作假。由此我們應該讓證券市場的信息透明化,這樣大家就不會被盲目的欺騙和鼓動。綜合借鑒相關學者的看法,其中較好的意見如下:
(一)完善會計準則
會計準則的制定應邀請多方利益團體參與,尤其是有關證券市場方面會計準則的制度,證券市場的參與者,包括上市公司、中介機構、投資者和證券監管部門都應該參與進來,準則制定小組的成員應該具有廣博的知識性和較高的專業水平,在制定過程中應遵循嚴格的審慎程序,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以利于協調各方團體利益,保證會計準則的權威性和廣泛接受度。
(二)健全信息披露
完善的信息制度應包括信息公開制度、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證券資信評級制度、證券投資咨詢制度、新聞監督制度和懲罰制度,目前我國對信息披露的違規行為的懲罰制度不健全,應對違反信息披露制度的相關行為主體予以刑事追究,繼續實施注冊會計師談話制度,對那些不合格的相關中介機構嚴懲不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