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三生教育教學論文
2009年10月,學校的兩名五年級學生帶著二年級的弟弟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扔掉書包,走路到距離小鎮一百多公里外的他們所向往的城市———楚雄,三天后百感焦急的家長、老師們在彝人古鎮的一家餐館里找到他們……另外,還發現六年級的一個學生在上課時不聽課,對學習表現得無所謂,課間與同學經常發生矛盾,好打架。后來在與他耐心的談話中,得知他現在對學習毫無興趣,“黑社會老大”才是他的偶像,他變得不愿意學習,不羨慕學習好的同學,甚至盼望著早日畢業,像心目中的偶像一樣講義氣,有錢、有“小弟”,很威風。
“三生教育”的開展,讓我對自己的教學也有了一次深刻的反思,面對出走的三名學生和那個生存價值觀已經扭曲的學生,我很茫然,當我想去開導學生的時候,我問自己:我行嗎?雖然懂得無數的大道理,但面對已經發生的事情和來自生活中真真實實的事實時,我也會責怪自己為什么做不到,這也許就是對生命、生存、生活的內涵認識和實踐不夠深吧。
和學生相處的每一天,總是會遇到很多的“意外”情況,面對這一個有著較強平等意識、自我保護意識;愿意用事實說話;交友方式開放,交友途徑不拘一格;生活態度積極,生活類型豐富多彩;關注自我形象的“新人類”群體。教師們能否真正的做到不會一味的責備和謾罵,而是及時地抓住時機對他們進行生命教育,用愛去喚醒他們偶爾沉睡的安全意識和自護意識,從而使他們認識到生命對自己有多么重要?生命、生存、生活,這三者的順序不可以顛倒,這是一個生命存活意義的體驗過程,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人生長路。
作為教師的我們扮演著太重要的角色,掌握著育人的能力。既然“三生教育”為我們搭建了一個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的平臺,那么在教學中我們該怎樣才能引導學生善待生命、學會生存、享受生活呢?展現生活,體驗生活;回歸生活,磨礪成長。生命是一個體驗過程,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人生長路。
對于這群可愛的“新人類”來說他們生活在屬于自己的世界,盡情的體驗一切。他們的內心有多么豐富的內涵,那既是一個無比敏感的世界,也是一個無比“堅強”的世界,這個世界有山的雄壯,海的寬廣,也有山的堅韌,海的波瀾,雖然這個世界還不能與成人的世界相比擬。現在不少學校為了學生安全,千方百計保護學生,活動少了,作業多了,學生們體驗生活的方式變得單一、枯燥。
學校忘記了生命來源于對現實生活的體驗,學生生命體的活力來源于對生命的體驗過程,一味追求分數的“至高無上”,這是對生命個體的漠視,缺少在生活中體驗的過程,再鮮艷的花朵都會枯萎,再有活力的生命都會枯竭。從生活中來,再到生活中去,這是“三生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生命只有回歸生活才能感悟到價值,挖掘生命的潛力,才能感悟到生存本領,才能學會生活技能,才能提高生活質量,可以從兩個方面去努力。
一是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學校充分發揮廣播、宣傳欄、黑板報等校內各類媒體的作用,大力開展“三生教育”知識的宣傳教育,做好宣傳引導工作,為“三生教育”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二是探索“三生教育”模式。
“三生教育”要真正取得實效,不僅需要通過課堂教學加強學生對“三生”內涵的理解和領悟,更需要通過鮮活的實踐活動來切實提高學生創造美好人生、學會健康生活、勇于面對困難、適應社會的能力和素質。為此,需要進一步探索有效的實踐教學模式,為學生能深入地進行“生命、生存、生活”的親身實踐提供更多有用的平臺和機會,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教育活動中去切身體會和感知生命的價值和生活的真諦,學會在生活中努力鍛造自己,從而真正實現“三生教育”讓學生終生受益這一目標。愿“三生教育”能夠融入到學校的教育中去,讓這群可愛的“新人類”,都有一張綻放笑容的充滿童真的臉,每個小小的身軀都健康成長,每一顆稚嫩的心靈都純凈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