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英語教學
幾年前,筆者所在學校開始一系列的英語教學改革,但是,幾年的實踐表明,絕大部分學生的英語口語交流不太令人滿意,水平有待于大幅度提升,因此,需要教師借助各種有效手段,采用形式多樣的方法做好基礎工作。
一、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培養他們開口說英語的習慣
課堂上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勇于實踐,發表自己的見解,充分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共同分享進步的喜悅。正確對待學生說的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充分調動說的積極性。口語不同于筆頭練習,沒有充分的時間準備和修正錯誤。所以在訓練活動中,老師對學生的口語不能求全責備,更不能挖苦諷刺。許多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存在著心理上的障礙,心理障礙的主要特點有:母語環境反射、緊張情緒困擾、懼怕心理困擾、羞怯心理困擾和其他因素困擾。為了避免以上幾種心理障礙的危害,教師需要對學生采取輕松、愉快、和諧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懂得Goodbeginningishalfdone.(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同時熟練地用英語說出Don’tbeafraidofmakinganymistake(不能害怕犯錯)等常用句型。教師一定要把握尺度,因材施教,努力幫助學生克服諸方面的困惑,不能簡單從事,把自信心扼殺在搖籃中。
二、堅持以聽為基礎的方針
語言的吸收是語言表達的基礎,在聽的基礎上練習說,才能保證說的訓練順利進行。教師要讓學生聽,模仿跟讀,掌握正確的英語讀音、節奏和語調。在掌握語音、語調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能夠把聽到的句子復述出來并理解聽力材料內容,回答老師的提問。聽—讀—說的過程使學生樹立講英語的信心,形成語感。俗語說“熟能生巧”,“熟練”是與人會話的前提,只有熟練,在會話時才能流利。熟練的標準就是要達到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而英語口語要做到熟練,有兩大步驟不能忽視:一是要學會模仿,二就是要學會復述。聽是語言信息的吸收,說是語言信息的輸出,沒有聽,就不可能說;離開了聽,說就成了無源之水。聽得足,說得暢。
三、加強典型句子的練習
句型是表達思想的基本語言單位,句型練習是學生理解、領會、掌握語言材料直到運用的重要環節。而要準確地表達思想必須要用合適的表達方式——句型,因此,要讓學生加強典型句型的練習。
四、增加朗讀機會
讀是一種練習與模仿的過程,它有助于提高聽、說能力;有助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領會文中的語氣和神態;有助于熟練掌握所學的語言知識,形成良好的語感;有助于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為此,要使學生學好英語,可以從讀著手,先讓他們想讀、會讀、讀會、讀透,以讀為主,啟迪學生精思責疑,提高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多說,加強說的訓練,可激發說話欲望,調動會話積極性。
五、增加閱讀量
閱讀能培養語言表達的邏輯能力和組織能力,還能擴大詞匯量,任何語言都是用大量有著豐富內容的詞匯來表達思想的。進行詞匯準備就是為運用知識進行交流表達打基礎。進行大量的閱讀學習,不僅能讓學生在閱讀文章中學習、鞏固、記憶詞匯。還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習的興趣,使無意注意變成有意注意,提高學習效率。句型準備不是孤立的行為,它是伴隨詞匯準備,特別是詞組的準備。詞匯是語言的基礎,沒有一定量的詞匯作為基礎,語法學得再好,語音學得再純正,還是不能用英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達不到與人們交流的目的。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詞匯,即便沒有很出色的語法知識,外語學習者也能較好理解外語或用外語表達。六、加強生活情景教學語言的學習是要在現實生活中充分且靈活地應用所學的內容。教師應引導學生廣泛采用話題形式,如購物、求職、問路等,使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把“靜”知識變成“動”語言,這樣身臨其境,貼近現實,真實而具體。學習英語只是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理解和表達意義。學生只有在真實的言語情景或模擬情景中才能更好地組織思維,理解具體情景中所傳遞的信息和語言材料,觸景生情,培養運用英語表達思想的能力。
七、采取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
利用實物、掛圖、自制卡片或多媒體課件,通過演示、視聽等方法,采取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方式,分組討論,適時穿插競賽和表演,使學生大膽參與實踐。采用多種方法,努力增加說的機會,使個別訓練和集體訓練相結合。個別訓練檢查學生說的質量,糾正錯誤,幫助學生改善說的技能。集體訓練用來增加練習量,使整個班級得到說的機會。在集體訓練中教師應創造性地設計不同規模形式,分排、分行或分組。
成功非偶一為之的結果,需厚積薄發。英語是一門具有豐富內涵、實踐性很強的語言,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要真正達到交際的目的,需要我們盡量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不斷實踐與探索。